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興產業:“盛”與“剩”之困

2013-05-28 13:21:29 企業觀察報   作者: 郭建鵬  時磊  

最近有消息稱,國家正準備出臺“關于化解產能過剩指導意見”, 醞釀重拳治理產能過剩問題,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對此積極調研并制定相關意見,不久將以書面形式報送國務院。據權威人士透露,這一舉措所涉及的產能過剩行業除了有鋼鐵、電解鋁、水泥、造船等傳統行業外,也涉及多晶硅、風電設備、新材料、LED產業等新興行業。

對此,多位行業專家告訴《企業觀察報》記者,新興產業涉及領域極為廣泛,判斷新興產業是否產能過剩不能“一刀切”, 因為很多新興產業處于需要大力發展的階段。但不可否認,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部分新興產業確實出現了產能過剩危機,有關部門和企業對此應予高度重視,并做出相應調整。

由“盛”到“剩”

部分新興產業陷危機

自2010年9月8日國務院通過《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之后,戰略性新興產業就被寄望成為承擔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2012年5月30日,國務院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戰略新興產業的繁榮,是人們的期待。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新興產業擴張過快,出現了產能過剩、行業虧損等危機。

光伏產業不幸成為負面新聞最多的新興產業,沉重地背負起新生事物成長過程中的無盡傷痛。受國外貿易壁壘等事件影響,光伏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危機,企業虧損乃至破產。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負責人透露,2011年統計的光伏企業數為262家,到2012年已經降至112家,這意味著僅一年時間即有超過一半的企業退出了光伏行業。

即便如此,2012年我國建成的光伏組件產能也高達4500萬千瓦,是2009年的700%。有統計顯示,自2005年以來,中國光伏產品制造呈爆炸式增長。從2008年到2012年的短短5年里,中國光伏產品制造能力提升了10倍。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國內企業開工率已不足50%。同時,2012年多晶硅產業銷售收入100億左右,虧損超過30億。該協會研究報告認為,我國多晶硅產業屬于競爭力弱、典型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即高端產品供不應求,國內產量低、需求大量進口,而低附加值產品供過于求,大量產能存在。

頂著節能環保的光環,LED產業一時風光無限,也深受資本市場熱捧。但眼下,人們擔心LED產業會成為第二個光伏產業。高工LED產業研究所報告稱,2012年中國LED行業總產值為2059億元,同比增長34%,但同時,LED產業正經歷結構危機,產業鏈部分環節出現供需失衡,尤其是中上游領域出現的產能過剩、價格大幅下滑等情況尤為嚴重。多家LED企業的2012年年報顯示,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均出現明顯下滑。

風電產業也是如此。國家能源局不久前發布的“十二五”前三批風電擬核準項目統計顯示,到2013年3月,我國風電擬核準容量和在建容量合計已達到1.4億千瓦,這早早超出了“十二五”風電規劃1億千瓦目標。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超過實際需求,很多企業陷入利潤滑坡的泥潭。華銳風電(601558,股吧)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多次公開表示,國內風電設備制造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已進入殘酷的“大浪淘沙”階段。

對于部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現象,專家認為應全面理性地看待問題。深圳新材料協會秘書長李音對《企業觀察報》說,新興產業領域極為廣泛,僅新材料領域就項目繁多,而且多個領域還有交集現象出現,因此判斷是否產能過剩一定要慎重,不能“一刀切”。“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只是個別領域比較明顯,而不是整個新興產業的產能過剩。”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目前新興產業的產能過剩現象主要體現為風電設備、光伏設備過剩。他認為,光伏、風電的電價比傳統能源電價高,再加上新能源并網難等問題都造成市場終端需求不足,導致產能過剩嚴重。

推動行業整合、優化產業結構是關鍵

造成一些新興產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的原因十分復雜。李音對《企業觀察報》記者說,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應該制定明確的規劃,并非一味的“補貼”、“振興計劃”就能推動產業發展,反而會加快新興項目一哄而上,加劇產能過剩。

地方政府對于新興產業項目的大力“支持”也難辭其咎。林伯強對記者說:“一些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是絕對的優勢,此外,新興產業項目往往能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審批、建設較為容易。”新興產業項目對于拉動當地GDP、就業率的增長具有更明顯的促進作用,由于當地政府非常看重這些項目,這也成了緩解產能過剩工作中最難的地方。

看到巨大市場前景后,眾多企業蜂擁而上,不顧風險過度投資也是造成產能過剩的根源。此外,從產業角度看,不同的新興產業有著各自不同的遺難雜癥。比如由于設備過剩,終端市場需求不足,并入電網難等問題造成了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出現了過剩危機。

部分新興產業尾隨傳統產業步入了調整結構的大潮,業內不禁擔憂,在治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時,會否像傳統產業那樣,多輪治理下來仍無法有效遏制?

多位被訪專家認為,國家政策層面、行業層面、企業層面都要做出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產能過剩危機。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在相關論壇上表示,很多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原因主要是體制機制、發展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問題,以集中審批、管控競爭行業發展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產能的過剩。

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接受《企業觀察報》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部分新興行業產能過剩的出現。如果地方保護加重的話,即便出臺相關的行業內整合、兼并政策,也很難對產能過剩的產業進行有效治理。

接下來國家有關部門將會對產能過剩問題出臺何種舉措?對于這一問題,上述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尚無法透露。

有專家認為,行業內整合是必由之路。林伯強表示,要想解決部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是要推動行業內的整合。他認為,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勢必會淘汰一些新興企業,這可能會觸及地方政府利益。要想在市場和地方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還需要找到更好的辦法。

李音則認為,企業應積極自救。新興產業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企業自身應該積極開拓新的市場。比如,拿環保產業LED來說,LED應用范圍廣,未來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李音說,她所在的深圳當地的一些LED企業正在尋求新的市場。由于我國生產的LED價廉物美,歐美市場需求量大,已經有企業去德國收購當地的廠房進行生產。李音也強調,“走出去”并不是所有新興產業都能復制的方法,還要差別化對待,以免重蹈光伏產業覆轍。

李音認為,若想緩解甚至避免部分新興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除政策指導外,還是要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