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括國際能源署、英國石油公司等在內的各種機構發布了多份報告,無一例外的是報告都預測美國未來幾年實現石油的基本自給。這些報告甚至預言,美國大約在2030年到2035年前后將完全實現“能源獨立”,不再依賴中東或其他地方的石油。毫無疑問,這一戲劇性逆轉,不僅意味著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重新洗牌,也意味著國際地緣格局也將因此發生重大戰略性調整。
眾所周知,過去大半個世紀中,中東一直處于世界能源版圖的中心。然而得益于技術的進步,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加拿大的油砂和美國的頁巖氣,如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得到開發。一條新的能源軸線已在西半球悄然崛起。數據顯示,近十年來美國頁巖氣產量飆升,使美國一躍成為天然氣第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把美國比作天然氣界的沙特阿拉伯。
1973年的石油危機中,中東的產油國宣布對包括美國等西方國家石油禁運,以報復它們對以色列的支持,這直接造成了美國的經濟衰退。美國因此意識到中東石油對其經濟命脈的戰略意義。所以,過去幾十年中,美國一直將其外交和軍事戰略的首要重點放在中東地區。
曾兩次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波斯灣事務主管的肯尼斯·波拉克這樣評價美國的中東政策:“美國在中東的首要利益是石油,一方面要確保中東石油以合理價格穩定輸出,另一方面不允許其他國家通過控制石油威脅美國。”
正是在這種中東戰略的指導下,美國軍方過去幾十年來客觀上承擔了保衛中東石油運輸線路安全的國際責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防務專家奧漢隆說,美國每年花費500億美元保護中東的石油運輸線路。
然而隨著美國石油逐步告別進口,轉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中東的石油還會像過去幾十年一樣對美國具有戰略意義嗎?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是,奧巴馬政府正逐漸減少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包括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軍。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果未來美國放棄了保衛中東石油運輸線路的話,誰來接替美國人的角色?
與美國相反,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越來越依賴中東的原油。2012年,中國石油的消費58%依賴進口,而進口石油的49%來自中東。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東石油的第一大消費國。更嚴峻的現實是,中國進口石油的運輸線依然高度依賴“波斯灣—阿拉伯海—安達曼海—馬六甲海峽”這一環印度的海上通道。
當然,美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全放棄對中東石油通道的保衛責任,但是中國需警醒的是,用“搭便車”的方式享受中東石油通道安全的日子不會長久。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找出保衛中東石油通道的長久之計,這是關乎能源安全的大事。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