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太陽能行業并非遍地黃金

2009-08-24 09:13:00 贏周刊 
在不久前舉辦的首屆亞洲能源論壇上,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為新能源產業鼓與呼之后,就尖銳地指出發展新能源行業必須量力而行——新能源存在技術上和成本上不可逾越的瓶頸。

  “在成本上,新能源還是太高。”成思危說,“最近國家發改委批的敦煌太陽能的價格是一度電1.19元,風能一度電是0.51元到0.6元,相比傳統的火力發電,風能要高一倍,而太陽能更是高出近4倍,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新能源的發展肯定要受到影響。”

  目前,光伏發電平均成本在每度2元左右。此前,國家部委相繼宣布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決定綜合采取財政補助。以財政部及建設部為太陽能裝機每瓦補貼20元為例,每瓦20元的補貼相當于成本的50%。

  正泰太陽能總裁楊立友就表示:“不能把成本降下來,基本無法生存。光伏產業是個規模經濟行業、如果規模小競爭力不夠,在今后5年到10年,大浪淘沙后,預計全球大概有10家企業會占80%的市場份額。”

  產能過剩危機一觸即發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認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新能源產業供給有余而需求不足。受惠于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新能源產業投資實際和預期產能都已連創新高,不排除資本在逐利上的某種盲目性。實際上,短短數年中新能源在需求數量的增長上是極為有限的。就內需市場而言,作為替代性能源的各類新能源產品尚無能力大規模地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國際市場上,隨著新能源產品的準入障礙不斷提高,國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有待加強。

  李志青說:“在此供求矛盾中,產能過剩已是一觸即發,新能源產業的低水平競爭更會加劇,屆時接踵而來的便是資本撤離、產業萎縮,不僅無法支撐經濟增長,還會增加經濟增長的負擔。”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對新能源產業的激勵方向主要集中于用戶方面,旨在提高消費者的需求能力,然后讓消費者選擇使用新能源產品。但中國在新能源產業激勵上則相對側重于供給方,無論是補貼上的激勵,還是投資上的激勵,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對企業的直接支持,千方百計地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其賬面收益。李志青認為,這一舉措貌似合理,實則造成了資源配置的扭曲,既不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也不利于其產品的市場推廣。更為嚴重的是,在生產性激勵措施下,新能源產業的大量擴張必將導致原材料價格的攀高,例如近期國際硅材料價格已走出谷底,出現上升勢頭。在此情況下,激勵性的投入將被原材料價格的增長所抵消,這實際無助于新能源實際生產成本的降低。

  成思危也提出建議:“財政要給予支持,以補貼或者減稅的方式進行,但是我認為,根據經驗,在補貼生產者的同時,在可能的條件下,可以考慮發新能源補貼給消費者。”

  產業鏈配套缺口大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盡管不少太陽能企業曾表示中國的太陽能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實際上國內太陽能的研發在單項技術不斷有突破,卻缺乏綜合解決方案。單從新能源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看,無論是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制造,還是終端產品組裝以及各種可能應用于生產和生活的新能源相關設備和產品,技術上的難題基本已被攻克,但具體到實際應用,無論是以新能源進行發電,還是直接使用新能源相關的設備和產品,成功的案例卻寥寥可數。

  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指出,除了大型企業的規模化投資之外,浙江太陽能產業中以生產配套零件的小企業居多,擁有全套產業鏈的企業非常少。 “而小企業生產的產品90%以上都是出口,這兩年,受經濟危機影響,企業訂單下降,很多小企業都面臨虧損,很難存活下來。”

  李志青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研發仍停留于產業內部整合的階段,而市場需要的卻是整套綜合解決方案的新能源技術及產品。除了考慮成本因素外,消費者同樣也關心新能源產品使用過程的便利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等特質,要在這些領域實現等同或者超過傳統能源已有的水平,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就必須跨出內部整合的階段,開始著手外部整合的工作。“在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方面,新能源產業目前已開始展開研究和嘗試,并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建設智能電網以提高新能源并網效率,但短期內難有很大突破。”

  困惑與誘惑并存

  平安證券的研究員何本虎認為,盡管太陽能市場在我國尚處于初級階段,即使按照2020年光伏裝機目標設為2000萬千瓦的目標測算,短期的規模也不會很大,尚難以改變行業的全球周期,但新興市場的潛力很大,而成本下降是可以預期的。依照EPIA預測,在曼谷、洛杉磯等日照時間長的地區,2030年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將達到0.07歐元,將接近普通的居民用電價格。

  在新能源前景誘惑之下,廣東省亦開始發力建設新能源。《廣州市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08~2020)》中稱,到2020年,全市的新能源開發和利用量將達到每年1200萬噸標準煤左右,占屆時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15%左右,其中本市新能源利用量達到每年660萬噸標準煤。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一位專家表示,在廣州,應著力發展和應用比較成熟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核能、電能和水能等。他說,廣州的年日照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和太陽能相關的太陽能熱水器發展得很充分。另外一個新方向是建筑物表面的光伏發電,這項技術已經成熟,在青海和江蘇已經是發展新能源的重頭戲。

  8月中旬,粵電集團與華南理工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由粵電集團投資約1.4億元,在華南理工大學南校區合作建設廣東省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電站。該工程規劃建設規模5兆瓦,其中首期建設2兆瓦,預計將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產。投產后,粵電集團核心發電產業將覆蓋煤電、水電、天然氣發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等領域。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