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美國專家談節能減排:低碳經濟需政策和技術支持

2009-08-25 09:33:36 新華社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全球眾多的科學家所達成的共識是,人類社會活動所排放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效應氣體導致全球出現變暖趨勢,如果人們不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減少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任憑全球氣溫升高,那么極地和高山的冰雪將融化并導致海平面上升,同時地球將更加頻繁地出現惡劣氣候。美國著名環境學家、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曾警告說,全球變暖將毀壞人類經過祖祖輩輩艱辛努力建立起來的文明。
  人類社會活動排放二氧化碳同人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相關,目前能源的重要來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使用化石燃料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它們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存儲量有限,總有枯竭的時候。事實上,不少專家認為石油的供應已出現了峰值。其次是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影響了全球氣候的穩定。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
  為解決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人們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低碳經濟是指經濟體系只有很少或沒有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到大氣層中,或指經濟體系的“碳足跡”接近或等于零。有人認為,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為更深地了解低碳經濟,記者走訪了美國華盛頓智庫的幾位專家,請他們講述了自己對低碳經濟的看法。他們認為:實現低碳經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是涉及到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巨大工程;在走向低碳經濟的過程中,無疑會遇到種種挑戰;人們需要政策和技術來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向低碳經濟社會過度;中美在低碳經濟技術方面有廣泛的合作。
低碳經濟之路多挑戰
  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能源和氣候項目主任錢德勒表示,全球變暖不僅嚴重威脅著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而且威脅著全球經濟和眾多國家的安全,低碳經濟的目標是避免全球變暖帶來的災難。從總體上講,低碳經濟的核心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低地減少排放,保持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低濃度。因此,低碳經濟同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在走向低碳經濟的過程中,無疑將遭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錢德勒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實現低碳經濟本身所涉及的范圍和深度,也就是低碳經濟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的規模,可以說人類的每項活動均將受到減少排放和發展經濟需求的影響。低碳經濟從宏觀上涉及政策的改變,微觀上涉及人們使用的燈泡、空調和汽車等革新。此外,發展低碳經濟將在全球經濟領域產生新的勝利者和失敗者,產生新的障礙。
  有專家表示,低碳經濟不僅涉及農業(農作物和畜牧)、漁業、林業和礦業等第一產業,而且涉及基本金屬加工、非金屬產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紙和紙漿生產、食品加工等第二產業,同時還涉及零售業和交通服務等第三產業。僅以交通服務為例,能夠幫助減排的手段包括更高效節能和替代驅動源;在總貿易量增加的同時,減少國際性的物質運輸;更多地使用海上和電氣鐵道運輸,減少航空和卡車運輸;增加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利用,減少對私人汽車的依賴;增加管道運輸能力,幫助諸如水、乙醇、丁醇、天然氣、石油和氫等流體商品的運輸等。
  為阻止氣候變化,國際社會和部分國家采取了相關的措施和行動。早在1990年,聯合國就通過了多國簽署的旨在減排以防止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歐盟國家為執行議定書正式推出了碳限量(封頂)和交易體系。然而,工業化國家中,作為二氧化碳主要排放國的美國卻將自己游離在協議之外,至今沒有采取強制減排措施。在發展中國家里,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根據議定書規定,沒有減排義務。
  今年底,國際社會將在丹麥哥本哈根商定簽署新的國際減排協議。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在減排量以及發達國家幫助其他國家的義務上還存在著分歧。毫無疑問,要達成各方面滿意同時又切實可行的減排協議并非易事。然而,時間不等人,各國必須盡快采取有效的減排措施。
  低碳經濟需政策支持
  減排走向低碳經濟社會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美國在此方面起伏不定的變化受人關注。
  美國政府過去在減排方面雖然沒有采取強制性措施,但卻曾經推行過節能的手段。伍德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科技和全球經濟主任肯特·休斯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首次發生能源危機時,美國政府出臺了包括設定汽車油耗標準在內的多項措施。資料顯示,在當時石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美國采取的措施包括燃油價格控制和定量供應、通過限制高速公路速度以節約燃油等,同時要求尋求新的替代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此外,石油危機也促使美國建立起戰略石油儲備機制和成立了能源部,并在1978年頒布了《國家能源法》。在汽車方面,除提出平均每加侖27.5英里油耗標準外,在車型生產上,至1980年時,超長車且重量超過4.5噸的豪華車已從美國3大汽車廠商的生產線上徹底消失。
  然而,隨著石油危機的解除,人們似乎很快忘掉了舊痛,節能不再是重點。如錢德勒所說,至今美國在為實現低碳經濟社會方面沒有做出多少努力。他表示,自己整個職業生涯都是在從事節能和減排,然而,自己對美國所取得的進展卻感到失望。
不過,奧巴馬上臺后,開始大力推行減排政策,將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相系,這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在2009年2月17日批準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政府決定撥款110億美元用于智能電網技術,幫助實施智能電網的研究和演示項目。有專家表示,可再生能源的不可控性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電力需求存在著雙重性:即可預測和穩定的基本負載供電以及每日出現的“峰值”供電。雖然地區性斷斷續續的可再生能源供電不適合電力需求的雙重性,但是如果利用更多的輸電線將不同地區的電能供應連接起來,那么可再生能源電力則能擔當基本負載供電的任務,同時當電力需求突然上升時,可靈活調整電力需求的“智能”電網能將足夠的清潔能源調配到需要的地方。智能電網將有效地管理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獲得的電力。
  5月19日,奧巴馬提出了未來在美國銷售汽車必須達到的油耗新標準,他認為新標準將幫助美國結束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同時促使汽車生產商制造更先進的產品,從長遠來講為顧客節約開支。根據新的提議,2016年時,在美國銷售的轎車油耗為每加侖39英里(約每升油16.6公里),輕型貨車和運動多用途車(SUV)油耗為每加侖30英里(約每升油12.8公里),它們的平均油耗為每加侖35.5英里(約每升油15.09公里)。目前,美國轎車和輕型貨車的油耗分別是每加侖27.5英里(約每升油11.7公里)和23.1英里(9.8公里)。
  錢德勒對奧巴馬提出的新的汽車油耗標準表示贊許,認為推出車輛的能源效率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減排措施,也是迄今為止在減排問題上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新標準是雄心勃勃的政策,由于它從車輛油耗這個基本點出發,因此對建立低碳經濟社會的貢獻不可低估。
  此外,早在總統競選過程中,奧巴馬就提出采用碳限量和碳交易手段減少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6月2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ACESA)”,該法案支持美國選擇碳限量和碳交易政策,眾議院的決定有助于奧巴馬在今年12月簽署未來的國際性氣候協議。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專門委員會主席亨利·韋克斯曼認為,該法案將幫助創造數百萬新的就業機會以推動美國的經濟復蘇,通過減少對國外石油依存度來提升美國的國家安全,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影響。
  然而,美國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最終能否通過,還要看參議院的態度。錢德勒表示,他認為參議院可能會批準該法案。然而,應該說明的是,即使國會批準了美國能源和安全法案,也并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將在哥本哈根簽署要求美國承擔更多減排義務的國際性協議(也稱后京都議定書),更難保證議會特別是參議院會通過在其看起來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協議。
  實現低碳靠技術
  人類減少排放走向低碳經濟主要依靠兩大法寶:一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發展清潔能源。這兩個法寶背后的支柱則是人們致力發展的節能和新能源技術。
  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和能源項目副主任珍妮弗·勒吉認為,在節能領域,人們應關注建筑節能技術,并及早出臺建筑法規。建筑物不僅能源需求量大,而且能源利用率很低。她表示,人們知道如何建造房屋,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建筑法規來指導和規范建造節能型建筑。無建筑法規存在的現象也許與市場需求以及技術有關,目前不但美國沒有規范,其他國家也同樣缺少法規。
  對于節約能源減排和清潔能源減排,錢德勒更希望看到前者出現革命性的變化。他認為,在談到減排時,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供應,但是這是不正確的。減排最大的潛力在于人們尋找到新的工業生產加工方法,如新的水泥生產方法、新的鋼鐵生產方法,以及新的汽車驅動途徑和新的存儲技術等,這些才應該是人們的首選項目。
  休斯認為,實現低碳經濟需要經歷多個步驟,首先是利用現有的技術節約能源。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在節能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極大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是大力開發和推廣替代能源。現在風能和太陽能的利用在不斷增長,同時人們也在探討生物燃油、新型核電站,以及少量甚至無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
  在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地熱、生物燃油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中,人們更看好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技術。如前所述,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批準的經濟刺激方案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更新美國的電力網,使其成為能夠管理和控制可在再生能源產出的電能。休斯表示,如果要大量地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那么必須考慮現有的自然條件。在美國,太陽能和風能分別集中在人口相對稀少或工業不發達的西南地區和北部地區。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意味著需要有新的“智能”電力網將電力從偏遠地區傳送到電力消費地區。
  交通是因消耗燃油而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領域,勒吉認為它是實現減排目標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她表示,在過去15年中,美國車輛燃油效率只有微小的提高,在技術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無論是電池技術還是能源分配管理系統,均沒有顯著的改進。這些有的是技術挑戰,有的則是基礎設施挑戰,它們相互關聯。人們必須設法打破這種僵局,創造出新的更靈活的能源系統。有人認為,雖然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電池和燃油機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即將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備受推崇,但是要完全取代燃油汽車并做到低碳或無碳排放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碳收集和儲存是關鍵
  中國和美國的電力供應主要來自燃煤火力發電廠,這也是中美兩國排放二氧化碳總量偏高的主要原因。休斯介紹說,美國電力供應中火力發電廠約占50%,核電站(100多家)僅占20%。他認為,這種現狀表明,短期內從化石燃料轉變為替代能源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人們需要時間來完成這種過渡。無論是經濟發達的美國,還是處于發展中的中國和印度,都有大量的煤炭儲量,因此尋找途徑在盡可能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利用煤炭符合三國的利益。
  既然無法在短期內摒棄煤炭的利用,于是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開發新技術,尋求到既能利用煤炭同時又盡可能減少排放甚至不排放的途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提出了碳收集和儲存的技術。從理論上講,該技術是通過對燃燒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廠等獨立排放源的二氧化碳進行收集和儲存,從而緩解化石燃料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研究表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可以儲存在地下巖層或深海之內,或者變成碳酸礦物。然而,由于埋藏在深海會使海洋酸化,因此藏在地下巖層成為最理想及可行的方法。現有的地點估計可以至少存儲2000兆噸的二氧化碳,相當于全球60多年的排放量。
  科學家認為,如將碳收集和儲存技術用于現代常規火力發電廠,有望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減少80%至90%。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PC)估計,到2100年時,碳收集和儲存技術對總體二氧化碳作用的緩解效果將在10%至55%之間。然而,收集壓縮二氧化碳需要更多能源,這意味著安裝了碳收集和儲存技術的火力發電廠燃料的消耗將增加25%至40%,而安裝了該技術的新發電廠的能源成本也將增加21%至91%。不過,近期的研究顯示,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具有碳收集和儲存技術的發電廠的成本將有望低于現在發電廠的成本。
  然而,能否實現碳收集和儲存技術,人們卻沒有十足的把握。休斯表示,人們并不知道碳收集和儲存是否將成為未來的技術。目前的情況是該技術在小型實驗性項目中能夠有效地工作,推廣到大規模的結果卻不得而知。人們面臨的問題包括碳儲存的安全性以及碳能源能維持多久,而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如果該技術并不可行,那么是否存在著備用方案。他認為,現在應該在尋求后備方案方面進行投資。
  勒吉認為,人們應該相信碳收集和儲存技術,它對美國以及中國、印度、澳大利亞、波蘭等這些大量利用煤炭的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將其作為唯一的未來長期的問題解決手段是不符合現實的。她同時表示,即使該技術有效且可行,人們也只能將其作為人類向低碳經濟社會過渡的技術和手段,2050年后,美國的能源供應中不應繼續存在煤炭的成分。
  根據錢德勒的介紹,碳收集和儲存從技術開發到商業應用分兩個階段完成,這大約需要20年的時間。該技術是否最終安全可靠,現在還是個未知數。但是,他認為,為解答其是否能成為可靠技術這個問題而投資是正確的選擇。他同時堅信,無論碳收集和儲存技術的未來如何,大量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手段是人們首選的目標。
實現共同理想需合作
  談到中美兩國低碳能源技術合作,勒吉表示,自己首先想到的是煤炭利用技術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碳收集和儲存技術以及其他煤炭技術。其次是尋求新燃料和新技術,以獲得低碳或無碳排放的能源。兩國合作將有助于雙方能源戰略的實現。此外,她認為,中國擁有眾多人口稠密的城市,如果能夠在這些城市中尋找到既解決交通問題又解決排放問題的途徑,那么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城市將具有指導意義。
  錢德勒表示,美國和中國都是能源消費較大的國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節能方面,兩國均能有所作為。他認為,中美應協力消除阻礙,通過對現有節能技術的有效利用增強人們減排的信心,并從經濟上大力扶持新的節能技術和從事節能技術的新公司。此外,兩國應加強磋商,解決分歧和消除技術轉讓壁壘,讓技術通過轉讓和推廣為減排服務。他強調,消除兩國間的阻礙是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雙方高層領導間的努力。
  休斯認為,中國現在已成為汽車生產大國,因此中美減排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是共同開發節能汽車和車用電池技術。隨著氫能源技術的發展,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可能出現重大的突破。此外,他表示,中美以及其他國家在煤炭利用新途徑上也有共同需求,開發煤炭利用技術符合雙方的利益。兩國的高層領導應大力支持這種合作。
  最后,在回答低碳經濟社會離人類有多遠的問題時,專家們均表示,這是一個相當遠的目標。不過,現在全球范圍的人們已經開始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減排問題,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它標志著人們減排的一個起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勒吉強調,氣候變化問題所帶來的挑戰不是環境保護或經濟發展問題,事實上低碳經濟之路是人們唯一實現低成本發展的道路。迄今,世界眾多的人士所達成的共識是,依照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代價。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減排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