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經濟轉型 目光聚焦低碳經濟

2009-08-27 13:14:57 中國金融網

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現在還沒有碳交易市場,雖然碳交易市場內剩余排污權市場,但是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必須參與構建碳市場。

  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被譽為人類第四次“低碳革命”。歐美等國家已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

 聯合國規劃署UNEP駐華代表張士綱認為,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也將為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

  回顧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從上世紀80年代的輕紡工業,到90年代的基礎產業、基礎設施,乃至21世紀后的汽車、石化、電子為代表的產業群體,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的經濟增長點常滯后于發達國家。在本輪危機中,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之時,中國的腳步也并未放緩,目光聚焦低碳經濟。

  氣候問題受重視

  昨日,在上海舉行的“2009節能環保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表示,“全球正在經歷第二次工業革命。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工業化模式已經被世界拋棄,新型工業化正取代原有模式?!?br />
  與此同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分組會議正在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草案)》。該草案已經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下個月,因“世界經濟論壇”而聞名的瑞士小鎮達沃斯,還將迎來首屆“世界資源論壇”。

  必須參與構建碳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志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中國沒有被《京都議定書》納入強制減排計劃中,但中國卻一直通過清潔發展機制參與碳交易市場的活動。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400億歐元,約合1900億美元,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間,市場規模每年可達500億歐元。盡管增長潛力巨大,碳交易將成為國際市場下一輪最大的熱點,但是現在排放的僅一部分被法律約束。

  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現在還沒有碳交易市場,雖然碳交易市場內剩余排污權市場,但是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必須參與構建碳市場。第一,從純粹經濟的角度看,碳市場中的定價權取決于碳排放權的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博弈結果,即均衡價格;中國作為全世界碳排放國,應該成為全世界擁有碳排放權最多的國家——即碳市場中碳排放權的供給者——因而中國應該擁有均衡價格中的最重要的博弈方,如果在定價博弈中,采取“集體失語”的態度——即放棄話語權的態度和做法,那等于自行放棄定價權,因此,必須強調我們的話語權和參與權。第二,碳市場具有連接綠色金融與綠色技術的功能。參與構建碳市場,一方面可以成為中國在金融危機中參與國際金融市場體系構建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解決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發展的瓶頸——綠色技術應用不足問題的有效途徑。利用碳交易市場機制,借助綠色利益驅動,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由之路。

  “碳生產率”受關注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教授目前正在為參加“世界資源論壇”做準備,他表示他計算的對象不再是能源、土地、水、垃圾等資源的產出效率,而是掌管著整個經濟社會運轉通道從入口(能源消耗)到出口(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元素“碳”的生產效率。

  未來,全球經濟究竟是朝著"轉型的復蘇"還是"非轉型的復蘇"前行?諸大建認為,碳生產率將成為具有說服力的評判標準。綠色新政計劃有一個三贏目標,即經濟增長、就業增加和節能減碳。碳生產率恰好囊括了經濟增長和節能減碳兩大指標,而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大量以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為內容的綠色就業機會,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諸大建指出,把低碳化作實際行動,提高碳生產率將是一個有效的切入口。具體說來,一是要建設緊湊型城市,通過在郊區發展多功能二級城市或區域中心城,減少工作、生活對于道路交通和通勤時間的需求;二是要發展循環型產業,增加制造業的服務內涵;三是要倡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功能型消費模式,比如引導市民更多搭乘公交以替代不必要的私人交通,習慣共享共用的生活方式等。

  建議設風險補償金

  昨日,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則指出,目前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受制于能源結構、資金技術以及經濟發展階段。首先,現階段中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難迅速改變,故實施低碳經濟需要比較長的周期。其次,資金和技術是重要考驗,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技術的創新、技術進步和技術的突破,才能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第三,中國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階段,盡管通過優化結構和節能,能夠相應地減少碳的排放,但是面臨較大困難和挑戰。

  國家發改委/世界銀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特別強調了投融資的障礙,“盡管節能環保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不低,但由于并非房產等可評估的優勢資產,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此外,由于專門從事節能環保的企業規模較小,也很難吸引風險投資者。”

  為解決節能環保項目的資金難題,王樹茂建議國家財政撥款建立風險補償金,政府為企業和節能服務商提供履約擔保,節能項目進入政府和金融系統的征信系統等。

  王樹茂介紹說,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合作的“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以及與國際融資公司(IFC)合作的“中國能效融資項目”,通過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以擔保方式為銀行提供部分風險補償,目前已分別促成9億元和50億元人民幣的節能投資,且至今基本保留了原始擔保金。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