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紀念中國小水電發展60年

2009-10-26 10:30:30   作者: 李其道  

小水電涵義及其資源

農村水電是主要由地方組織建設與管理,并主要為農村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中小水電站及配套電網的統稱。現時期農村水電主要是指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

隨著農村與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其對電力能源的需求,小水電的涵義在全國有過多次變化。上世紀50年代,一般指500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送電線路為農村水電;60年代,一般指單機500千瓦、總裝機3000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送變電工程為小水電;70年代,一般指單機6000千瓦、總裝機1.2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小電網為小水電;80年代,一般指單站裝機2.5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小電網為小水電;進入90年代,一般指單站裝機5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電網為小水電,同時一些地方開始舉辦經營總裝機5萬、10萬千瓦及以上的水電站和配套電網。

中國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資源可開發量達1.28億千瓦(500千瓦及以下資源進一步調查核實后,應會超過1.3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小水電資源點多面廣,除上海市外,遍及30個省(區、市)1715個山區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山區,70%左右集中在西部大開發地區。尚未開發的小水電資源還有8000萬千瓦左右,可再建小水電上萬座,年發電量2500億~3500億千瓦時,相當于4個以上特大型三峽水電站的電力電量,可擴大惠及廣大貧困山區億萬農民。

小水電光輝發展歷程

中國是世界上利用水力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年前206年的西漢初期就開始利用水力磨面、舂米、提水灌溉。利用水力發電,是上世紀初葉從建設小水電開始的。中國興建的第一座水電站,是1910年動工、1912年建成發電的裝機480千瓦的云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水電給予了極大關注,1951年3月,開工建設新中國的第一座水電站——福建古田溪一級水電站,裝機2×6000千瓦。截至2008年底,中國已建成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4.5萬座,裝機5127萬千瓦,年發電量1628億千瓦時,裝機和電量是1949年全國全部電力的30余倍,全國整個水電的200余倍,全國小水電的1.4萬余倍。在廣大貧困山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小水電,推動農村與縣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寫下了光輝篇章。

新中國小水電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平均每年增長21萬千瓦,第二階段平均每年增長88萬千瓦,第三階段平均每年增長330萬千瓦。

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是第一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結合江河治理,興修水利,大力開發小水電,為農民農業農村用電服務。到1979年,小水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站發電到聯網運行,從建設地方小電網到與國家大電網聯結、到建立發供統一的縣級電力企業,初步形成了大小電網并舉、各有側重、余缺調劑、共同發展的格局。以配電網為邊界、以供電區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開始建立了直接服務縣鎮農村用戶的農村水電生產交易供銷市場。小水電除供縣鎮農村生產生活用電外,同時還向國家電網輸送電力,減輕了大電網的供電壓力,改善了電力工業布局。全國累計建成1.2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站近9萬座633萬千瓦,年發電量119億千瓦時,全國有一半以上的縣開發了小水電,有1000個縣主要靠小水電供電,使1.5億無電人口用上了電。建成并不斷完善的地方小電網、農村水電市場和幾百個縣級電力企業,以及建立并不斷完善的一系列推進小水電發展的政策、規范和措施,為改革開放后開展100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試點和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和有效的政策、體制保障。

改革開放到20世紀末是第二階段。

改革開放后,在鄧小平同志的倡導下,開發小水電建設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為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的改革發展開創了新時期,開辟了新道路。國務院以國發[1983]190號、國發[1991]17號和國辦通[1996]2號文件,部署“七五”、“八五”、“九五”分三批建設600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縣。到“九五”期末,15年全國共建成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653個,這些縣都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用電量5年翻一番、10年翻兩番。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已成為貧困山區、老少邊窮地區農村與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柱,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治本性脫貧的有效途徑。截至2000年底,全國共建成5萬千瓦及以下小水電4.8萬座,裝機2485萬千瓦,年發電量800億千瓦時。1500多個縣開發了小水電,全國1/2的地域、1/3的縣、1/4的人口主要靠小水電供電,小水電累計解決了3億多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中國開發小水電建設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分散布點、就地建站、就近成網、站網相聯、成片供電,突破了單純依靠常規煤電長距離送電至邊遠山區建設農村電氣化不現實、不經濟、不科學的舊模式,比較好地解決了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農村能源、生態環境和消除貧困的問題,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被人民群眾譽為“長期持續實施的覆蓋面最廣、工作最扎實、成效最顯著的‘扶貧工程’、‘光明工程’、‘魚水工程’”,同時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進入21世紀以來為第三階段。

新世紀初葉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為標志,中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的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肩負新使命、實現新任務。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實現新跨越,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開創新領域,農村集體和農民股份制辦電開辟農民持續增收新途徑,水能資源統一管理依法確立和推進,農村水電電網大規模改造,農村水電資產戰略性重組深入進行,農村水電有序開發安全監管逐步到位,農村水電行業管理不斷加強,2008年小水電支持抗冰雪和地震災害取得重大勝利,農村水電持續保持快速協調健康發展,農村水電國際影響顯著提高。

截至目前,實行農村水電資產戰略性重組,全國水利系統組建了四川、重慶、吉林、廣西、湖南、新疆、浙江、云南、湖北、青海、廣東、河南、貴州、福建、山西、遼寧、陜西、安徽、河北等19家省級水電集團公司與水電公司、70多家跨縣的地區性水電集團公司與水電公司,還涌現出以開發小水電起家、發展成為全省全國著名的福建美嶺集團(永春縣美嶺村)、四川大寶集團(彭州市大寶村)、浙江永強供電公司(溫州市龍潭鎮)等許多具有一定規模的股份制集團化企業,所有者和經辦者是農村集體、農民和普通百姓。全國水利系統共有四川“樂山電力”、“明星電力”、“岷江水電”、“西昌電力”、“廣安愛眾”、重慶“三峽水利”、“烏江電力”、“涪陵水電”、福建“閩東電力”、浙江“錢江水利”、廣西“桂東水電”、湖南“郴電”、云南“文山電力”和新疆“匯通水利”、河南“九龍”、安徽水利等16家水利水電公司實現了上市,在我國股市上形成了業績穩健的中小水電與水利板塊。

到2003年底,水利系統第一、二期農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到2008年底,水利系統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農網完善工程加緊進行。新中建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農村水電農網城網改造,與農村水電電源建設、電氣化建設相結合,推動了農村水電的改革與發展,促進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000年以來,在國有資本的引導下,鼓勵和支持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投入農村水電建設,極大地推動了農村水電發展。小水電裝機從新中國成立時的3634千瓦,到1979年632.94萬千瓦,2000年2485萬千瓦,2008年5127萬千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已實現了由單站發電到聯網運行“建設縣電網”、由建設縣電網到“建設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的兩次飛躍,并在此基礎上,開始進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緊密結合小水電的特點,在國家的必要扶持和國有資本的引導下,走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與集團化的道路,進一步建設提高水平的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的第三次飛躍!

黨和圍家領導人始終關懷重視小水電發展

早在1935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時,就曾握著一位當地老表的手深情地說,等革命成功了,給你們一家家送來“小太陽”,如今“小太陽”已進入農村千家萬戶。1960年毛澤東同志視察浙江金華雙龍小水電,高度贊揚金華人民自己制造小水電機組發電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指出發展水力發電大有可為。1947年,黨中央機關遷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在朱德同志的關懷下,建成了由他親自剪彩啟動閘門發電的沕沕水小水電,為解放軍兩座軍械制造廠、新華社對外廣播和黨中央指揮三大戰役提供了電源。1958年朱德同志視察了四川郫縣犀浦鄉游家碾小水電,詳細詢問了打米和發電的情況后說:“這樣的小水電好,可以多辦些。”早在1942年劉鄧大軍就在河北涉縣興建了赤岸小水電,供129師司令部照明和機要通訊用電,成為我黨最早興辦的小水電。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四川聽取了允許地方自建、自管、自用小水電,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匯報后,發表了“中央、國務院給個政策,群眾、國家都得利,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的著名講話,倡導建設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鵬同志多次講話強調:“小水電必須要有自己的電網、供電區,沒有自己的電網是發展不起來的。”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镕基、胡錦濤、溫家寶同志作出了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增加對農村水電等‘六小’工程的投入,發展農村水電,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堅持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為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關懷和重視小水電的發展,推動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經歷了兩個歷史階段,進入了新世紀與時俱進發展的新階段,肩負新使命,實現新任務。

小水電同“三農”“新農村”緊密結合在一起

進入新世紀,在黨中央、國務院中發[2002]2號、[2003]3號和中發[2004]~[2009]1號文件,把農村水電列為“周期短,見效快,覆蓋千家萬戶,促進農民增收效果更顯著”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六小工程”,要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擴大實施范圍”的鼓舞和支持下,許多地方在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代燃料建設中,以開發小水電為載體,實行國家扶持指導、農村集體與農民股份制辦電,開辟了農民持續增收,并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新途徑。水利部和各地深入總結實踐經驗,已把、正把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代燃料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逐步普遍地推行股份制開發小水電,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小水電的多功能作用,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農村小水電源于農村,源于消除貧困,是貧困山區、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的一大創舉。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小水電始終同“三農”、“新農村”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既是“開發小水電建設中國特色農村電氣化”誕生的生命源泉,又是“中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發展的動力泉源

體制改革和資產戰略性重組深入進行推動小水電發展壯大

1990年代以來,各地認真貫徹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水利系統水電改革與發展思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實行思想、體制、科技、管理、政策創新,深入進行農村水電體制改革和資產戰略性重組,為推動小水電的發展壯大,構筑了新的運作平臺,創建了新的運作機制,提供了新的體制保障。為打破電力壟斷體制,堅持獨立配電公司方向,參加電力工業配電端的體制改革,取得了時間與空間,增強了實力和活力。是對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合理配置社會資源、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的重要實踐。在國有資本的參與和引導下,積極與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實行混合所有制開發經營農村水電。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國家得生態,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

舉世矚目的中國小水電具有與時俱進的強大生命力

中國小水電60年的光輝發展歷程,充分表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重視,黨中央、國務院文件的指引,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是小水電發展的根本保證;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擁護與參與是小水電發展的不竭源泉;尊重國情、遵循規律、堅持改革,是小水電發展的認識基礎和動力與支撐。同時啟示我們要以不畏艱險的創新意識與勇氣去克服困難,要以開拓進取的創新眼光與態度去奮發工作,要以堅韌不拔的創新意志與信念去探索追求。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為才有位,有位更有為,事在人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小水電,是媲美“三峽”等特大型水電并直接惠及“三農”的中國偉大工程。中國小水電具有與時俱進的強大生命力!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小水電 中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