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周年的五個啟示

2009-11-11 12:31:45 新華網

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非常時期,需要有非常舉措。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及時應對,連續推出并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相關政策措施,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實現企穩回升。

回首中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一年間走過的道路,可以給我們諸多啟示。

啟示一:應當高度重視擴大內需的作用

“2001年起,我們集裝箱業務一直保持25%以上的增幅,但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回落,今年一季度最壞,下降了18%。”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戌源回顧說。

從去年11月份開始,中國進出口總額陡然出現負增長,今年前三季度累計下降20.9%。出口下跌,導致工業生產下降,隨之而來經濟增速下滑,就業壓力驟然加大。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政府啟動實施以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為主要特點的一攬子計劃:兩年4萬億的投資計劃、增加農民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實施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汽車家電下鄉及“以舊換新”……

一系列措施帶來的成效是顯著的:在前三季度7.7%的經濟增速中,投資對GDP的貢獻占7.3個百分點,消費貢獻4個百分點,而凈出口是拉低3.6個百分點。

“無論從投資看,還是從消費看,今年經濟出現企穩回升,內需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分析前三季度經濟形勢時表示。

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在消費對經濟增長還難以發揮顯著作用的情況下,通過大幅增加公共投資擴大國內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措施。  

啟示二:應當高度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去年10月,廣東紹信集團關閉了訂單銳減的一家制鞋企業,把具有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的LED燈作為主打產品。當金融危機沖擊來臨時,其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遭受重大打擊,但新產品卻銷售火爆。

一年后的今天,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不僅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石、甲醇等傳統過剩產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用的多晶硅等部分新興行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傾向。

以上兩方面的情況表明: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及時調整經濟結構,就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回到老路上,原來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更加突出,影響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質量。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在保增長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更加重視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更加重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結構不合理一直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難題:需求結構上,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需求偏弱;產業結構上,過度依賴工業特別是耗費能源資源的重工業,第三產業相對滯后;此外,城鄉、區域、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存在結構失衡問題。

“現在‘保八’已沒有懸念,真正的難題是調結構。四季度或者明年,中國經濟發展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調結構上來。”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說。


  啟示三:應當高度重視提升創新能力

去年出口增長60%,今年至今又增長30%,借助持續不斷的產品研發和升級,廣東易事特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寒風中依然挺立。

“因為提早做好準備,所以我們不懼怕風暴。”公司董事長何思模表示,企業只有靠創新、靠技術、靠品牌,才能抵御風險。

從企業角度看,易事特的經歷并不是個案。從國家角度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努力,是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因素。

一年來,國家啟動了16個重大科技專項,安排200億元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推出支持科技創新的創業板……

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高新產業、高新科技園區顯示出很強的抗風險能力,仍保持著10%到20%的平均增速;新能源、信息網絡、新材料、生命科學等新興戰略性產業也已取得很大進展。

“前不久推出了創業板對科技發展、科技產業化意義重大。選擇這個時候推出,體現了我們要為中國未來增長尋找牢固的科技基礎的努力。”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分析說。

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機都會伴隨著科技的新突破,進而推動產業革命,催生新興產業。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支撐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引擎,力求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對于謀求早日實現現代化的中國來說,必須在若干關系長遠的領域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啟示四:應當高度重視深化改革

1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公告,決定自10日起上調成品油價格。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五漲三降”,自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推進順利,影響積極。

一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的改革步伐沒有停滯不前,反而是加速推進。不僅僅是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一些醞釀多年的改革在過去一年間平穩啟動。包括增值稅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綜合配套改革、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開啟創業板等一系列關鍵改革取得突破,力度之大,范圍之廣,近年來少有,為成功應對金融危機和推進國家長遠發展、科學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曾有人提出,改革已基本結束。但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它對中國帶來的沖擊,卻再次凸顯出改革的重要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說。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改革不動搖。實踐證明,深化改革是戰勝危機的一把金鑰匙。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仍有不少體制性難題需要通過改革去化解:經濟結構失衡、收入分配和城鄉差距拉大、社保體系不健全……

“只有以更大的勇氣推進改革,掃清阻礙科學發展的體制障礙,才能推動中國經濟真正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啟示五:應當高度重視改善和保障民生

今年中央制定的新農保政策,解決了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城關鎮新新村75歲老人智春的大問題:以前她靠撿破爛每月收入不到100元,現在有了新農保,她每月可以固定領取55元。

國際金融危機雖然直接沖擊的是企業,但最終影響的是民生。工廠效益不好,失業隨之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必然受到影響。

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國富和民強的統一,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年多來,國家公共資源配置明顯向民生工程傾斜:在全國10%的縣市區試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000萬人;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3年各級政府新增投入將達8500億元;中央財政安排429億元,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2009年,中央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長29.4%;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一系列組合拳的快速持續出擊,使得中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僅沒有因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下降,相反還得到了一定改善。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

發展經濟保增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當前,中國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改善和保障民生,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才能從根本上戰勝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執筆:車玉明、周英峰,參與采寫:韓潔、劉錚、杜宇)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國際金融危機 中國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