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外媒稱中美經濟新數據讓世界興奮

2009-12-14 14:38:53 新華網

 中美各自報喜

  今天出現全球經濟復蘇增強的跡象:消費者推動零售,公司重建庫存,中國出口恢復勢頭。這些消息提升了人們的希望:經過幾個月的存款減債,消費者終于感覺比較踏實,開始掏錢消費。

  11月份在零售方面令人鼓舞的消息是個意外。美國零售商一直聲稱,圣誕新年購物季開始的情況令人沮喪。但是,商務部稱上個月銷售額上升1.3%,是今年8月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個月,而且比經濟學家此前估計的高一倍以上。

  除汽車外,零售額上升1.2%,是預計數字的3倍。加油站的銷售額猛增6%(油價上漲是一個原因),引領整體增長。但是,即使排除這一項,11月的零售額也增長0.8%。

  今天還有消息說,美國企業今年10月出人意料地提高庫存,停止連續13個月庫存下降的勢頭。這個小小的進步讓人們重新燃起希望:企業將開始重建庫存,支持經濟復蘇。今年10月,企業庫存增加0.2%,好于經濟學家此前估計的下降0.3%。企業總銷售額上升1.1%,連續第5個月保持增長。

  中國11月的貿易數據為全年最好,出口與2008年同期相比僅下降1.2%。上個月的零售額、工廠產量和投資也迅猛增長。今天公布的數據確實表明,經過9個月的價格下跌,中國經濟重現通脹跡象,但并不嚴重,僅有0.6%。

  由于投資者受全球需求增加跡象的鼓舞,亞洲市場出現反彈:隨著美國和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忍耐了數月之后開始花錢,這種需求可能有益于本地區其他依賴貿易的經濟實體。

  全球股市上揚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1日報道,中美強勢數據促使全球股市上揚。

  中國的強勢工業生產數據以及美國好于預期的零售和消費者信心數據促使全球股市周五普遍上揚。

  有跡象表明,信貸市場對希臘可能拖欠債務的擔憂減輕,市場人氣因此進一步提升,《金融時報》環球指數上漲0.2%。

  樂觀經濟數據促使紐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4%,至1106.4點,《金融時報》100指數上漲0.3%,至5261.6點,《金融時報》泛歐300指數上漲0.5%,至1010.2點。

  在中國經濟數據指向經濟強勁復蘇之后,《金融時報》亞太指數上漲0.8%。

  但是,中國經濟的好轉似乎是以通脹為代價的,這使中國投資者擔心當局可能進一步限制投機行為,上證綜指因此下跌0.2%,至3247.3點。

  亞太其他地區股市普遍上漲。香港恒生指數結束了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的行情,在中國銀行(4.26,0.10,2.40%)股的領漲下上漲0.9%,至2 1 9 0 2.1點。臺灣加權股指也上漲1.5%,至7795.1點。

  日經225指數大漲2.5%,再破一萬點大關。中國的經濟數據提高了日本投資者對風險投資的熱情,而這反過來又加速了日元的貶值。隨著日元的貶值,日本出口出現反彈。

  復蘇仍然脆弱

  法國《世界報》12月12日發表文章,題目是“金融混亂威脅經濟復蘇”,摘要如下。

  迪拜酋長國幾近破產,希臘預算失控,對西班牙、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擔憂加劇,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的糟糕狀況———讓人擔心政府財務和銀行負債存在定時炸彈。美國和法國持續大規模丟失就業崗位以及日本工業訂單減少,在消費者中再次引發悲觀情緒。風險預期卷土重來。市場表現令人緊張:石油價格由80美元跌到71美元,迪拜股市兩個月下跌25%。

  這是歷史性危機的正常波動,還是全球經濟再次滑落的前兆?悲觀人士認為,我們正迎來經濟“W”型走勢的二次探底階段。經濟學家雅克·阿塔里認為,歐美股市之所以沒有下跌是因為超量貨幣的支撐?!肮墒兄械耐顿Y者仍然在買入,但已經察覺到有事情發生,就好像知道警察一定會來的小偷一樣,隨時準備開溜”。

  如今市場已開始意識到復蘇的脆弱性及其對政府的依賴,而政府為了支持復蘇積累了巨大的赤字。希臘的公共債務高達2950億歐元,是其經濟總量的120%。日本、美國、英國的赤字也令人擔憂。

  宏觀經濟數據似乎也支持“W”走勢:美國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預期由3.5%下調到2.8%,日本則由1.2%下降到0.3%。

  面對脆弱的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多次警示各國不要太早退出刺激政策。歐洲和美國央行也明確表示,收緊貨幣政策和加息還為時尚早。

  盡管過量的流動性催生了各種投機泡沫(如大宗商品市場上的銅和黃金,亞洲股票市場上的上海和臺灣股市),但目前看來通貨膨脹尚未形成威脅。

  瑞士投資分析師托馬斯·德拉·卡薩認為:“經濟出現‘W’走勢需要三個條件:新興國家需求減退,發達國家收緊預算,央行重新開始加息?!币簿褪钦f,即便全球經濟會出現二次探底或者“回調”,那也不會馬上發生。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美 數據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