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天然氣
  • 中國氣荒與氣源拓展現狀不符 疑企業因利薄減產

中國氣荒與氣源拓展現狀不符 疑企業因利薄減產

2010-01-14 13:13:05 時代周報   作者: 黎廣 孫中元 宋陽標  

在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莊榮金看來,這單數百億美元合約的失效,并不具有外界所賦予的如此之多的想象,雖然截至目前,他并未從他在woodside公司工作的朋友那里獲得更詳盡的答復。

不過他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商業合同而已,而導致合同失效的主要原因,只是由于最近幾年,天然氣市場因價格的波動而悄然發生的改變。

盡管,在這場全球天然氣價格波動中,中國的天然氣價格卻依然波瀾不驚。但莊榮金認為,“這種相對的平靜,或許意味著一場大的變革就要來了。”

天然氣進口劇變

天然氣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時間并不太長。

2004年12月l日,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全線貫通。業界說這是我國能源消費進入天然氣時代的標志。

但直到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才出臺了《天然氣利用政策》。當這一政策出臺不足一個月時,中國石油便與澳大利亞的woodside公司簽署了價值約450億澳元(約合404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的供應協議。

協議中為中國供氣的天然氣田,是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的Browse項目,但woodside并不是這個項目的唯一主人。在woodside所掌握的50%的股權外,還有殼牌、必和必拓等知名企業。

遺憾的是,他們并沒有就Browse項目的開發地點達成一致,以致他們預期到2012年才能對這一項目作出“最終的投資決定”,這意味著該公司當初與中石油協議中所約定的2013年供應第一批天然氣的計劃,基本不可能實現。

因此,澳洲當地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在2010年1月5日的文章中指出,選址問題成了合約失效的主要原因。woodside內部一位人士向時代周報說:“合同失效,只是一個簡單的商業行為而已。這并不意味著woodside方面會放棄中國市場。”該人士慎重地指出,“中國的天然氣市場一直都被低估了。”

不過,莊榮金認為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

2007年,也正是中澳簽訂意向合同的那一年,天然氣價格正逐步走高,在2008年漲至22美元/mmbtu(天然氣計價單位),但高位的價格并沒有延續。金融危機以后,這一價格甚至跌至5美元/mmbtu。

在天然氣業內,已經有人士認為,劇烈的價格波動因素或是合約之所以失效的最大可能。

據莊榮金分析,“2007年,國際氣價都在10美元/mmbtu以上,即使意向合同中的價格低至10美元/mmbtu左右,但2009年底,這一個價格已經跌到了7美元/mmbtu。”

“與此同時,國際上新的氣田在不斷地被開發,全球天然氣已經從賣方市場轉為了買方市場,因此在有更低廉的價格出現時,中石油放棄這一合約無可厚非。”莊榮金說。

業界也普遍認為,中石油是否仍然愿意以2007年的高位價格購買woodside的液化天然氣才是合約最終能否生效的關鍵。

但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前所長周大地卻向時代周報表示了不同意見,2007年中澳的天然氣意向合約不屬于約定明確的照付不議合約,而是較籠統的意向性協議,依慣例在大宗商品的意向合約里,并不會談及價格,“除非當初簽訂的價格極低,誰會在幾年前就能估計到未來的價格呢?所以對這一合約的失效沒有必要作太多的猜測。這僅僅是商業行為。”

 

無論如何,不管是官方公開的選址困難的原因,還是市場猜測的價格無法談攏的原因,總之,這一合約終究是失效了。

但這不意味著中國就此失去了澳洲的天然氣資源。

早在2009年中旬,中石油與美孚澳大利亞資源有限公司簽署了高庚的天然氣購銷協議,這意味著中石油每年將可以從澳大利亞高庚項目買到約225萬噸液化天然氣。

對此,中石油一位負責人透露,“這次交易的氣價比woodside項目的更便宜。”這反倒印證了業界對中石油是因為價格因素而放棄woodside合同的猜測。

氣荒,荒給誰看?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向時代周報解釋道:中石油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遲鈍,沒有澳大利亞的,還有中東的,而且美國的頁巖氣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頁巖氣甚至比常規天然氣更便宜。所以中國在天然氣上有更多選擇。因此,合約的失效,也是給澳大利亞一個警告,我們不是只有澳大利亞。

雖然中國近年不斷開拓國內外天然氣源,但氣荒仍在發生,而且是在無數個冬天,一年接著一年。

2009年11月份,中國部分地區大幅降溫, 受天然氣管輸能力限制、峰谷差大、儲氣規模不足等因素影響,武漢、重慶、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繼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

而在此前的幾年,這種情況也曾發生。

天然氣市場,看上去更像是為能源寡頭們準備的一場盛宴。

在談及三大巨頭紛紛建設天然氣接收站的問題上,周大地就woodside合約失效一事向時代周報透露,“中石油在這個合約上還是得到了好處的!”依據發改委當時的政策,建設天然氣接收站的前提條件是有氣源。而當時中石油就是憑借著woodside合約,順利拿下了大連和江蘇兩個接收站的報批手續。

雖然各巨頭的博弈使天然氣源變得緊俏,但與國際氣價相比,我國的天然氣價格仍顯低廉。目前,接近井口的四川、重慶、新疆等地,天然氣的價格僅為1.4-1.5元/立方米,而距離井口較遠的廣州,其天然氣價格已經達到了3.5元/立方米。從相對價格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天然氣通常相當于相等發熱值原油價格的65%-80%,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僅為30%-45%。

業內人士幾乎都將中國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歸咎為較低的國產氣價和較高的進口氣價造成的問題。因為在這樣的價格水平上,無論是進口天然氣的企業,還是開發國內氣田的企業,其積極性均受重挫。

中國在2008年的天然氣消費量為778億立方米,由此計算,中國的使用量不及全球天然氣產量的2.6%。在778億立方米的使用量中,國產氣的產量為761億立方米,進口依存度僅為6%,而同一年,我國的石油在對外依存度上卻達到了49%。

這或許意味著,在國際天然氣的年產量中,我國的天然氣供應壓力并沒有理由如此之大。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麗在woodside合約失效后也曾表示,中國正在形成由國產天然氣、進口液化天然氣、進口中亞天然氣、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緬甸天然氣五大來源組成的多元化天然氣供應格局,這將使得單一氣源所引起的安全問題大大緩解。

但在現實中年年終約而至的氣荒面前,周大地的解釋則是:“在競爭和供需條件都沒有完善的市場里,哪個企業會做虧本的買賣呢?所以就有了我國的氣荒啊!”

 

榮金也有表示,國內天然氣的價格不漲,企業沒有進口和生產的動力。

誰為漲價買單

對于全國性的氣荒,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曾對供應緊張的問題表示:“今年冬天來得早,天然氣需求量上得快。”

有受訪者向時代周報形容我國的天然氣氣荒是:“上游勘探、開發、引進的壟斷,中游管網建設的‘腸梗阻’,以及下游城市燃氣公司價格倒掛怪象的集中體現。”

華南理工大學天然氣利用研究中心主任華賁對此曾表示,雖然用生產力的原因可以解釋氣荒的形成,但是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理順天然氣的“價格亂局”。

此外,“還需要放開目前三大公司壟斷天然氣市場上中下游的狀況,開放天然氣市場,將上下游分開,中游開放。”華賁還補充道,“這項工作的完成不能依賴三大公司,而是急需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

事實上,一場天然氣價格的改革已悄然啟動。

據悉,國家發改委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近期已經上報。有消息稱這一方案將會是以市場供求為主,宏觀調控為輔,同時在消費終端理順零售價的改革方案。

對此,榮金稱很有可能會采用加權平均的辦法來理順氣價。

所謂加權平均的辦法,就是用國產氣和進口氣的比例進行加權平衡。也就是用價格相對較低的國產氣價和價格相對較高的進口氣價進行加權平均。這意味著理順氣價,有了消化進口氣的價格差,得到的結果將是漲價。

而另一種價格改革的方式則是“增量氣”,即與國際氣價掛鉤,而原有氣量則執行國內氣價,國內天然氣價格暫時不變。

可以預見,漲價會在一定程度上是刺激新一輪天然氣進口。這就勢必造成了中國需求的急劇增加而導致國際天然氣價格市場價格的上揚。“不管市場的格局如何變動,中國始終是一個天然氣進口國,這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這導致中國在天然氣市場中始終不會有定價權。”榮金說。

但拋開國際天然氣的價格問題。中國目前出現的供需矛盾是否是漲價理由,還值得考究。畢竟進口依存度為6%的數字讓我們看到解決氣荒并非無計可施。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向時代周報表示,“不排除能源寡頭為了漲價而制造的氣荒,因為只要前期的投入足夠多,氣荒是可以減輕甚至避免的,但他們并沒有這么做。”

對此,曾有媒體向政府發出疑問:在我國天然氣的發展規劃里,為什么政府沒有考慮到將要出現的氣荒而加快天然氣項目的推進。

針對有人猜測是天然氣荒始于巨頭壟斷,張國寶的回答是“不能輕易茍同”。

而周大地的回答更為直接:“這事的答案,你要問中石油。”

天然氣改革究竟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氣荒 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