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低碳經濟三大抓手:綠色、資本、網絡

2010-02-05 07:39:54 《中關村》   作者: 沙磊  

楊志認為,推進中國環境與經濟發展戰略轉型必須有其“抓手”,在世界經濟全球性轉變下,“綠色”· “資本”·“網絡”應該成為順利轉型的三大“抓手”。

2009年12月15日至19日,被譽為中國 “綠色聲音”代表的她以聯合國大學代表團專家的身份出席了哥本哈根會議。

哥本哈根歸來。2010年1月13日,楊志教授在人大談會議見聞,與多位業界專家學者共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并接受本刊采訪。

作為“中國循環經濟研究領域第一人”,2009年9月,她發起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此前,2000年,以“資本·綠色·網絡·法制”為分析框架,她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風險資本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而現在她把這個框架放在了低碳的研究上。

她認為,在世界經濟向低碳經濟邁進下,“綠色”、“資本”、“網絡”應該成為順利轉型的三大“抓手”。

眼見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興起,她提出自下而上構建國內碳市場區域交易平臺的設想。

楊志認為:“哥本哈根會議在發展觀上警醒人們,奧巴馬實施綠色新政,綠色經濟是走出金融危機的路徑。2010年中國經濟強調調結構,向低碳、綠色上轉向。”

推進中國環境與經濟發展戰略轉型必須有其“抓手”,楊志強調,“綠色”· “資本”·“網絡”應該成為順利轉型的三大“抓手”。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全球性轉變的過程中,“綠色技術”的創新與變革成為一大特征……與綠色技術相適應,我們還要大力發展以循環經濟為代表的“綠色經濟”……理論界要重視在世界經濟全球性轉變的過程中“綠色資本”及其跨地區快速流動。推進綠色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借助“綠色網絡”……對于還處在工業化中的中國一定要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到達工業化的同時,開始發展中國的網絡經濟,這才是中國環境與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共贏的根本方向。

“低碳經濟是一項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破解這個課題必須借助綠色•資本•網絡•之框架。”

為此她提出了三點依據。一無需證明,低碳經濟就是綠色經濟,它可以延伸出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綠色GDP、綠色核算、綠色信貸、綠色金融、綠色投資、綠色資本、綠色網絡。

二權威金融機構研究已證明:在不久之未來的國際金融期貨市場中,“碳交易”將成為比石油期貨還要大宗的交易,而碳交易本質上是權益資本交易。

三有確鑿資料表明:以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為代表的國際性金融組織,正緊鑼密鼓構建“碳交易網絡”,旨在通過催生世界各地之碳交易所鏈接未來之碳交易市場網絡,重塑世界金融市場。

綠色

楊志提出循環經濟是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方式。人類經濟在歷經工業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以“低碳為核心”的“綠色經濟”。然而,這個過程必須通過綠色工業革命來完成,即要通過整個產業、整個國民經濟、整個世界經濟的生產方式的變革來完成。

對于企業來說,綠色革命和信息化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雙驅動”,它們將共同帶領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她舉例說,譬如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企業又多為外向型企業。如果沒有綠色升級,企業面臨的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將越來越多。通過“綠色革命”最終讓企業達到技術進步、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的目的,這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實現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一步。

“具體地說,這個革命除了以低碳為主的經濟結構將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和新產業崛起,除了能源產業的清潔綠色化外,還需要整個制造業特別是資源加工業如冶金、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將全面推廣循環經濟的生產方式,否則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不能實現。”

她同時強調,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并不是泛泛的,國家宏觀層面應該形成可統計、可監測、可考核的數據和指標,引導企業發展。

資本

她呼吁理論界要重視 “綠色資本”及其跨地區快速流動。在她看來,“綠色資本”不僅是當代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最強有力的推動力,而且也是當代經濟社會結構變遷過程中一個最具新質的資本形式。

楊志認為,在市場經濟框架下,必須借助金融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才能更好的帶動資金和技術向低碳領域發展,因此,必須要認識到構建區域碳交易市場在發展低碳經濟、緩解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重大作用。

“當前我們要從全球金融戰略的視角積極參與碳市場的構建,充分發揮自己的話語權、研究碳市場的定價機制,同時要特別重視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戰略型轉變,不但‘給文明注入能源‘,而‘給能源注入文化’。”

那么我國如何利用碳金融進入重塑當中的世界金融市場?

楊志坦言,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碳金融就是我們在世界金融體系重構過程中一個進入的良好契機。碳交易也是一種金融手段,是一種新金融概念,與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有所不同。權威金融機構研究已證明,在未來的國際金融期貨市場中,碳交易將成為比石油期貨還要大宗的交易,而碳交易本質上是權益資本交易。更有確鑿資料表明,以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為代表的國際性金融組織,正緊鑼密鼓地構建“碳交易網絡”,旨在通過催生世界各地的碳交易所鏈接未來的碳交易市場網絡。

“中國必須參與構建全球碳市場,碳市場具有連接綠色金融與綠色技術的功能,因此,參與構建碳市場,一方面可以成為中國在金融危機中參與國際金融市場體系構建的 “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成功解決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發展的瓶頸——綠色技術應用不足。而構建碳市場的重要性在于掌握話語權。如果失去話語權,將來你還是處在低端鏈條上,人家怎么說你怎么干,沒有參與權、沒有決定權、沒有定價權。”

網絡

楊志表示,要認識構建信息平臺是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因為碳交易市場一方面是與虛擬資本、金融創新、綠色技術(產權)、低碳信息咨詢、新經濟所需人力資源和教育培訓等等相關的信息經濟市場,另一方面是與是低碳經濟的生產要素和產品市場以及現代服務業的市場相關的企業經濟和產業經濟的市場;因此,只有構建真實而強大的信息平臺,才能最終構建碳市場。

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借助“網絡”。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全球性轉變的過程中,由工業經濟向網絡經濟過渡已是一大趨勢,工業經濟的批量生產的流水線和加工工廠的高成本和不靈活在一定程度上被 “網絡化”所克服;能源限制和原料高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被電子控制系統和部門克服。正是由于網絡經濟克服工業經濟與環境不和諧的問題,因此對于還處在工業化中的中國一定要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到達工業化的同時,開始發展中國的網絡經濟,這才是中國環境與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共贏的根本方向。

而在綠色升級的過程中,信息化又起到類似于“神經元”的傳導作用。沒有信息化、網絡化,就無法實施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她舉例說,循環經濟要求“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怎么減,不通過ERP、不通過業務流程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后哥本哈根時代需要企業的全面提升、系統提升,只有在點(企業)上的信息完全和暢通,才能談鏈(產業鏈)、模塊(區域經濟),最終實現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整體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自成立以來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與發展低碳經濟的研究,完成了國內第一本全面介紹低碳經濟及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行動的書籍《低碳經濟——中國用行動告訴哥本哈根》,并獲得世界銀行授權翻譯了其對發展低碳經濟最重要的手段——碳市場分析的年度權威報告——《世界碳市場狀況與趨勢分析(2003-2009)》。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