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許柏年:運用市場機制 構建碳交易市場體系

2010-02-23 08:44:31 Ditan360.com

各位領導、同志們:
為切實推進我國低碳經濟有序、健康、高效地發展,努力實現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公開承諾,我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關于制定《2011—2020年中國低碳經濟發展規劃》。這個規劃除了重申我國政府已宣布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要同”十二五”、“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銜接之外,尚需包括如下內容:
一是責成有關部門在運用科學方法和科學手段的基礎上限時摸清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家底,列出各種碳源和碳排放清單,并允許以此為依據對規劃進行修訂。
二是明確規劃期內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強度的具體舉措,特別是要明確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期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固然要有較快發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氣仍然占很大比重,要高度重視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
三是估算規劃期內發展低碳經濟的投入和產出,并設計資金籌集渠道。目前各種估算差異極大,不利于統一思想認識。有關宏觀層面上資金籌集的規模、用途以及使用條件等信息需要公開、透明,以保證有限資金用于最有效的地方。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最終目的。規劃要從增加就業崗位、發展第三產業、擴大民營經濟發展空間、提高稀缺資源估價等方面,勾畫出發展低碳經濟對于改善民生、增加消費的巨大推動作用。
五是加強法制建設。我國有關低碳經濟的立法體系不盡完善,已出臺的相關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執法部門,因而“立法雖多,但管用的不多”。要把《應對氣候變化法》或《低碳經濟法》列入規劃,同時還要列入主要的能源單行立法。要明確執法、檢查機構并賦予他們相應的權力,規范政府、企業、消費者和媒體的職責。
第二,關于構建中國的碳交易市場體系。運用市場機制、推行碳排放交易,是實現低成本節能減排、提高企業治理污染積極性、合理配置資源的有效途徑。
一是總量限制與交易機制應是中國碳交易市場體系的基本特征。中央主管部門要在一定時期內設定一個碳排放總量,在總量控制下,由該體系的參與者進行碳排放交易。首先,這個總量控制指標不是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減排承諾,而只是為構建國內碳交易市場體系所設定的操作性指標,它絲毫不會動搖“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其次,之所以選定總量限制與交易機制,是因為實踐證明該機制簡便易行,效果良好,而且最能體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直接目的。再次,選擇總量限制與交易機制也是為了便于同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目前,我國的部分學者和機構提出了多種碳交易方案:有的提出,以國內生產總值碳強度(分子為碳排放量,分母為國內生產總值)的相對量指標為控制總量。我們認為,該指標受多個部門監管,尤其是國內生產總值指標在企業內易受價格、匯率、計入時間等方面影響,不好估算,因而實際操作中有較大的難度。有的提出,以節能量交易替代碳排放交易。我們認為,節能量與碳排放量雖有一定聯系,但也有顯著差別,不具有確定的折算關系,因而不可替代。至于“自愿減排“、”碳中和”,我們認為可以提倡,但在中國目前條件下很難成為主導性市場,只能形成輔助性市場。
二是中央和省區市政府分級管理應是中國碳交易市場體系的基本治理模式。在碳交易市場體系中,需要政府管理的領域主要是:規則的制定、總量的控制、排放權的分配、排放量的檢測和核證等。首先,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門在一定時期內設定一個碳排放總量,其依據一是我國政府的公開承諾,即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 - 45%。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在考慮地區發展水平、歷史排放、預測排放和行業排放標準等因素的基礎上,經過充分醞釀協商,把總量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省區市。再由各省區市政府主管部門根據當地各行業單位產品的平均碳排放量、科技創新潛力、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等具體狀況,在公開征求意見之后,給相關企業確定排放配額。企業排放量的檢測和核證,由各地具有相應資質的環保機構負責,但需接受環保部門監管。核證之后的登記、發放許可證等工作由各地省級政府匯總后報中央主管部門辦理。中央和省區市政府發放配額時可在總量限制內預留部分指標,以備新建企業使用,但新建企業的排放額度必須按先進技術的標準發放。獲得碳排放配額的企業如其實際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許可量,即可以將剩余的排放配額用于交易或儲存;反之,超額排放的企業必須到市場上購買排放配額,否則將會受到重罰。交易平臺可多個并存,但必須有一個國家級交易管理平臺,承擔排放權劃轉、交易備案、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匯總年度總量指標完成情況等任務。
三是分步驟分階段地循序漸進應是中國碳交易市場體系的基本實施方式。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場體系需要一個過程,可以設想:2010 - 2012年是準備運行階段,主要任務是深入宣傳,研究和制定交易規則,搭建交易平臺,培訓和組建運作團隊,設定“十二五”的總量限額。2013 - 2015年是初試運行階段,主要任務是挑選部分行業和一兩種溫室氣體進行試點;進入試點的行業其企業的初始配額可無償發放;新建企業的配額可部分無償發放、部分競價購買;未進入試點的行業可提倡自愿減排。2016 - 2020年是擴大運行階段,主要任務是增加覆蓋面,修訂交易規則,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碳排放交易法》,保證全面實現我國政府承諾的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強度目標。
第三,關于不斷完善發展低碳經濟的相關政策。這里只是提出若干政策的要點:
一是金融政策。碳排放的配額交易實質上是一種金融活動。隨著碳交易市場的逐步擴大,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日益凸顯,就越是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每個低碳項目或低碳技術的投資同它的收益之間都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差,金融市場可以在投資的供給和需求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來填補這個時間上的空缺。“這樣,金融市場就發揮了在時間軸上挪動并匹配供給和需求的作用。”(周小川語)在低碳經濟的支撐框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金融這根支柱。我們希望在碳交易市場的基礎上,能夠及早地建立起包括碳基金、銀行貸款、碳保險、碳證券等一系列創新金融工具為組合要素的中國特色的碳金融體系。
二是價格政策。目前,我國資源性產品的定價機制不盡合理。主要表現為政府管制過多,資源性產品價格偏低,與國際市場未完全接軌,資源開發稅率過低,對資源開發地區沒有進行有效補償;問題的核心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沒有真正反映價值。因此,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到處都是,引發了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制約的尖銳矛盾。我們必須完善資源性產品的定價機制,逐步使價格能夠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污染損失成本。要按照市場規律來調節資源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
三是財稅政策。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低碳產業、低碳技術的投入力度,支持節能產品的推廣和使用,增加轉移支付幫助欠發達地區發展低碳經濟。在稅收上,必須強化稅收政策對企業節能減排的激勵和損失浪費的約束作用。同時還要改革稅制,建立長效機制。據了解,財政部即將出臺資源稅費改革方案,并制定了“擴大征收范圍、改革計征方式、提高稅賦水平、統籌稅費關系”的改革思路。我們認為,還有一點值得重視,即分配要向產地傾斜、使用要向民生傾斜,要讓資源屬地的百姓福利有所提高、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如果總量限制與交易制度準備試行、資源稅費改革又將出臺,建議碳稅開征方案延緩實施。
四是科技政策。發展低碳經濟,技術創新是核心要素。科技部門應精心勾畫我國主要行業低碳技術發展的路線圖,要重視技術的多樣性,防止用一種技術輕易地否定另一種技術。對于在關鍵技術和新技術研發上有創意、有實力的機構和人才,在政策上要給予充分的支持,在知識產權上要給予有力的保護。要正確處理市場環境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加大對國產關鍵技術和新技術的應用力度,特別是對使用首臺套自主創新產品要給予鼓勵。要深化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注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整合科研機構加強科研院所建設,嚴肅整治學術腐敗,遏制科研教育機構的官本位、行政化傾向。
各位領導、同志們:
進入新世紀以來,內蒙古經濟社會逐步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是,內蒙古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區情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內蒙古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取得了連續八年全國第一的好成績;但是,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碳排放強度,均名列全國前茅。內蒙古決心緊緊抓住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構筑新興能源戰略基地,大力發展低碳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開展生態建設增加自然碳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央各部門、各兄弟省區市和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幫助下,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興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為祖國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低碳經濟 許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