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電煤外購大單成交 中國進入煤炭凈進口時代

2010-03-01 09:29:40 《新世紀》周刊   作者: 張伯玲 張宇哲  

中電投對海外煤炭的大胃口令外界震驚,但其背后,是中國正在進入煤炭凈進口時代

通往香港機場的高速路上,澳大利亞人克萊夫·帕爾默(Clive Palmer)碩大的頭像出現在路邊的廣告牌上,推銷著他的源庫資源有限公司(Resource House Ltd,下稱源庫資源),“源庫資源公司是一家總部在香港的公司……”

香港人并不熟悉的帕爾默,其實是最新的澳大利亞“首富”。在此之前,他在中國進行的最大一筆交易,或許是向中信泰富出售Balmoral地區鐵礦開采權。現在,這位身材肥胖、有“詩人”之稱的澳大利亞礦業大亨,又積極向資本市場推銷一個更大的中國概念。

源庫資源2009年3月6日成立,旗下資產不僅擁有昆士蘭“中國第一”(China First)動力煤礦項目,還擁有西澳和南澳的磁鐵礦等資源。按照帕爾默計劃,源庫資源將在香港上市融資20億-30億美元,所開發的“中國第一”煤礦項目,將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由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下稱中冶集團)負責項目建設,生產的煤炭則銷給中國的電力公司。

如果帕爾默的計劃能夠順利實現,無疑將成就他個人生意的又一次高峰。來自中國伙伴們的積極回應,令帕爾默充滿信心——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熱情仍然高漲,資金仍然充裕,而且胃口仍然很大。

“最大海外煤炭交易”

1月29日,星期五,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里,帕爾默代表源庫資源,與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維民、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國際)副總裁趙亞洲簽署合作協議,確定了三方參與“中國第一”項目。

中冶總裁沈鶴庭、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中國進出口銀行業務二部總經理李濟臣和機電商會會長張鈺晶等,當天出席了簽約儀式。

“中國第一”動力煤項目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煤炭儲量超過10億噸,由源庫資源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70億美元,包括鐵路、港口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產優質動力煤4000萬噸。

根據合作協議,中冶作為項目的總承包管理商,將參股持有源庫資源一定比例的股份,以及年產3000萬噸煤炭銷售的4%固定傭金權益。

源庫資源則承諾,“中國第一”項目建成投產后,將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每年向中國出口3000萬噸6370大卡的高熱值優質動力煤,以償還銀行借款。

在北京度過接下來的周末以后,帕爾默有些迫不及待地對外公布了簽約消息,聲稱他與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02380.HK,下稱中國電力)達成價值600億美元、為期20年的合約。從2014年開始,源庫資源每年從“中國第一”煤礦向中國電力提供3000萬噸煤。

一個意外插曲是,中國電力隨即否認了與源庫資源簽訂了協議。帕爾默也隨即更正,簽署協議的是中電國際,而非中國電力。

中電國際、中國電力,其實是一家人。中電國際是中國電力的控股股東。此外,李小琳不僅是中國電力董事長,同時也兼任中電國際董事長。同時,她也是中電國際實際控制公司、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副總經理。而中電投實際上是中電國際的控股股東。

根據媒體披露,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向“中國第一”項目提供56億美元融資。接近此次交易的一位銀行業內人士,也向本刊記者證實了帕爾默的說法。“像源庫資源與中國公司簽署的這種協議,一般是由母公司簽訂,所簽訂的是一個標準合同,不是意向性或者備忘錄,具體執行的時候會由它的子公司進一步簽訂分協議。”

一位中國進出口銀行人士告訴本刊記者,這個項目幾個銀行都在搶。“此次交易的利率由雙方商定,市場化定價,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浮動利率。”這位知情人士說。

盡管帕爾默對外高調宣布了與中國幾家伙伴的協議,但對于煤炭定價始終秘而不宣。業內人士猜測,雙方最多簽署一個浮動定價,因此所謂600億美元交易金額并不可靠。

煤炭凈進口時代

帕爾默的高調顯然不乏有為源庫資源上市炒作之意。“因為帕爾默要在中國香港上市,必須要有中國公司進入。”一位曾與源庫資源接觸過的投資者告訴本刊記者。

2009年年底,源庫資源遍尋國內投資機構,試探投資意向,并計劃在香港IPO,但是最終被迫推遲,對外給出的理由是“趕上過節”。

盡管帕爾默后來在澳大利亞否認將在香港上市,但一位接近源庫資源的投行人士透露,源庫資源仍然希望在3月前在香港上市,中冶集團和中國電力都有興趣成為基石投資者,但是仍在商談。

中電國際亦對外聲稱,只是與源庫資源簽訂框架協議。不過,這個協議顯示出的這家電力公司對海外煤炭的大胃口仍令外界頗為吃驚。

按照銷售利潤計算,中電投在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位列第二。2008年,中電投完成發電量20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煤炭產量3705萬噸,同比增長36%;集團銷售收入715億元,同比增長21%。

“五大發電集團在去年進口動力煤都超過了往年,其中中電投海外購煤最多,這也使中電投成為運營最好的發電集團。”國內一位證券公司煤炭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刊記者。

國家開發銀行一位能源專家告訴本刊記者,盡管中國是第一產煤大國,但是資源大都集中在西部。“從成本上算,煤的運輸不如從海外進口。以動力煤為例,中國這幾年每年動力煤告急,說明原來從西部內蒙古、寧夏安排的煤供應的線路都飽和。從海上進口的話,有時候價錢相對還便宜。”

[page]

2008年,中國險些成為煤炭凈進口國。當年中國煤炭出口量達4543萬噸,進口量達4040萬噸。2009年以來,國際煤炭價格一路走低,國內煤價卻不斷上漲,進口自然成為中國企業消化成本的選擇,這也導致產煤大國中國由此進入煤炭凈進口時代。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9年中國煤炭進口量多達1.25億噸,比2008年增長211.9%,出口2240萬噸,同比下降50.7%,凈進口量超過1億噸。

“2009年中國成為煤炭凈進口國,主要是由于國內外的價格差。”中國煤炭市場網研究員李朝林告訴本刊記者,尤其是2009年國內電煤談判失敗,合同未簽,同時國際市場煤價下跌,導致國內煤炭價格高于國際煤價。而國內由于煤炭整合,產能恢復受限,加上鐵路運輸壟斷,亦使供應受到影響。

“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是企業追求的,如果從國外能買到更加便宜的煤,我們沒有理由不買。”華能集團國際燃料公司一位人士說。他還透露,2010年華能會加大對進口煤的采購。

銀河證券煤炭分析師趙柯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進口的煤炭中,工業用煤即焦煤占的比重最大。“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鋼鐵產量不斷增加,煉鋼用的焦煤一直處于緊缺狀況,而澳大利亞的焦煤和鐵礦石一樣,在價格上有很多優勢。”

進入2010年,即使國際煤價略高于國內煤價,中國煤炭進口勢頭不減。根據銀河證券1月報告,秦皇島港煤炭價格在800元/噸左右,國際動力煤價漲至99美元,比國內煤價高10元-20元左右;進口焦煤價格為1480元/噸,比國內價格高出180元-270元。但是,今年1月中國煤炭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37.5%,達到1610萬噸。這個數量盡管較去年12月創紀錄的水平下降1.9%,凈進口量仍然穩定在大約1400萬噸。

李朝林預計,2010年中國煤炭凈進口量還將增加,“近幾年煤炭凈進口的狀況很難改變,但凈進口的數量會有所波動。”他分析說,隨著中國經濟復蘇,中國的電力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從而拉動動力煤的需求;隨著鋼鐵、水泥等原材料的消費快速增長,對焦煤的需求也將加大,供應緊張狀況進一步加重。

由于對中國煤炭供需緊張的預期,除了澳大利亞、印尼和越南等傳統煤炭供應基地,中國發電企業已經開始向傳統基地外的哥倫比亞購買煤炭。

趙柯認為,由于許多企業在海外購煤簽的都是長期協議,鎖定了價格,即使目前國際價格略高于國內價格,但是隨著國內經濟和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明顯,到時簽訂的國際長協價格也將低于國內價格,煤炭進口局面不會改變。

中國國家能源局近期預計,2010年中國各省的整合計劃可能會使中國國內煤炭產量增長率從2009年的12.7%下降至5%。中信證券預測,考慮到下游需求復蘇和供給有限的影響,預計2010年均價同比上漲15%至20%。

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在2月24日撰寫的報告中,也表達了上述觀點。她認為,隨著能源需求繼續迅速膨脹,運輸難度和煤礦整合仍然制約著供應,以及政府日益向保存國內資源傾斜的政策,預計中國今后幾年依然會是煤炭凈進口國。“雖然中國月度煤炭交易可能會因季節性條件和價格波動而波動,長期趨勢顯然是對進口更加依賴。”

投資海外煤炭

在上述預期下,中國企業對海外資源的收購,開始從此前熱炒的鐵礦石進入到煤炭領域。

“鐵礦石在煉鋼過程中屬于不可替代的原材料,而且所占比重較大,將近占五成,因此投資鐵礦石的回報比較高。”趙柯表示,相比于鐵礦石,焦煤在煉鋼中所占成本為20%左右,因此煤炭領域中國企業“走出去”有所滯后,但是已經開始行動。

2009年7月,華能宣布有意競購印尼第五大煤炭公司PT Berau Coal51%股權。在此之前,華能以2942.3萬澳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蒙托煤礦項目25.5%的股權,該煤礦儲量5億噸左右。2009年年底,中國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價33.33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煤炭公司Felix Resources公司。

此外,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也以高級抵押債權形式,對印度尼西亞最大煤炭企業布密公司(PT. Bumi Resources Tbk)投資19億美元。

前述華能集團人士表示,目前在中國國內優質煤礦資源太少,而華能在沿海地方的電廠比較多,“因此算上匯率和運費,我們從澳洲港口運到中國沿海地區和從山西通過鐵路運到沿海地區,其成本是差不多的”。

李朝林認為,電企大舉海外購煤,是很正常的現象,原因是市場對2010年煤炭供應緊張有一致預期。

“其實在國外投資煤礦可能比國內投資更為劃算。”上述排名前三的證券分析師表示,在國內,許多煤礦的所有權和管理權都屬于地方政府,跨區域重組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排擠;而國外除了政府審批,一般沒有其他問題。“而政府審批,只要中國企業參股數量合適,審批通過可能性比較大。”

“中國第一”項目尚未動工,屬純粹的“綠地項目”,而且源庫資源此次通過公募融資,按照一位資深中國礦業人士看法,中國企業投資源庫資源無需澳大利亞政府審批。不過,他認為,中國企業如果不在“中國第一”中拿到股權,意義并不太大。

在趙柯看來,海外買煤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并不會成為一種主流。“從海外進口煤炭,僅能緩解南方沿海地區的電企成本壓力。至于內陸地區,沒有海運優勢,運輸成本將會很高。”趙柯也認為,企業從股權上投資煤礦要好于從海外購煤。

“源庫資源與中電國際的這個合約談了兩三年。”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相比此前中鋁在澳大利亞投資力拓交易,他認為,此次交易沒有政治風險和輿論風險,面臨的只有商業風險,因此交易流產可能性小。“從政治風險看,并沒有和雙方國家利益相違背,從輿論風險來說,對于當地環境等也沒有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

上述接近交易的人士也表示,20年的購煤長期協議也面臨著一些商業風險。“中國目前在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發展極其神速,十年之內,可能半壁江山都采用可再生能源了,而煤炭排放污染環境,20年的期限可能面臨市場需求轉變的風險。”

即使中電投,也在2006年利用香港資本市場,通過中電國際收購了一家公司,專門做新能源,叫中電新能源。在此后三年中,中電新能源開發了風力發電、垃圾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制發電等新能源,涉及中國20多個省市。目前,中電投的新能源發電在300萬千瓦左右。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 煤炭 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