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石油“三合一”模式并購澳洲煤層氣

2010-03-15 10:50:06 財新網-《新世紀》   作者: 陳竹  

3月8日,大洋彼岸傳來消息,中石油與殼牌計劃聯手出價逾37億澳元(約合230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煤層氣生產商Arrow能源公司(Arrow Energy)。

根據Arrow能源當日清晨發布的公告,殼牌和中石油的報價分兩部分。其中大約32.6億澳元現金用于收購股份,合每股4.45澳元,較Arrow能源上周五(3月5日)收盤價3.48澳元溢價28%。此外,收購方還允許其現有股東以每股Arrow股票兌換1股包括Arrow國際業務在內的新公司股票,這部分作價約4億至5億澳元。公告一經發布,Arrow能源股價飆升,大漲47%,收于5.11澳元高位。

此后,殼牌在官網上發布公告對交易給予證實。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回應說,此事“尚處早期階段”,“沒有時間表”。

兩家聯合競購方并未公布出資比例,但是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介紹,盡管殼牌和中石油是以殼牌澳大利亞能源控股公司(Shell Energy Holdings Australia)的名義競購,雙方基本平分持股。

并購最終是否能如愿達成,取決于交易雙方的價格博弈,以及澳大利亞政府的審核。無論成功與否,這樁并購都具有標志性意義——中國企業首度涉足境外煤層氣資源,首度涉足澳大利亞煤層氣領域,也是2008年至2009年中石油從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公司)中退出后,第一次在國內外舞臺上閃亮登場。

各有所圖

被收購對象Arrow能源,按照一位中國煤層氣領域的資深人士形容,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這家專門從事煤層氣開采和液化的澳大利亞本土公司,成立至今不到13年,卻趕上了煤層氣商業化起步的大好時機。現在,Arrow能源擁有6150拍焦耳(petajoule,1拍焦耳相當于4.3萬噸黑煤或290萬升汽油產生的熱能)煤層瓦斯的權益,成為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煤層氣生產商。

Arrow能源煤層氣專家王星錦向本刊記者介紹,澳大利亞煤層氣產業起步較遲,1995年以前,上游市場主要由阿莫科(Amoco)、必和必拓(BHP)等大公司盤踞。這些大公司試圖將常規油氣的開采方法復制到煤層氣領域,結果很不適用,成本高企,營收也很有限。三年勘探期之后,不少大公司發現商業化無望,陸續撤出。

1995年之后,很多本土小公司興起,這些公司專注于探索煤層氣開采技術,使勘探成本最小化,最終獲得成功。這當中就包括2001年進入、2003年開始商業化的Arrow能源,還有CH4、Origin Energy和昆士蘭天然氣公司(Queensland Gas)等。

短短十年,這些專業小公司日益壯大,難免惹來大公司們艷羨。2008年,澳大利亞煤層氣領域興起一股并購熱。美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 Phillips)以大約80億美元收購了Origin Energy煤層氣資產,以及雙方在昆士蘭州的液化天然氣合作項目50%的股權。英國天然氣集團(BG Group)在開價135億澳元收購Origin Energy碰壁后,也于當年10月以52億澳元買下昆士蘭天然氣公司。

目前,澳大利亞幾乎所有的煤層氣液化項目,都還處于建廠階段,沒有一家進行真正的大規模商業化。雖然Arrow能源一直保持著“獨立之身”,但是要謀求進一步發展,不輸給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就必須解決市場和融資難題。

澳大利亞人口只有2000萬,本土市場很小,煤層氣在當地賣不上價錢——澳大利亞氣價約為中國氣價的一半。所以,開拓海外市場是重要的甚至惟一的消化渠道。

Arrow能源最初計劃依靠自有力量完成商業化開發,通過銀行借款和出售部分股份解決融資問題,同時簽署長期供貨合同來保證銷路。但是,據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介紹,Arrow能源在今年1月底披露Fisherman’s Landing液化天然氣項目融資意向后,市場反應不佳,股價跌了15%,整個2月未見起色。

這為“蓄謀已久”的殼牌提供了絕佳時機。殼牌對Arrow能源的興趣業界眾所周知。2008年,國際石油公司蜂擁競購澳大利亞煤層氣資源之時,殼牌也掏出7.76億澳元,買下Arrow能源在昆士蘭州煤層氣儲量的30%,以及Arrow能源國際業務資產的10%。殼牌還持有一個五年期權,允許它購買Arrow能源單個項目中至多50%的股份。去年市場一度風傳殼牌要出價約30億澳元收購Arrow能源,但未能成功。

即使殼牌有能力獨吞Arrow能源,也難以回避市場開拓風險——在昆士蘭州境內,還有若干家上億美金規模的競爭性項目急尋市場、蓄勢待發。中石油此時表現出的參股意向,正好切中殼牌心意。[page]

三結合

資源國公司、市場國公司和跨國能源公司的結合,已是全球傳統油氣領域越來越普遍的合作模式。在澳大利亞煤層氣市場不乏這樣的合作案例。兩年前,澳大利亞本土煤層氣生產商Santos選擇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合作開發煤層氣液化項目,并讓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項目中持股40%,其目的就是要確保至少一份長期供應合同。

中國巨大的能源市場無疑散發著更大的吸引力。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全球的天然氣消費量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下降,而中國的天然氣需求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長勢頭。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協會的統計,去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為874.5億立方米,增長11.5%,產量達870.5億立方米,增長7.7%。

不過,中國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2009年,中國的煤層氣實際利用量僅為19億立方米。

在煤層氣業務上剛剛與中煤集團分家的中石油,單干不到一年,國內似乎還沒做出大名堂,就急著要“走出去”,這個舉動也讓國內煤層氣同行們心態復雜。“我看是不是為時過早?應該先自己壯大,年產量達到400億至500億立方米了再‘走出去’?”一位不便具名的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顯然,中石油不愿等那么久。或者,它認為根本沒有等的必要。

1996年,國務院成立全國性的煤層氣專業化公司中聯公司,賦予其對外合作的獨家專營權。2008年分家前,中石油股份公司和中煤集團各持50%股份。分家后,中石油將股份全部轉讓給中煤集團,以此為交換,獲得了原中聯公司的部分區塊和資產,包括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2萬平方多公里的煤層氣資源,還繼承了13個對外合作合同。

但之后成立的中石油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并沒有獲得對外合作資質。按照分家協議,中聯公司作為存續企業,繼承對外合作專營權和科研專項。業內一些人認為,擁有煤層氣對外合作資質的企業只能有一家,才能避免“惡性競價吸引外資、搶占資源”的混亂局面。

知情人士透露,為平衡多方利益,政府采取了模糊默認做法,稱在煤層氣領域擁有對外合作資質除中聯公司,還有“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都是這一資質的競爭者。

重點煤層氣

進入2010年,中石油在煤層氣領域的資質障礙基本掃清,但技術障礙卻沒那么容易解決。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會助理秘書毛澤鋒曾在2010年年初的一次投行分析會議上承認,當下最關鍵的,是需要突破性的技術,而中方在開采煤層氣方面的技術“幾乎是空白”。

但在集團戰略層面上,中石油高管們卻格外重視煤層氣。與中聯公司不同,中石油的煤層氣業務少了一些行政職能色彩——相當一段時間里,中國發展煤層氣的主要動力之一是確保瓦斯安全,是社會責任。而中石油現在更強調規模和速度,將煤層氣看作整個能源供應棋盤的一部分。

去年9月,中石油在山西沁水開采的煤層氣第一次注入“西氣東輸”主干線,日供氣量50萬立方米,占“西氣東輸”總供氣量的1%,中石油希望這個比例能逐漸提高。中國石油經濟研究院預測,2020年中國煤層氣產量可達到200億-300億立方米。

在今年2月底舉行的2010年中石油第一次常務會議上,中石油總裁蔣潔敏提出,中石油發展新能源“重點是發展煤層氣”。

據煤層氣專家王星錦介紹,中國煤層氣勘探其實早于澳大利亞,有25年歷史,而澳大利亞只有15年。中國淺于1000米煤層氣的資源總量是澳大利亞的1.5倍,只是探明儲量很小,“還沒有上量級”。之所以出現如此之尷尬,主要因為中國地質條件特殊,低滲透、低壓力、低飽和度,大規模地開發難以照搬國外的成熟技術經驗。而對外合作這幾十年來,中國雖然引進了外國技術,卻沒有“消化”,因地制宜。

既然國內技術和產量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性進展,海外并購不失為一條捷徑。中石油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寡頭壟斷地位最高的石油公司,也越來越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競相追求的合作對象。在2008亞洲天然氣高峰論壇上,Arrow能源公司執行董事大衛•馬修曾毫不避諱地表示,盡管與中聯公司合作愉快,“但如果能與中石油合作,則可以利用其強大的財力,加快煤層氣勘探和開發”。

Arrow能源進入中石油的視野并非偶然。早在2007年,中石油股份公司就與它聯手在新疆開采煤層氣。當時中石油還未從中聯公司抽身,自身并不具有對外合作專營權,一度引起“違規”的批評。

但是,Arrow能源的積極性很高。據中聯公司董事長孫茂遠介紹,Arrow能源可能是見美國煤層氣技術在中國行不通,便想將自己的技術在中國試一試,看能不能取得突破。

Arrow能源2008年11月獲得了中國新疆自治區政府發出的煤層氣項目經營牌照,2009年12月又以1330萬美元從Fortune Oil手中收購了山西一處煤層氣區塊35%的權益,并擁有增持至75%的選擇權。此外,Arrow能源還計劃在2010-2011財年將部分海外資產在香港或新加坡上市,作為開發在中國、印尼和印度大型業務的計劃之一。

“中石油的介入,不僅會推動Arrow能源煤層氣項目的大規模商業化開發,也會推動行業的發展。”接近交易的中介人士評價。[page]

價格決定交易

市場評論普遍認為,這樁收購案不乏合作基礎,很可能達成三贏結果,最關鍵的因素仍然在于價格。

3月8日早晨,中石油和殼牌有意收購Arrow能源的公告一經發布,Arrow能源的股價直線上升,最終大漲47%,收于每股5.11澳元的高價,較每股4.45澳元收購報價高出14.8%。這意味著,投資者認為收購價還有待提高。

在當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Arrow能源公司稱:“目前公司董事會不建議股東對其Arrow股票采取行動。”持有Arrow能源公司17%股權的新希望公司(New Hope Corp)董事兼總經理羅伯特•尼樂(Robert Neale)向媒體表示,Arrow能源董事會已指定花旗和瑞銀擔任金融顧問,負責評估此項交易。

一位接近交易的中介人士分析說,Arrow能源董事會的策略很清楚,就是逼抬價格,但中方也不會做出太大讓步。“賣給中石油和殼牌,很難要到高價。它不賣,澳大利亞還有那么多煤層氣項目。”這位人士說。而且,中石油在價格談判方面也很謹慎,擔心國內輿論批評他們“買得太貴,出價太高”。

當然,這宗交易還很可能面臨澳大利亞政府的嚴格審查。自力拓去年退出與中鋁的195億美元交易以來,澳中投資關系驟然緊張,力拓“間諜門”事件更無異于火上澆油。澳大利亞政府沒有明文限制能源礦產領域外資的持股比例,但是,據一位在澳大利亞經營鐵礦石的中國高管介紹,在實際操作中,100%外資審批2009年就停了,外資參股難以超過51%。另據西方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監管當局也曾表示,他們希望國有企業對澳大利亞頂級資源企業的持股比重不要超過15%。

澳大利亞財政部市場部門負責人墨菲(Jim Murphy)在去年11月6日接受本刊記者書面專訪時曾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在審批境外投資項目時會尊重市場決定,但也會特別警惕“申請投資者是否同為這一資源的買家”。

“當某一資源的大客戶想獲得這一資源的所有權,并且其持股比例可能大到足以控制這一資源的價格和生產狀況時,澳大利亞政府會仔細審核這一投資計劃,判斷是否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墨菲說。

3月8日以來,中石油和殼牌與Arrow能源一直在談判。“談判有進展,差距在縮小,不過還沒簽協議。”3月11日,一位接近交易人士告訴本刊記者。

中國煤層氣艱難跋涉

中國煤層氣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雖擁有豐富的資源,但因低滲、低壓、低飽和,地質條件復雜,無法照搬國外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直很難規模化和產業化。而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內的一些企業,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呼吁適度放開煤層氣領域的對外合作專營權。

在1996年之前,對外合作是多頭模式,外方企業多與地方政府、地方煤礦企業簽署協議,沒有經過中央政府的批準,合同模式五花八門。先期簽訂的12個合同很快引來“賤賣”批評。1996年,國務院成立了全國性的煤層氣專業化公司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并賦予其對外合作專營權。

2005年2月14日,阜新礦業集團孫家灣煤礦瓦斯事故造成214人死亡,這使中國政府格外重視起煤層氣開發對于煤礦安全的意義。三天后,發改委主任馬凱主持召開煤層氣開發利用情況匯報會,制訂了七條政策,包括要借鑒國外經驗,研究提出扶持煤層氣產業的相關財政政策。

至2009年,國家財政給予煤層氣抽采利用以2.32億元的財政補貼,還安排1411萬元退稅,支持煤層氣地質勘查。2009年,全國煤層氣抽采量和利用量分別增加至64.5億立方米和19億立方米。鉆井量達到3490多口。

但是,與煤層氣大規模開采所需的巨額投資相比,政府補貼只是杯水車薪。據孫茂遠預測,要讓中國煤層氣產量達到500億立方米,至少需要1萬億元的投資。

與此同時,不少外資認為中央和地方礦權分置造成相關部門、企業之間產生經濟利益和管理權限的糾紛而心灰意冷,2007年年初接連出現好幾起外資能源巨頭退出中國煤層氣領域的事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石油 煤層氣 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