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普水電站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該水電站在發電量上已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2012年,伊泰普水電站創下了其最高發電量——982.87億度,其巨大的產能令人嘆為觀止。
【建設】
跨國協作共建水電站
從上世紀初開始,巴西經濟增長強勁,電力能源供不應求。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巴西積極應對,著手進行大型水電項目的開發。基于巴拉那河優越的地理條件,巴西政府決定同巴拉圭合作,在巴拉那河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1974年,巴西和巴拉圭兩國簽署了《伊泰普協約》,創建伊泰普合營公司,共同修建這一規模浩大的工程。從1975年項目正式開工開始,到1984年第一臺發電機組投入運行,再到1991年工程全面竣工投產,整個建設周期長達16年,耗資180億美元。加上到2001年擴建工程新增的兩臺機組,伊泰普水電站的最終規模為20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400萬千瓦,可靠出力936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達到900億度。無論是單機組容量、總裝機容量還是年發電量都創下了當時的世界之最。
伊泰普水電站的建設凝聚了多方智慧。德國西門子公司為工程設計制造了巨型發電機組;瑞典ASEA公司為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直流輸變電設備;我國一些公司的發電設備和防水技術材料也被應用在這項工程中。
【效益】
為兩國提供清潔電能
受益于南美洲熱帶叢林常年充沛的降雨量,伊泰普水電站所處河段的水頭變幅小,水庫水位變化小,消落只有1米左右,只有在溢洪道需要維修時,才不得已將水庫水位降低3米。只要維護得力,伊泰普水電站基本上都是在恒定水頭下滿負荷運行。
在發電量這一指標上,伊泰普水電站保持了多年的世界第一。
2012年,伊泰普水電站“鉚足勁”創下了其最高發電量——982.87億度。該水電站在發電量上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其巨大產能令人嘆為觀止。
自建成以來,伊泰普水電站在巴西和巴拉圭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伊泰普水電站不僅能滿足巴拉圭全部用電需求,而且還供應著巴西全國20%以上的用電量,以及該國圣保羅、里約熱內盧、米納斯吉拉斯等主要工業區30%以上的電力。
2009年11月10日晚,雷雨引發巴西電網故障,導致伊泰普水電站中止運作,結果半個巴西陷入了漆黑,5000多萬人受到了影響。這一方面反映出巴西電網薄弱的現實,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伊泰普水電站的重要地位。
【環保】
減少環境改變對生物的影響
在伊泰普水電站一旁,并排有兩條人工水渠。其中一條水渠水流湍急,經常有運動員在那兒訓練皮劃艇激流回旋項目,這里還曾進行過世界性的水上項目比賽;另一條水渠在上部呈現出顯著的階梯狀,每年10月份,會有大量的魚兒爭先恐后,逆流而上,從大壩下游一路游到120米之上的水庫中產卵,這條水渠便是伊泰普水電站專門為魚類所建,俗稱“魚道”。這條魚道全長10公里,耗資1200萬美元,成功地幫助40余種魚實現了洄游產卵,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環境改變對魚類的影響,降低了大壩對下游漁業生產的影響,該系統成為巴西乃至世界水電站生態工程的范例。
“魚道”其實只是伊泰普水電站生態工程的一個縮影。在工程開工之前,伊泰普合營公司就開展了大量認真的環境保護研究工作,進行了社會、生物等多方面的細致調查,建立了詳盡的資料檔案,分析出所有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并積極核查其消極影響,找出克服的辦法。
為了保護庫區的水體,伊泰普合營公司在水壩沿岸植樹2000多萬株,種植了平均285米寬的林帶,還在水庫周圍安裝了160套公共供水設施,以供給農業機械;為了保護區域動植物群落,伊泰普合營公司規劃了7個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生物庇護所,通過對當地植物種類的詳細調查,在河水截流后形成的島上重新造林;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伊泰普合營公司對野生動物進行了試驗性捕捉,一些稀有動物也被精心轉移護理,另外某些魚類也被圈養起來。
環保與效益并駕齊驅,人類和自然相映成趣,伊泰普水電站已成外國游客游覽巴西必去之地。
【檔案】
伊泰普壩址處于水量充沛、水流落差也較大的河段。水電站主壩為混凝土空心重力壩,高196米,長1500米。右側接弧形混凝土大頭壩,長770米。左接溢洪道,溢洪閘長483米,最大泄洪量為62200立方米/秒。兩岸還接有堆石壩、土壩,整個水電站壩身長7919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82萬平方公里,總庫容29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90億立方米。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