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由俄羅斯、伊朗、卡塔爾等17國(13個成員國和4個觀察員國)組成的天然氣出口國論壇(GECF)在莫斯科舉行了第二次首腦會議。在國際能源署預測天然氣“黃金時代”即將到來和火熱的美國“頁巖氣革命”的背景下,這個擁有全球60%的天然氣儲量、70%的天然氣開采量和60%天然氣國際貿易量,被稱為“天然氣歐佩克”的組織的峰會自然受到全球能源界的關注。
如果說2008年12月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成員國齊聚莫斯科,將這個2001年成立的論壇正式變成國際組織的時候,其領導者——俄羅斯和伊朗的目標還是聯合力量,進一步加強對全球的天然氣貿易流向和定價機制的控制的話,那么,5年后的今天,它們尷尬地發現,對于貿易流向和定價機制的控制,不但沒有加強,反而正受到越來越強的挑戰,而這種挑戰不僅來自外部,也來自組織內部。
傳統上的國際天然氣市場分為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性市場。過去幾年,隨著美國頁巖氣的開發和液化天然氣產量的大幅增長,三個市場各自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并出現了相互影響的趨勢。在北美,頁巖氣已經占到美國天然氣開采量的40%,在實現天然氣自給自足的情況下,美國甚至開始準備出口天然氣。北美天然氣進口市場的關閉,不僅使俄羅斯推遲了什托克曼氣田的開發,也讓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轉向歐洲,以近乎傾銷的價格與俄羅斯的管道氣競爭。亞太市場上,日本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增長,而經濟增長和環保壓力雙雙刺激了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天然氣市場傳統的“游戲規則”正在被改變。對于俄羅斯而言,按照“照付不議”原則與不同國家簽訂長期合同、與油品一攬子掛鉤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及壟斷干線管道輸氣能力,是其在歐洲乃至國際天然氣市場上的三大法寶。而北美天然氣的自由定價機制,歐洲天然氣現貨市場的發展和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發起的反壟斷調查,乃至中國和日本同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和定價談判,無不對舊有的體系產生著沖擊。
實際上,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本次峰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維護傳統的“游戲規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峰會結束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峰會達成的共識包括堅持“照付不議”的天然氣長期合同、與油品掛鉤的定價機制等。他說:“我們需要共同抵制那些不恰當的壓力,讓天然氣生產商和供應商在外部市場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問題在于如何實現這樣的目的。這里有兩層含義。首先,俄羅斯是否有能力控制該組織來為自己的目標服務;其次,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本身是否有能力控制國際天然氣市場以實現組織成員的利益。
對于第一層含義,俄羅斯需要解決同其他天然氣出口國的競爭和合作關系。卡塔爾已經在歐洲市場上給俄羅斯造成了市場份額的損失,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還存在著嚴重的分歧。而目前還是天然氣凈進口國的伊朗,未來完全可能成為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另外,2008年在制定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組織章程的時候,俄羅斯和伊朗曾經發生過分歧。伊朗版的章程幾乎完全照抄了石油歐佩克的章程,規定了嚴格的配額機制(這是歐佩克的核心機制,并確立了沙特阿拉伯作為產量調節器的核心地位),但謹慎的俄羅斯并不愿受到配額和歐美壓力的雙重限制。這樣,一個松散的磋商性質的組織不僅無法從形式上消除競爭,各成員對自己利益的追求則可能導致更加激烈的競爭。這不是沒有先例,俄羅斯游離于石油歐佩克的做法已經表明了其態度。
第二層含義則意味著天然氣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博弈。目前還很難想象,天然氣出口國論壇能夠以統一的立場來引導和促進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發展。這個年輕的國際組織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認識自己的角色——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秘書處兩年前就宣布開始研究頁巖氣對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影響,但到目前還沒有得出任何結論。而在應對策略方面,歐美國家可能更有經驗:進口國用來影響這種博弈過程的手段,不僅包括信息、技術和政策的聯合,更重要的是通過市場的力量——刺激供應量和實現供應渠道多元化,降低對單一渠道和單一能源品種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美和歐洲天然氣市場相對成熟的情況下,亞太市場正在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未來5年至8年,卡塔爾、澳大利亞、俄羅斯和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將可能同時出現在亞太市場,從而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也許,這將是天然氣出口國論壇面臨的下一波考驗。
(作者劉乾,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