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一案牽涉金額高達210億歐元,100多家中國企業涉案調查,規模居中歐貿易史之最。最低價格的談判更是斗智斗勇,握有談判籌碼又巧用心理戰術的中方最終成功突圍。這也就成就了中歐貿易史上第一案的提前和解。
光伏一案牽涉金額高達210億歐元,規模居中歐貿易史之最。最低價格的談判更是斗智斗勇,中方最終成功突圍。
距歐盟設定的最后期限8月6日仍余10天之際,歐盟貿易委員宣布中歐已就光伏爭端達成和解。雖仍待歐委會批復,且涉及價格承諾及出口配額的細則并未公布,但歷時近一年的光伏案至此基本落幕。然而,中國談判專家是如何在短短7周內成功“拿”下歐盟?
光伏一案牽涉金額高達210億歐元,100多家中國企業涉案調查,規模居中歐貿易史之最。最低價格的談判更是斗智斗勇。握有談判籌碼又巧用心理戰術的中方最終成功突圍。
最低價格是高是低?
7月27日,歐盟貿易委員De Gucht 宣布中歐雙方已就太陽能糾紛案達成友好解決方案。
雖然這份聲明尚未公布和解協議的具體內容,但根據雙方前幾周的談判內容,可以確定未來中國企業出口至歐盟市場將遵守最低價格承諾,并且執行出口配額制,以防止歐洲同類企業因中國產品售價過低或市場份額太高而蒙受損失。
設定最低價格早在預期之內,真正的要害在于中歐達成的價格底價具體是多少?
有歐盟消息透露稱:未來中國出口價格將不得低于每瓦特0.56歐元(約合人民幣4.5元),出口至歐盟的產品將限于歐盟市場總需求的一半左右。
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售價曾經只有每瓦0.38歐元;今年6月德國太陽能光板在國際市場上的平均價格為每瓦0.77歐元。對于0.56歐元/瓦特這個折中的最低價格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歐洲光伏行業內部一如既往地“內訌”。
原告方歐洲太陽能協會(EU ProSun),其副主席Milan Nitzschke認為:“0.55-0.57歐元/瓦特的價格就是目前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的傾銷價。”他稱極度不滿歐盟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將在不久后去盧森堡的歐盟法院控告歐委會。
而代表業內大多數企業的歐洲可支付太陽能聯盟(AFASE)則意見截然相反,主席Thorsten Preugschas表示:“協定必須保證一個合理的價格,以此保障光伏產業的增長。這個價格必須是負擔起的。”他擔心最低價格偏高會抑制消費需求。
中國玩轉談判籌碼,歐盟很“識趣”
自6月5日宣布執行臨時性關稅以來,歐盟受到的內部壓力就從未間斷。歐盟規定的2月過渡期,本想是中國度日如年,卻倒成了歐盟自己的苦難期。
這個避免了47.6%高額關稅的最低價格背后,是中方專家組在這場斗智斗勇中最大利用談判籌碼,又巧妙活用心理戰術的高超談判技藝。
6月27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向進口自歐盟的化學品“甲苯胺”征收為期5年近37%稅率的反傾銷稅。雖然甲苯胺系一種染色中間體,與太陽能光板完全無關,但卻仍具有“聲東擊西”的效用,中方光伏談判籌碼也就間接增加。
7月17日商務部又發聲明:從7月18日起,原產于日產(北美)汽車有限公司的排氣量在2.5升以上的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稅率下降至3.6%,并取消反補貼稅。
汽車依然和光伏產業鏈完全不沾邊,但敏感的“汽車”對于歐盟卻意義非凡。此舉有望為中國國產車進駐北美市場打通門路,歐盟汽車廠商今后面臨的競爭可能不僅是在中國市場而是全球市場。
7月18日商務部又公布了對產自美國、韓國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初裁結果,并于7月24日起分別向美國及韓國產品征收53.3%-57%及2.4%-48.7%的高額關稅。
而歐盟多晶硅卻幸運地被開了“綠燈”,雖然調查榜上有名,卻不見征稅單。多晶硅為光伏重要原材料,且中國進口最多來自德國,約占中國總進口的30%。一旦征收反傾銷稅,將對歐盟尤其是德國企業造成重創。多晶硅可謂是中歐光伏談判中方最重的籌碼。
此番中國軟硬兼施,唯獨未公布對歐盟多晶硅調查結果,顯然是讓嚇出一身冷汗的歐盟嘗到了甜頭,也讓歐盟見識了善打心理戰的中國如何調兵遣將玩轉各策略,爭取到自身談判籌碼的最大化。
自此,歐盟終于“識趣”,主動迫切“合作”,積極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問題。這也就成就了中歐貿易史上第一案的提前和解。歷時近一年的光伏糾紛案至此雖基本謝幕,但中國光伏業自己的改革優化或許才剛拉開序幕。
(本文作者介紹: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歐洲研究碩士,兼任前歐洲議會議員助手)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