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第一任期內的理想幻滅,奧巴馬在應對當下能源和氣候問題時,變得更加理性和務實,其能源政策也透露出新的變化,開始向傳統能源行業妥協。奧巴馬的這本新能源經,將改變未來美國能源和氣候政策的走向。
能源之于美國,一直是既愛又恨卻又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不僅是美國在戰后能夠迅速崛起的主要保障,也是美元能夠獨霸全球的重要支撐。然而,過度的依賴也將能源變成了鎖在美國人脖子上的枷鎖,三次石油危機讓美國人飽受切骨之痛。因此,歷屆美國總統都將能源問題上升到與國家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現任總統奧巴馬也不例外。然而歷經了第一任期內的理想幻滅,奧巴馬在應對當下能源和氣候問題時,變得更加理性和務實,其能源政策也透露出新的變化。
奧巴馬的綠色夢想
自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并成功使美國嘗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痛楚后,每一屆美國總統都將能源獨立掛在嘴邊,雖然這一遠景至今看起來仍如此遙不可及,但依舊是美國人在過去40年內孜孜不倦的目標。歷經2008年油價過山車之后,2009年奧巴馬在宣誓就職時提到的“五大振興計劃”有一半與能源掛鉤,其演講的重頭部分也是能源,為了突出自己在能源獨立和綠色經濟上的信心,總統就職典禮主色調也由傳統的紅色變成了綠色。
從歷史上看,由于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成員構成和思維意識上的差異,雖然都將能源獨立當作重要的政策,但在實際執行中卻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其中,民主黨作為平民階層代言人,在能源獨立中偏向民眾利益,且在氣候問題上持更為積極的態度;共和黨則一向以軍工、金融和能源等產業作為主要基石,在能源獨立上一直積極維護石油公司利益,在氣候問題上采取抵抗態度,2001年布什上任后立即宣布退出京都氣候體系。
事實上,布什是歷屆美國總統中與石油行業淵源最深的一位,作為美國石油重鎮德州走出來的總統,不僅自身和幕僚的石油背景深厚,任期內在經濟、軍事和環保等方面的政策也都與石油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其任期內,油價上漲了3倍,美國退出氣候協議,石油庫存增長了一倍,同時美國也深陷中東戰局。
因此,奧巴馬上任時,面對的不僅是滿目瘡痍的美國經濟,同時還有談油色變的美國民眾。作為民主黨總統,同時又由于特殊的成長環境,奧巴馬不僅在政策上更傾向于底層民眾,也更加理想主義,因此在上任初期,奧巴馬就將能源獨立、降低油價與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聯系在一起,力圖改變美國人的消費習慣,降低能耗,同時限制碳排放,推動美國進入節能型社會。在傳統能源行業上,奧巴馬持阻礙態度,不僅一直試圖結束布什時期給予石油公司的稅收優惠和油價補貼,還在近海和內陸石油勘探、管道輸送、水力壓裂法等問題上設置了重重障礙。在奧巴馬任期內,油價僅在2009年出現較快反轉,其他幾年內一直徘徊在100美元以下。
由于奧巴馬對于傳統能源行業的限制政策和抵制態度,能源行業也一直非常敵視奧巴馬。為了讓奧巴馬落馬,油氣行業的富翁們出手闊綽,也打破了該行業政治獻金的最高紀錄。截至去年9月份,油氣公司在競選上的花費已經超過了1.5億美元。石油行業一度自發組建多個聯盟和政團抵制奧巴馬連任,僅去年第2季度,抵制奧巴馬的2萬多個政治標語中,有近八成與石油有關。與之針鋒相對的是,奧巴馬在競選期間,以“前進”為競選口號,承諾將繼續奉行“能源至上”戰略,開源節流,致力發展多種能源形式,力爭到2020年將石油進口減半。
奧巴馬的新能源經
雖然有油氣公司的極力抵制以及羅姆尼多次在石油問題上的開炮,最終奧巴馬還是再度站到了美國總統的宣誓臺前。但他再次面對的全球格局已經與2008年有了巨大的差異,美國的現狀也更為微妙。經濟上,美國在大量貨幣政策的刺激下虛胖,經濟雖有復蘇跡象但依舊受到高失業率困擾;政治上,美國從主導全球政治格局逐步轉向參與并引導;軍事上,美國也由此前的“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絕對優勢地位轉為在全球具有足夠威懾力和局部地區具有優勢。
在能源方面,雖然奧巴馬試圖通過走清潔和節能路線推動美國能源獨立,但最終,最不受他待見的油氣公司卻成為了美國未來10年內可能走向石油自足的核心力量。而同期,雖然有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推進依舊進展緩慢,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情況也同樣差強人意。因此,對奧巴馬而言,能源獨立和低油價目標,與其在4年前規劃的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路線漸行漸遠,他的“綠色 情結”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1月21日,在國會山,奧巴馬情緒激昂地發表了第二個任期就職演講,在不到20分鐘的發言中,有超過一分鐘時間提到氣候問題。但對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奧巴馬只是泛泛地提到“道阻且長”,但美國“必須引領這一趨勢”。而在2009年的就職演講中奧巴馬曾提到未來美國的汽車和工廠可以“由太陽能和風能來驅動”,并且認為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寬廣而有潛力”。
可見,經歷了上一個任期內在能源上的挫敗之后,奧巴馬逐步意識到其在能源和氣候問題上的理想主義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因此,在此次演講中也以高姿態代替實際目標,用“一些人可能仍在否定科學界的壓倒性判斷”的言論暗示共和黨拒絕承認氣溫上升,并用“這是保護我們星球的辦法,上帝把這個星球托付給我們,這將給我們的建國之父們曾宣布的信條賦予意義”之類的論調來打壓共和黨在能源和氣候問題上的抵制。
新政策新面孔
在隨后和此前的一個月內,伴隨著理念上的變化,內閣成員的調整上也體現出奧巴馬從理想主義開始逐步轉為務實。1月17日,美現任內政部長肯-薩拉表示將于今年3月辭職并不再擔任官職,隨后能源部長朱棣文也表示有意于今年3月離職,加之此前宣布不再連任的環保署長莉薩-杰克遜和國防部長帕內塔,與能源有關的幾個主要官員紛紛準備離職,隨后1月29日,參議員批準了克里作為下一任國務卿履職,美國政策、技術、環保到安全、外交等方面與能源相關的官員都將換人。
美國內政部實際上等同于我國的國土資源部,負責制定和審批與礦產資源相關的法案和條例。現任部長肯·薩拉查在國會工作8年,2008年被奧巴馬提名為內政部部長,上任伊始,他便對布什階段對石油勘探的優惠政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大幅提升勘探安全標準,而且還提高了勘探審批門檻,并增加了對公共資源區域的保護力度,致使石油公司的勘探活動受到了極大限制。隨后在2010年BP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后,下令禁止近海原油(98.00,0.06,0.06%)開采,這一禁令引起了共和黨和油氣行業的強烈反對。除了對油氣勘探的限制之外,他還大力推動新能源的使用,并批準了美國第一家近海風電廠。其繼任者可能包括現內政部副部長以及新墨西哥和達科他州議員,預計在原政策的執行力度上,會大打折扣。
能源部長,美籍華人朱棣文是著名的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奧巴馬內閣中唯一非政客出身的部長,在過去四年擔任能源部長的時間里,作為典型的“技術控”,朱棣文在能源政策方面并沒有太多作為,而是將更多將時間用于核能和新能源的研究上。若其離任,下一任能源部長有可能回歸政界人士,能源部在未來將會更著眼于對現有技術的商業化運用以及在政策上引導行業發展,而非單純在技術上大力投入但始終難以運用于實際生產,同時在化石能源的開采上也會增加投入。
作為首名非洲裔環保署長,杰克遜也是奧巴馬環保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在其領導之下,環保署首次宣布二氧化碳為受《清潔空氣法》監管的污染物,并形成一套限制碳排放的監管制度。不過正是由于這些作為,導致了共和黨和能源行業的不滿,指責環保署過多監管,阻礙經濟增長。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亦通過了大量抵消此類監管法案的議案,并迫使奧巴馬推遲或放棄了不少原定措施。也正因此,奧巴馬上一任期內實際出臺的氣候法案遠低于競選時的承諾。目前接替杰克遜的人選包括現任環保署副署長鮑勃·珀西亞塞普和前賓夕法尼亞州環境保護部門主管凱瑟琳-麥金蒂,在環保問題上的堅定性都弱于杰克遜,環保署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持續面臨的法律糾紛問題將會大大削弱其政策制定和執行能力。
此外,國防部長和國務卿的更換,也基本延續了美國在下一階段仍將延續堅持收縮全球軍事和外交布局的整體戰略規劃。在參加過越戰并熟悉亞太地區的克里主導下,亞太地區仍將是美國未來4年內關注的核心區域。國防部長可能的繼任者哈格爾雖然身為共和黨人,但對布什的擴張性軍事政策一直持否定態度,并積極要求美軍削減規模,深得奧巴馬認可,若其入主國防部,美國在下一階段繼續延續收縮的全球軍事布局的可能性依舊較大,而對中東問題一直持謹慎介入態度的哈格爾,也會進一步縮減美國對中東地區的直接軍事影響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