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國企與民企并重、競爭與合作并存是產業發展的長遠態勢,而不應形成傳統能源領域“寡頭壟斷”的格局
新能源盛宴開席,誰是主角似未明朗。而對于市場的爭奪已不再是暗戰。
早在2006年,甘肅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構想。甘肅省委書記陸浩為此專門以“一項關系全局的大戰略”為題撰寫了調研報告,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最終實現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長遠目標。
甘肅欲用十幾年時間,打造世界最大的風電基地。風電建設驟然提速,跑馬圈地也因此在河西走廊上演。中國國電龍源集團、大唐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廣核電集團等20多家知名企業相繼登陸。
嗅覺靈敏的民營企業較早發現新能源產業的商機,進入新能源產業被視為未來民間資本發展的契機。如今,研究人士對于新能源領域民企的現實處境與作為表示出較大的憂慮。民企涉足新能源行業并非看上去那樣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國家隊”的蜂擁入場。
新能源格局或將因此重構。民企先行的時代已經過去,國有巨頭把持抑或是國企民企并重?
“國家隊”蜂擁入場
角逐不只在風電市場。
在深圳,中海油集團與普天集團合資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與當地電網的壟斷者南方電網激烈競爭承建電動車充電站;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年內在27個城市開建75個電動車充電站;中石化集團與北京首科集團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欲將中石化現有的加油、加氣站,改建成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并擴展至河北、天津乃至其他地區……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研究室主任、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永杰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規的出臺,再加上地方和民營企業的推進,整個社會對新能源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改變,而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優惠政策出來后,許多企業更加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覺得有利可圖,大量的國企隨之進入。
相比而言,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國企在競爭上具有許多先天的優勢。目前,龍源電力集團在我國風電行業中占比最大。在研究者看來,其快速發展就得益于龍源與國家電網公司的密切關系,其具有風電上網的先天條件。
針對國企大舉進軍新能源領域的現狀,市場上出現會否產生新的壟斷的擔憂。
陳永杰分析,一端掌握著電網,另外一端還掌握部分企業。拋開這部分企業在上網過程中是否謀利不說,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公平競爭。
“比如說有三家企業在競爭,有一家是我自己的,我肯定會想辦法支持自己的企業”,陳永杰指出,我國現有情況是電網和發電廠并沒有完全分開。國家電網公司本身還有一部分發電企業,特別是新能源企業。即使現在已經獨立出來的發電廠,由于其原先的隸屬關系,其紐帶關系還是很密切。如果這種關系不割斷,民營企業在競爭過程中就會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
陳永杰認為,現在發電企業客觀上在上網過程中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但這些技術問題不應該成為上網的根本性障礙。他以歐洲為例指出,“德國的家庭在樓頂上搞太陽能發電,假如我用電網公司的電是0.5歐元一度,那么我在自家房頂發的電可以以2歐元每度的價格賣給國家。而我們在這方面一直是一個障礙。”
給民營企業帶來壓力的另一要素則是國企登場后的惡戰。“掙錢掙不到就算了,賠錢也賠不出去?”出自某家國有電力集團老總口中的這句話,讓在新能源領域躍躍欲試的民企不寒而栗。
2009年3月,中國首個采取特許經營權的太陽能電站敦煌太陽能電站項目開標,價格競標成為國企之間的價格賽。最低價格不及平均價格的一半,同樣是國企之間開出的價格,最低者也只有最高者的1/3。面對似乎“不差錢”的國企,民營企業在競標中毫無優勢。如愿意賠錢者所言,大有逼退競爭對手后再前進的“謀慮”。
陳永杰指出,這涉及在新興產業中的重要行業,國有投資和民間投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國務院鼓勵民間投資的“新36條”提出,在競爭性領域,要為民間資本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在“新36條”的制定過程中,曾經有一條明確提出要適當限制國有資本在一般競爭性領域中的過度擴張,后改為要為民營資本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在陳永杰看來,在新能源方面,風能、太陽能發電領域民營企業最有活力和潛力,如果給民營企業創造更多的空間,國家就可以減少投資,國有資本可以運用于其他的方面。
“排頭兵”角色的讓位
在新能源領域,民營企業首先掀起了首輪高潮。
“尤其太陽能光電和光熱設備制造領域,前十幾強的制造商都是民間資本。”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介紹道,目前已有十幾家民營新能源企業在海外上市,融資規模達幾百億元人民幣。
我國在傳統電源結構和布局方面表現為水能、風能資源利用少,水電和風電比例低,小火電機組比例大,因此,石定寰指出,新能源領域不是國有壟斷發電企業傳統的優勢領域,水能、風能等綠色能源開發的政策門檻、資金門檻和技術門檻相對較低。
這正是我國新能源產業在民營企業大力推動下快速發展的原因。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對民營企業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狀況給予肯定和鼓勵。他指出,中國民營經濟具有天然的勇于創新、承擔風險的能力,這正是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的基本素質。新能源領域民營企業所取得的成績,是在沒有得到政府過多的政策關愛前提下取得的,這就顯得極為珍貴。
陳永杰說,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大大超出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預期。早在2005年,全國工商聯專門作了一個關于新能源的調研,根據調研情況,全國工商聯提出了新能源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其中有兩個重要判斷:第一是按照現在這種發展方式,中國傳統能源到一定時候一定會嚴重制約我國的發展;第二是傳統能源導致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非常巨大。對能源的需求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根據當時的調研結果,全國工商聯提出,新能源技術在歐洲發展非常快,在中國部分地區的民營企業中發展速度也大大超過預測,要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在我國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發展目標,大幅度推進民營企業發展,大幅度推進新型科技的發展。
彼時正值“十一五”規劃時期,而工商聯提出的是2020年的發展規劃目標。當時工商聯提出的目標大大超出政府和社會的預期。5年后的今天,有關部門制定的2020年目標才和全國工商聯當年提出的目標相當。
本刊記者近日拿到了5年前全國工商聯提交的報告內容,風電、光伏、太陽能等皆有詳細的目標建議,世界各個國家提出的目標是什么,發展趨勢是什么,我國應該提出什么目標等等都有涉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風電等項目并沒有多少國企介入,而民營企業的敏銳讓其把握住了發展的難得機遇。在新能源的拓展中民營企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情況是,在開創的時候,民營企業是先行者和排頭兵,但是發展起來后,國有企業成了主體。這超出我們的意料。”陳永杰分析,目前在新能源板塊,國企占了大部分的比重。在設備、科研、生產等方面民營企業的比重不小,比如光伏產業的多晶硅、薄膜。但在裝機、建立風場、發電上網等中間環節大都由國有企業完成。“像這種情況,國有資本不應當去爭這個東西,讓民營企業來做”。
保障市場多元化參與
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韓文科指出,新能源產業出現了一些無序發展的狀況,比如,有些風電場在建的時候就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批,和電網企業沒有溝通,造成了接入問題,這就需要加強總體規劃;有些企業沒有核心的技術研發能力,只從國外購買技術圖紙,沒有從創新著手,而只是盲目地重復引進,這就需要企業認真反思。但是,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韓文科認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定要讓市場開展充分競爭。市場的多元化參與是當前可再生能源產業出現大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人員、機制等方面各有千秋,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創新和服務,要通過競爭讓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的過程加快。
對于新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態勢,陳永杰的期望是走向國企與民企并重,競爭與合作共存的局面。
他認為,在競爭方面,要給民營企業平等的條件,應該給予支持,特別是在定網發電的問題上。國家要割斷發電企業和送電企業之間的切身利益關系,實現廠網分開,才能公平對待所有發電企業。在未來再招標競標時,要推動民營企業參與進來,給他們創造條件,民營企業也可以和國有企業聯合。
此外,在“風電三峽”等這類對資金和技術都有很高要求的工程面前,民營企業是否具備參與的能力成為一個疑問。陳永杰表示,很多新起步的單個的民營企業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如果能夠對他們放開,這些企業中規模大的就會逐漸具備這種能力;有的可以聯合起來具備這種能力,可以是民企之間的聯合,也可以是民企和國企之間的聯合。
“人們在說民企不具備能力的時候,可能忽視了一個問題,很多行業最開始讓民企進入的時候都說民企不夠格,這就把民營企業擋在了門外”,陳永杰說,對民間資本放開后,民營企業就會創造條件快速成長,甚至超過國有企業。
以鋼鐵為例,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這個行業投資很大,是技術資本密集型行業。沙鋼集團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躋身全國五大鋼廠之一,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進入世界500強。“在一般性競爭領域民營企業可以由小到大,逐步做強,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民營企業同樣可以。”陳永杰說。
在美國,小石油公司與大石油公司長期并存。美國一家小石油公司最近開發出一種在頁巖中開采油氣的頁巖氣技術,這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并開始受到世界的關注。我國煤層氣是非傳統的天然氣,而頁巖氣占到非傳統天然氣中的一半。目前已有國內企業試圖引進此技術。
“這就是說,在一個新的領域,新的技術出來后,不管是哪種企業都應該給予大力支持。民企如果拿到這種技術,同樣要支持,而不是利用壟斷企業說這是國家的資源,即使你技術關過了,在我沒過的時候我也不同意你進去。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陳永杰最后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