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菲石油公司(下稱康菲石油)在中國渤海造成嚴重溢油污染事故,已過去整整兩年,但圍繞此事的眾多爭端仍在進行。8月5日,由中國環保部主管的中華環保聯合會(下稱中環會)有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正式確認,該會已因此事正式起訴國家海洋局。
中環會環境法律中心稽查訴訟部部長馬勇向財新記者介紹稱,8月2日,中環會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起訴狀,將國家海洋局推向被告席。中環會要求法院依法確認國家海洋局此前批準康菲石油公司蓬萊19-3油田恢復生產違法,并依法撤銷該行政行為。
馬勇表示,北京市一中院已表示將于近日約談國家海洋局與中環會,但約談時間尚未確定。目前,北京市一中院尚未正式受理該訴訟,該事最終走向還不明朗,是正式立案還是協商解決,皆有可能。
上述消息讓公眾吃驚。中環會有環保部的背景,國家海洋局則是國土部的下屬部門。兩部爭端的具體事項,則是廣受公眾關注的一起嚴重海洋污染事件,其中還涉及外國知名油企與中國的石油壟斷企業中海油。
據中環會官方網站,該會是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的一家全國性環境社團組織,由國家環保部主管,現任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為該協會副主席。聯合會常務理事、理事中擁有大批中國社會各界的中高級政要,其中正部級以上領導40 人,副部級以上領導155 人。
不僅如此,中環會目前還正處環境法學界的爭議漩渦之中。6月26日,全國人大法律委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正式提交《環保法修正案(草案)》第二稿。該稿第四十八條擬規定,有官方背景的中環會可向法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此條被不少環境界人士指為官協壟斷環境公益訴訟。目前,該草案正處公示期間,該條款已成眾矢之的。
2011年6月,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件,導致723桶原油和2620桶油基泥漿溢出污染渤海灣。國家海洋局責令蓬萊19-3油田從2011年8月31日起,“停止回注、停止鉆井、停止油氣生產作業”。
在“三停”狀態持續約17個月后,2013年2月16日,國家海洋局發布公告稱:“康菲石油已取得蓬萊19-3油田總體開發工程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核準文件,經過排液泄壓、維護治理等一系列整改措施,蓬萊19-3油田已恢復正常狀態,具備正常作業的條件,國家海洋局同意康菲石油逐步實施恢復生產相關作業。”
2013年5月14日,中環會向國家海洋局提出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其公開核準文件及核準的依據性文件。6月28日,國家海洋局回函答復,并公開了《國家海洋局關于蓬萊19-3油田開發生產整改及調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核準意見的批復》(國海環字[2012]716號)和依據性文件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7月17日,中環會向國家海洋局提出行政復議。7月23日,國家海洋局以不符合行政復議受理條件為由,不予受理。在此背景下,中環會于8月2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中環會認為,國家海洋局于2月16日作出的同意康菲石油恢復生產的行政批復無論在程序上還是實體上,均存在嚴重的違法和不當之處,已對政府依法行政和中國環境保護與公眾權益維護造成損害。
中環會認為,國家海洋局作出的復產核準并未組織專家論證,也未征求有關單位和公眾意見,行政程序明顯違法。同時,中海油研究總院作為蓬萊19-3油田合作方中海油的下屬機構,在基于事故責任方康菲石油的委托下所進行的環評,其環評報告的合法性、客觀性、真實性值得懷疑。
中環會還認為,國家海洋局在未見康菲石油繼續整改排污、生產檢測等恢復正常生產的前提條件,且整改成效未得到獨立第三方驗收的情況下,就于2012年10月24日核準環評報告書,忽視油田存在的實質問題,違反目前海洋環境工程零污染的基本要求。這一核準意見本身缺乏合法性,也不能作為同意康菲石油恢復生產作業的依據。
中環合會強調,康菲石油并未徹底作到國家海洋局提出的整改任務,蓬萊19-3油田恢復生產的條件并不具備,而康菲石油在渤海海洋所用的采油方式在采油領域早被禁止,違反了美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對清潔生產技術的相關規定。
中環會還指出,國家海洋局在環境生態損害賠償和漁業損害賠償未科學到位前,就同意康菲石油復產,“存在有意使康菲石油逃避持久全面地恢復生態環境責任之嫌疑”。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