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8月6日電 8月6日,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協議實施,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摩擦案最終以和解告終。但業內人士指出,價格承諾實施以后,中國光伏企業面臨著市場份額下降、定價規則過分僵硬等潛在風險。
賽維LDK總裁兼首席執行長佟興雪說,近一兩年來,歐洲光伏裝機量大幅下滑,目前確定的出口年限額約占到歐洲市場的一半以上,但隨著歐洲經濟的恢復,其光伏市場也會出現較快增長,到時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就可能下降。
多方信源顯示,“價格承諾”協議方案是:參與價格承諾的95家中國光伏企業向歐盟出口組件產品時,價格不得低于0.56歐元每瓦;這95家光伏企業出口至歐盟的年限額,是7GW(1GW=1000MW,1MW=1000KW)。“以此計算,一個100兆瓦的光伏電站增加的投資將達到400萬歐元。”英利公共關系總監梁田介紹說。
價格承諾協議的定價規則是否具備足夠彈性,也是一大隱憂。業內人士說,受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光伏產品的成本和價格還存在下行可能性;如果價格承諾協議的定價規則過分僵硬,沒有考慮這些因素,那么執行價格承諾,將意味著中國光伏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有可能會因為強制執行的高價而被逐出歐盟市場。
對此,全球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價格承諾的執行和監管都比較復雜,最終情況會怎么樣,現在還不好說。
據光伏企業提供的資料,目前達成的價格承諾方案中的價格和配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按照承諾內容,價格將參照彭博社上一季度的平均價格,當基準價格浮動超過5%時,將會重新調整最低價格。而配額也是參照上一年度的消費數量,如果差異超過10%,也將重新調整。
業內人士稱,為降低價格承諾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中國應盡快制定價格承諾方案的實施細則,與行業的整合洗牌相結合。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