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集團千米礦井群安全高效開采取得的成功經驗,值得各單位學習和借鑒。”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嘉琨在7月25日召開的全國煤礦千米深井開采技術座談會上說。截至當天,山東能源集團的12對千米礦井平均安全開采周期超過7年達到2580天,最長生產周期已超過5000天。
煤礦千米深井開采一直是困擾世界采礦界的難題。“礦井進入深部開采后,除一般礦井面臨的水、火、瓦斯等災害外,還增加了沖擊地壓、高溫熱害、高承壓水害等難題。”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卜昌森告訴記者。
卜昌森介紹,未來一段時期,千米深井將成為我國特別是我省煤炭行業的主力軍。我國已經探明的煤炭資源中,約占50%的煤炭埋深超過1000米,我省千米深井煤炭資源儲量已經占到總儲量的四成多。目前,在全國47個超千米的深井中,山東有21處,山東能源集團擁有的千米深井在全國數量最多、深度最深,其開采最深的礦井孫村煤礦已有上百年開采歷史,采深達到1501米,是亞洲最深煤礦。
“煤礦千米深井開采問題多、難度大,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健全深井安全生產綜合性防治體系、提高深井開采安全保障水平。”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位民日前對記者說,山東能源集團在行業內率先成立了專業的領導機構和專家庫,全面建起了以礦井主要領導負責、總工程師為首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完善了各類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體系和預警機制,保證了深井開采的安全穩定運行。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突破,山東能源集團已經擁有了全國最成熟的深井開采技術。旗下的唐口煤礦3個井筒均超過1000米,山東能源集團在開采中取得了“一破世界紀錄、五創全國紀錄”的好成績;新巨龍公司在礦井建設中對鉆井法鑿井技術的研究和成功實踐,使我國鉆井法鑿井技術水平實現了一次大的跨越,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沖擊地壓是深井開采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山東能源新礦集團1992年經歷了企業開采史上第一次沖擊地壓災害,曾有8個礦井受到沖擊地壓影響。經過20年的技術攻關,新礦集團終于探索出有效的沖擊地壓防治模式,可以將省內近5億噸的深部煤炭儲量安全開采。這一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對于深受沖擊地壓影響的全國深部開采礦井有很大借鑒價值。
煤礦深部開采每向下增加100米,溫度就會提高3度,高溫熱害是深井開采中嚴重影響礦工健康和降低勞動效率的災害,特別是夏季,作業地點最高溫度能達到36攝氏度。梁嘉琨在7月25日的座談會上稱贊說:“山東能源集團積極參加‘礦井降溫技術規范'行業標準起草,并建立了礦井降溫技術研發基地,把自主研發的冰冷低溫輻射降溫技術進行推廣,承擔了國內31個礦井的降溫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卜昌森介紹,山東能源集團按照“管理信息化、系統自動化、崗位無人化”的思路,堅持“寧花百萬上裝備,不花幾萬用一人”的原則,保證了千米深井安全生產。近幾年來,相繼建成了國家綠色開采研發中心、省沖擊地壓工程研究中心等10個創新平臺,不斷探索破解深井開采面臨的難題,有43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4項成果獲得省政府科技進步獎。
據李位民透露,山東能源集團下一步將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沖擊地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積極籌建沖擊地壓、充填開采兩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并與中國礦業大學、煤科總院等知名院所結成技術創新聯盟,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結合的創新格局,進一步提升山東能源集團的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學和技術破解千米深井開采中的難題。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