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其他
  • 新能源車被批“眼球”工程 推廣時機不成熟

新能源車被批“眼球”工程 推廣時機不成熟

2010-03-19 08:15:07 都市快報   作者: 張瑜  

在工信部剛剛發布的2010年首期新車目錄中,4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赫然在列,分別是比亞迪E6純電動四驅轎車、海馬H1-EV純電力驅動概念車、風神S30弱混合動力車、長安中度混合動力版志翔。

從2006年初,國內第一款混合動力車豐田普銳斯上市到現在,短短4年時間,新能源車儼然已呈燎原之勢。據統計,截至2010年1月,我國共有42家企業的新能源汽車品種列入產品公告目錄,符合要求的有24家企業、47個品種,車型涵蓋轎車、客車,環衛、清掃車等。

然而,隨著亮相車型的增加,質疑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響。

技術與國外比仍然有差距


“目前國內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熱情高漲,但大多數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更多的還是在造勢,吸引眼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說。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核心零部件發展欠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短板。“限制我們發展的問題有幾點,最大的問題是占電池30%左右成本的隔膜。目前中國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這種動力電池的隔膜。生產膜的技術和裝備,都已列入西方對我國的限制出口清單。”另外,電機和控制方面系統中的整合元器件全靠進口。

一款聲勢造得很大的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號稱在純電動模式下續航能力可達到100公里,遠高于豐田電動車的25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小時,充電站快速充電10分鐘可充滿50%,家用電源上慢充,9小時可充滿,非常方便。電池不會爆炸,不會污染。

不過,對于廠家的這種說法,行業專家并不買賬。

針對廠家說的“純電動模式下可行駛100公里”,中汽研汽車產業發展研究所副主任傅連學說,由于現在電池的能量儲存率還比較低,實際續駛里程根本達不到那么長。城市的一般工況下,多次起停及加減速對電池能量的消耗極大,理論上的最大續航里程并無意義,這就如同手機的理想待機時間均不可能達到一樣。

而針對電池不會爆炸,沒有污染的說法,也有專家質疑:車用的鋰電池技術還不成熟,主要是成組形成高壓供電系統、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問題都沒有徹底解決,大批量的商用化運作還有待時日。手工做出一部車是可能的,但是大規模的量化生產電池卻不是目前能做到的。

中汽協秘書長董揚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國外的技術相比,實際上仍然有差距。很多人認為“我們造傳統汽車造不過人家,但在新能源汽車上是同等水平、在同一起跑線上”,這種說法也許是受了一些從事新能源的科學家和企業的宣傳誤導,而他們大力宣傳是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政府的支持。

“一些號稱做新能源汽車的項目,都是嘴上喊喊,向國家要錢。”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宋健一語道破天機。

尾氣零排放不等于無污染

因為不消耗汽油,不產生廢氣排放,電動車被認為是零排放無污染,環保性最優的車型,并被視為汽油車的最終替代品。

然而,電動車真的是零污染嗎?

“我們現在搞的很多所謂低碳產業,其實并不低碳。最典型的例子是什么呢?就是電動車。大家有沒有想過電是怎么來的?在美國和歐洲,發電廠因為環保的問題不敢燒煤,主要是燒天然氣發電,或者是核能發電。可是中國呢?69%的能源消費都是煤炭,全面推廣電動車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過去22.2%的燒石油的汽車現在改成了間接燒煤,這樣中國91%的能源消費都變成煤炭了。

可是燒煤意味著什么呢?第一,沒有真正低碳。第二,更多污染,這包括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

這是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日前發表在他博客中的一段文字,隨后被多家網站轉載。

事實上,這的確是電動車推廣前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在核聚變發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低碳發電技術成熟之前,電動汽車只是把污染的排放轉移到了發電廠而已。

另外,電池在生產和回收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同樣不小。“如果電池不搞好回收利用,電動汽車的系統性污染要遠比汽油機型汽車高上成百上千倍。”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說。

推廣的時機還未成熟

盡管技術上還存在著很多爭論,但許多廠家為爭奪資源和話語權,盲目上馬圈地,已讓新能源車還未推廣就已身陷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隱憂。

去年3月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2011年我國要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然而,據各地已經披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顯示,規劃產能總和已經遠遠超過50萬輛。其中,北京和上海都計劃201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達到1萬輛;長安汽車擬首期投資25億元建設新基地,最終產能將達到60萬輛整車、200萬臺發動機;吉林省計劃依托一汽集團等企業,2012年形成5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號稱電動車之王的比亞迪汽車盡管未公布其新能源汽車規劃,但其產能遠遠超過其他汽車企業已不是秘密。

這其中有多少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新能源車,實在很難說。一位憑借電動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技術獎項的技術人員坦言,目前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魚龍混雜。各類企業千方百計地搭上新能源車的邊,一些研究機構也放下身段,出于商業目的而為企業做嫁衣、找活路,導致新能源車配套產業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出現了眾多在技術上既不環保、更不節能的“偽新能源車”。

而對個人購買新能源車進行補貼的政策遲遲不出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政府在這方面有所顧慮。“有風險。”杭州市經委汽車工業處處長何秀林說,目前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技術還不成熟,倉促出臺補貼措施擔心引來負面效果。“國外那么多技術先進的汽車巨頭都沒搞出來,我們的產品真的經得起考驗嗎?”

中汽協秘書長董揚指出,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研究生產工藝,用成熟的工藝保證質量,用批量生產來降低成本,然后再批量推廣使用。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則建議,在目前國家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標準尚未確立的情況下,不應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新能源 時機 推廣 新能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