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中國能源裝備自主創新報告會暨中國能源裝備企業全球化發展論壇上表示,煤炭等能源裝備企業的發展方向應由生產向生產服務轉變。
張國寶說,我國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裝備水平今非昔比,已有相當數量的能源裝備產品出口到國外,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能源裝備產品展開同臺競爭。
同日發布的我國首部《中國能源裝備年鑒》指出,1974年,我國煤炭行業從國外引進了43套綜采設備,由此拉開了煤炭裝備行業引進的序幕。之后,我國煤炭裝備行業經歷了擴大引進與消化、吸收消化與自主研發、企業自主引進與聯合研發三個階段,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國產化率穩步提升,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煤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落實依托工程。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有關人士透露,一些超重、超寬、超大的煤制油裝備,我國從沒制造過,經各方協調后,最終給國內的一些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創造了上臺階的機會。
張國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包括能源裝備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情況。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能源裝備企業要靠技術創新,不斷研發新產品,才能有生機和活力。
“煤炭等能源裝備企業以前只提供產品,現在要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服務問題,有些煤炭裝備制造企業已經開展了設備租賃服務。”張國寶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