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繼續探索與總結三峽工程建設和運行規律,將其發揚光大,投入到建設"中國夢"的實踐中去。
三峽工程是承載中華民族千年治水夢想的世紀工程。歷經 70多年規劃、勘測、設計、論證和17 年建設,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如期完成,開始全面發揮綜合效益,有力地促進了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千年大計、國運所系"的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質量責任重于泰山。全體工程建設者本著對國家、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始終把質量放在首位,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運行好三峽工程。
回顧三峽工程建設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質量是民族振興的基礎。
民族振興的基礎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已是大家的共識,質量是安放創新靈魂之所,質量是民族振興的基礎,我們還要加深認識。創新必須以提升產品質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而產品質量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信譽、民族精神和國民素質的綜合反映。
美國、德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就是通過質量強國戰略,快速躋身于世界經濟強國之列。因此,如果離開質量,創新就成為無本之木,民族的振興也就失去了基礎。
三峽工程是治理長江的關鍵骨干工程,17 年的工程建設,既是把70多年規劃、論證、設計繪制的藍圖在大地上變成宏圖,更要為今后千年的運行提供可靠保障,經得起實踐、歷史的檢驗和大自然的考驗。
因此,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始終緊緊圍繞工程質量開展科技、管理創新,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包括20多項國家科技獎勵、200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和700余項專利,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進步。
使我國重大裝備制造一舉實現 30年跨越,并且成功解決了深水截流、基礎保護層開挖、高強度混凝土施工、直立高邊坡開挖支護、巨型機組制造安裝、高水頭大流量樞紐運行和多泥沙水庫調度等一系列世界技術難題,建成了質量一流的三峽工程。
"中國夢"的要途
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質量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保障,今天建設的工程為實現中國夢服務,要為未來百年、千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工程。
在工程建設中,堅持"零質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雙零"目標,并用"零質量缺陷保障零質量事故,做到不留任何隱患。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建筑物工作狀態正常,機組運行安全可靠,工程質量總體優良,被國務院三峽質量檢查專家組評為精品工程,創造了壩工史上的奇跡。
三峽工程已經全面轉入運行期,開始發揮防洪、抗旱、供水、航運、漁業、旅游、發電等巨大綜合效益。 2012年攔蓄峰值達71200立方米每秒的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并以 45000立方米每秒下泄,保障了長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三峽船閘貨運量突破 1億噸大關,促進了長江航運事業蓬勃發展 三峽電站年發電量近千億千瓦時,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三峽工程的作用日益彰顯。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繼續 探索與總結三峽工程運行規律, 讓長江流域內人民更加幸福,讓生態環境更加優美,讓水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把"長江不老"作為我們新的崇高使命。
質量關鍵在人
增強全民質量意識,提高勞動者素質,為質量強國提供人才保障。質量既反映一個時期的科技、管理水平,更反映一個時代人的道德、誠信、責任和良心。在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大力開展教育培訓,積極推進班組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質量活動,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革新、勞動競賽等活動載體,培育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隊伍。
全體三峽建設者胸懷"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的崇高使命,堅守"不留隱患是三峽工程建設的最低標準也是最高原則"。十七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用信仰和忠誠鑄就了水電建設豐碑。
健全質量法規和監督體系,規范人的行為,為質量強國提供制度保障。要堅持依法治國,加強質量法制建設,建立質量標準,規范質量行為,嚴格監督管理,嚴肅責任追究。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編制了 100多個高于行業標準的三峽質量標準,建立了" 4+1"質量監督檢查體系(承包商自檢、全過程監理、業主組織協調、質量總監把關和國務院質量檢查專家組督查五個層次),形成了具有三峽特色的質量糾偏機制,構建了覆蓋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每個環節質量受控,并建立了質量責任追溯、追究的終身制,實現了全面、全員、全過程質量管理,三峽工程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建設質量強國、夯實民族振興基礎,既能增強核心競爭力,又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全面貫徹質量發展綱要,促進質量、效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讓今天的建設成果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奠定長久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作者:陳飛——三峽集團總經理)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