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內陸核電站期待盡快重啟

2013-12-30 08:53:05 中工網-工人日報(北京)

在福島陰影漸漸散去,中國核電和世界核電同步慢慢復蘇,以及中國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形勢下,一些核電企業、地方政府和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熱議:中國內陸核電站能否盡快重啟?誰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內陸核電站?

核電是安全可靠的清潔能源

自去年10月底中國核電建設重啟后,已新開工建設5臺機組,裝機容量422萬千瓦。據悉,中國已運行核電機組17臺,總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目前在建機組24臺,裝機容量2600萬千瓦,將于2015年前后投產。

隨著準入標準的提高,三代核技術已成為主流技術,目前中國開工的項目均以三代技術為首選。第三代核電技術主要包括AP1000和EPR,CAP1400技術是對AP1000的進一步改良。中國共有4臺AP1000核電機組,分別位于三門核電站和海陽核電站,計劃于2014年底并網發電。采用EPR技術的臺山核電站已進入全面安裝階段,1號機組預計將于2014年上半年投運;CAP1400技術的示范型項目石島灣核電站也已展開前期招標工作,近期有望正式開工,預計2018年實現并網發電。

截至2013年6月底,全球有434臺核電機組的運行經驗已經證實,核電是安全可靠的清潔能源。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后,中國對內地核電機組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檢查和評估,判定我國核電機組安全性能良好,并于2012年作出了恢復核電建設的穩妥部署。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核電在未來較長時間仍是國際社會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選擇,也是我國能源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發展核電大有可為。

今年9月份,國務院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重申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政策方向,即到2017年,運行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

彭澤內陸核電站萬事俱備

在福島核事故之前,中國曾計劃開展內陸核電站建設。江西彭澤核電項目曾經是最有希望成為中國第一批開工的內陸核電站。

江西彭澤被專家譽為不可多得的內陸核電理想廠址之一,被確定為江西省首個核電廠址,于1996年成為首個通過國家“初可研”審查的內陸核電項目。在眾多投資競爭者中,江西省選擇了中電投集團控股開發江西核電一期工程。2009年4月24日,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一期工程一、二號機組的“兩評報告”(選址階段)正式獲得國家批復。目前,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核準所需的34個批復文件已取得29個,現場“四通一平”工作全部結束,其中一號機組核島已具備負挖條件。

11月15日,記者在彭澤核電站規劃好的廠址內看到,除了中電投留守工作人員和必要的日常維護人員之外沒有更多人員。彭澤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方柏生介紹說,受核電站停建影響,已經進駐的銀行業務慘淡,建到一半的酒店停工。而在前期建設的高峰期,彭澤核電項目所在地馬當鎮聚集了數千名外來人員。自2011年核電站處于緩建狀態,大批人員撤離后,馬當鎮和核電站都變得冷清。

方柏生說,根據彭澤縣新農村建設的統一規劃,當地已經建成的彭澤核電移民安置小區,采用徽派別墅型建筑風格,總建設面積8萬余平方米,占地260余畝,共482套,設計了五種面積的十種戶型,滿足百姓不同的住房需求。

中電投江西核電公司總經理郝宏生介紹說,彭澤核電站前期已經投資30億元,項目停建的這3年不容易,融資壓力非常大。他坦言,如果內陸核電項目馬上解禁,彭澤核電站1號機組核島基坑1個月內就可以開始負挖。

內陸省份壓力重重

事實上,發展內陸核電的呼聲早已有之。除了國外大量的實際經驗可以證明內陸核電的可行性,我國專家和專業機構也開展了相關研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內陸核電建設有關課題研究,2012年又組織50余位專家,歷時一年開展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評估,內容涉及內陸核電廠選址、用水、散熱、輻射影響、嚴重事故后的環境風險和緩解措施等。課題研究表明:我國擬建內陸核電項目安全標準高,不會影響環境與公眾健康,更不可能發生類似日本福島的嚴重事故。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內陸和沿海核電站在技術方面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因為選址不同,安排不同的技術準備而已。至于說核電安全問題,無論沿海還是內陸,要求都是要做到萬無一失,具有相同嚴格的標準要求。從世界范圍看,沒有內陸核電站不安全的說法。美國、法國的核電站大多數是內陸核電站,韓國、日本因為沒有內陸縱深只能在沿海建立核電站。與別的國家相比,我國對于核電站的選址更嚴格,中國的核電建設主要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決策問題。

周大地認為,目前我國沿海核電廠址數量十分緊張,發展內陸核電將在保證能源供應安全、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環境質量、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核電的下一步發展問題,需盡快納入國務院議事日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