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縣果多水電站建設工程總投資38.33億元,總裝機容量16.5萬千瓦,涉及搬遷2個鄉、6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709人,是昌都縣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搬遷人數最多、協調難度最大、服務要求最高的建設項目。
“自2009年11月28日開工以來,昌都縣委、縣政府強化協調服務,優化發展環境,有力地促進了電站建設順利實施,使之成為‘三江’水能開發中第一個破土動工、第一個完成大壩截流、第一個完成避險安置、第一個實現建設‘零障礙’、第一個建立補償長效機制的電站建設項目,為藏東水電開發探索出了一條和諧之路。”昌都地區行署副專員、昌都縣委書記王偉介紹說。
為確保果多電站各項建設工作順利推進,歷屆昌都縣委、縣政府班子都予以高度重視。特別是2012年電站建設進入大壩截流和庫區搬遷的關鍵階段,縣委、縣政府在果多電站建設沿線鄉村深入開展“服務爭一流、滿意在果多”主題教育活動,引領當地群眾積極支持果多電站建設。在工程沿線各村懸掛標語口號120幅,發放支持電站建設的藏漢雙語宣傳手冊2300份。針對搬遷,先后召開村民大會36次,公開接訪群眾126人次,集中宣傳、現場答疑,消除了群眾的顧慮。在工程沿線各村的黨員隊伍中開展了“服務果多、公開承諾”活動,組織動員廣大黨員以身作則,主動教育身邊群眾支持工程建設。
華能集團果多電站施工方——中國電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昌都縣隨時跟進服務,建立支持電站建設的貼身服務機制。2012年以來,昌都縣進一步調整充實了果多水電站建設開發協調領導小組,并組建了宣傳工作專項小組、調解糾紛專項小組和搬遷安置專項小組,駐守工地開展工作。建立與華能果多水電有限公司“定期會商、聯合辦公、現場協調、專題研究”的工作機制,及時協商解決建設中的具體事宜。昌都縣人民政府先后7次與建設方、設計方舉行座談,就補償機制、安置搬遷等30個問題進行磋商,達成了共識。
政府建立了以“提質、提速、提效”為核心的“一站式”服務流程,全面推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和上門服務,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壓縮審批時限,切實為果多電站建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
堅持深入工地一線,了解、指導、協調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建設單位解除了后顧之憂。2012年以來,昌都縣駐果多電站協調服務小組就成功調處因語言障礙、利益驅使和運輸地材引發的糾紛76起,其中3起聯系司法部門上門進行了調處,受到華能公司的充分肯定。
綜合整治,優化支持電站建設的環境。對果多電站周邊的地材砂石企業進行了規范整治,通過兼并重組、整合資金,改進了生產設備,提高了砂石質量,降低了銷售價格。對電站周邊鄉(鎮)的運輸市場進行了治理整頓,打擊強買強賣,取締壟斷運輸,形成了本地車輛與外地車輛共同競爭、自由運輸的良好局面。嚴厲打擊阻工行為,對2012年底發生在果多電站的運輸車隊集體阻撓施工事件進行了從嚴、從快、公開處理,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
積極協調,強化支持電站建設的保障。果多水電站建設征用耕地1419.06畝、林地4140.38畝、天然草地53.27畝、住宅用地51.52畝、各類結構房屋總面積49518.63平方米,涉及搬遷安置709人,工程建設征地面積大、搬遷人員多、協調難度大。為此,昌都縣主動協調、優化服務,確保了工程建設順利推進;與華能果多水電有限公司共同組派由235人組成的專項工作組,對搬遷戶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實物指標核查工作;先后16次召集設計方、建設方和鄉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并先后派出工作組走村入戶征集搬遷戶的意見,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召集政府相關部門和設計方就集鎮規劃進行了6次專題研討。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形成了后靠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規劃方案。
果多水電站工程建設的穩步實施和有序推進,為“三江”流域其他電站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借鑒意義和示范作用;為政府轉變職能,做好協調服務,以全新的姿態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探索建立了較為科學完善的工作機制;為電站建設中的庫區搬遷安置制定了一整套有借鑒推廣意義的實施辦法;高標準建設了搬遷安置新村和新型集鎮,為其他電站搬遷安置作出了較好的示范。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