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油氣遠景資源量為1287億噸、70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為255億噸、27萬億立方米。截至2013年初,我國油氣探明程度(可采儲量)分別為35.7%、15.4%。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石油勘探處于早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處于早期階段。
參照美國本土48個州石油工業150年的發展歷史,當資源探明率大于20%且小于60%時,儲量增長處于穩定階段。根據Weng旋回模型預測,2020年前,我國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有望達到9億~10億噸,可采儲量達到1.8億~2億噸;天然氣年均新增儲量有望達到6000億~70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達到2500億~3500億立方米。
中西部和海域開發程度低
目前我國中西部和海域開發程度低,剩余資源豐富,是重要戰略接替區。東部、中西部和海域分別擁有石油資源量421億噸、515億噸和353億噸。
截至2013年初,東部、中西部和海域探明程度分別為48%、20%和10%。東部地區剩余資源量219億噸,但勘探和采出程度較高,儲量呈緩慢下降趨勢;中西部和海域探明程度低,儲產量有望持續增長。
中西部和海域天然氣遠景資源量合計占全國天然氣總量的91%。截至2013年初,中西部和海域探明程度不超過20%,其中中西部勘探在巖性地層、前陸和海相碳酸鹽巖領域不斷獲得新突破,戰略接替地位凸顯。
在東部方面,松南斷陷群要類比彰武,評價落實具有效烴源條件的斷陷,加密二維或部署三維,落實目標,以求突破;南華北及周緣要圍繞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兩套勘探層系,部署二維地震,深化二次生烴與上古原生殘留油氣藏的研究,評價有利區帶,優選預探目標;渤海灣及周緣要以部署二維地震攻關為主,尋找有利區帶與目標。
在西部方面,準噶爾盆地中部需加強儲層改造技術攻關和成藏富集規律研究。周緣以地震技術攻關和構造建模研究為主,針對制約勘探的關鍵因素,厘清地層展布,進一步認識區內斷裂體系,評價有利區帶,落實圈閉。塔里木盆地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強二維地震攻關及油氣成藏規律研究,周緣以地震技術攻關和構造建模研究為主。
在海域方面,推動東海陸架盆地西湖凹陷合作勘探,以部署三維和鉆井為主,落實深層有利區帶。盆地南部中生界加強地震資料解釋,落實盆地結構,研究油氣地質條件,評價有利區帶,落實風險目標。瓊東南深水區深入開展地震部署,甩開部署三維地震,加強整體研究,類比周邊發現,進一步評價有利區帶,描述多類型的勘探目標。
立足大盆地,尋求大突破、大發現
立足大盆地,尋求大突破、大發現,將是我國油氣勘探的主要方向。
我國屬于油氣工業大國,支撐油氣工業發展需要依靠大盆地和大發現。截至2012年底,松遼、渤海灣盆地探明程度超過50%,但待發現資源量仍分別達到67.3億噸、137億噸,值得深化勘探。鄂爾多斯、塔里木和準噶爾盆地探明程度分別為49%、19%和29%,仍處于大發現和儲量高增長期。南海南部和羌塘盆地勘探外部環境或自然條件惡劣,目前勘探工作量投入較少,但資源潛力大,石油資源量分別為202億噸、84.7億噸,是我國石油工業重要的接替方向。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南海北部是支撐天然氣快速發展的重要盆地。
目前我國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準噶爾、吐哈、松遼、渤海灣、蘇北、東海、臺西、珠江口、瓊東南和鶯歌海14個盆地均發現規模性氣田,還發現一些小型成氣盆地,例如保山氣田、三水盆地、曲靖盆地和陸良盆地等。這說明我國擁有廣闊的天然氣勘探區域和巨大的資源潛力。
但需要說明的是,占氣田總數19%的大氣田,其年產量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我國儲量豐度最高的克拉2大氣田,年產量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13%~16%;蘇里格大氣田、榆林大氣田和靖邊大氣田,年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5%、7%、9%。而俄羅斯烏連戈依大氣田和亞姆堡大氣田,其年產量占俄羅斯天然氣總產量的58.8%,占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14.7%。因而,勘探和開發儲量大、豐度高的大氣田,是大幅增加我國天然氣儲產量最重要的環節。
與全球其他大陸板塊相比,我國大陸板塊構成是由前寒武紀的幾個面積不大的古陸塊,經過漫長離散、拼聚與沉積演化所組成的,各塊體均帶有自古生代以來的不同地質背景,造就了我國眾多油氣地質塊體非常特殊、復雜的油氣成藏地質條件。隨著易開采油氣藏的逐漸減少,尋找復雜油氣藏將成為必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