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和汽車市場迅速擴容,汽車得到全社會越來越多關注,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今年地方兩會已陸續召開完畢,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點話題。目前來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已全部公布,其中,21個省份表示今年將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13個省份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充換電設施建設、稀土新材料等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成為各地發展的重點。
現在多地遭遇的霧霾天氣讓各級政府都倍感壓力,而汽車作為pm2.5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也因此面臨受限局面。為了緩解環境的壓力,中央及地方紛紛出臺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但制約因素依然存在。
2月8日,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其2014年和2015年的補助標準將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分別降5%和10%,低于之前提出的10%和20%的降幅,同時2015年政策到期后,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補貼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盡管今年新能源汽車被寄予厚望,不過制約其發展的系列因素仍然存在,這可能給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一些變數。首先,就是地方保護。2013年有關部委發布的新能源補貼新政中被稱道的“外地品牌不低于30%”與“中央資金直補企業”兩大重磅政策,被看做是避免地方保護的利器,如今則在地方政府具體實施中瓦解。幾乎所有實施新能源車補貼的地區都有或多或少的地方保護,這不但阻礙了優秀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正常流通,拖慢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更不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技術上,新能源汽車對充電樁等配套設施要求很高,不過目前來看配套建設力度仍然不夠。電動汽車產品不夠成熟,選擇不夠豐富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從長遠來看,新能源車是未來發展方向,但目前這些技術受制于電池技術、充電樁或氫的存儲問題,在短時間內很難形成真正的產業化。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售價總體仍偏高,雖然政府對購買者進行一定的補貼,但對普通購買者來說,買單的積極性并不高。而且,新能源汽車還面臨復雜外部環境。一些地方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就飽受質疑。
如何在政策上切實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新能源汽車生產的規模化,政府和企業的角色十分關鍵。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在推廣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將成為各地、各車企急需思考的問題。也正因如此,在今年兩會上,有關汽車業發展新能源的議案和提案仍為主流話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