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24日公布《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將進一步促進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提高管網設施利用效率。
長期以來,我國主干油氣管網處于高度壟斷經營狀態。油氣管網非歧視準入成為市場期待。新政策出臺之后,政府之手能否打破長期以來的市場壟斷?
市場期待油氣管網非歧視準入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辦法》明確規定,在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管網設施,按簽訂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戶公平、無歧視地提供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
油氣管網是油氣輸送的主要動脈,也是我國石油市場上集中程度最高的一個環節。長期以來,我國主干油氣管網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投建運營,其中中石油穩坐頭把交椅,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
截至2013年底,我國油氣管道長度達到10.6萬公里,是2000年的4.3倍。其中,中石油管網長度占比超過60%。
作為我國最大的油氣生產企業,中石油引領國內油氣管網建設責無旁貸。但少數企業壟斷掌控油氣管輸業務,使得外部市場主體進入存在難度。
隨著我國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產業快速發展,相關市場主體對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需求日益凸顯,早日實現油氣管網非歧視準入成為市場的期待。
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表示,由于此前國內管網相對獨立,往往產生自建自用的現象,造成了多條管道重復建設,難以實現統籌利用。
另外,高度壟斷的管網也使得不少海外投資者擔心我國頁巖氣開發進程會受到限制。
加強監管而非“拆分”
自去年以來,關于油氣管網放開的呼聲日漸強烈,拆分石油企業管輸業務、成立獨立管網公司的建議被多位業內專家提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目前我國油氣管網公司大多數仍為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石油企業控制。因為上下游投入比較大,管網公司運營相對平穩,因此,石油公司對管網的重視程度可能不如開采、煉化、銷售等上下游部分。
林伯強建議,從體制上參照國際經驗,推動管網公司與石油公司分離,成立獨立運營自負盈虧的企業。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管網建設;另一方面,提高企業對運營安全的重視。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