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家難舍,故土難離,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最樸素的情結。也正是這種戀家思鄉的情愫,讓移民工作成為制約水電開發的一大難題。
水電界有句話,叫水電開發難點在移民,關鍵在移民,成敗也在移民。如何做好移民工作考驗著每一個水電人的智慧。
“華電一貫將移民工作作為水電開發的重中之重,一個總的思路就是讓移民要‘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在這個思路引導下不斷探索和創新移民安置舉措,使水電建設與移民利益更好地結合,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中國華電集團總經理程念高告訴本報記者。
對于水電裝機容量已經突破2000萬千瓦的華電集團而言,十余年來的艱苦探索與創新,到現在已經在水電移民工作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發展思路、工作機制,取得了一系列管理創新成果,在一步步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條有華電特色的造福于民、科學發展的移民工作新路徑,實現了水電開發與流域經濟社會的和諧共贏。
始終把移民工作放在首位
按通常理解,把一項工作放在“首位”有兩層意思:一是最重要的位置;二是必須首先完成的任務。
華電集團把移民工作始終放在水電開發的首位,則包含了這兩層意思。
華電水電與新能源產業部主任金澤華告訴記者,在水電開發中,普遍存在兩種錯誤的思想:重工程輕移民、先工程后移民。也正是這兩種理念,導致移民工作成為制約我國水電開發進度的重要羈絆。
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思想來統攬移民工作?“華電的方針就是一句話:把移民工作始終放在水電開發的首位,這個首位,就是既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必須首先開展的工作。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積極響應‘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開發新方針,并于2008年底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率先在四川省木里河卡基娃、立洲水電站進行試點。”金澤華說。
對于“先移民后建設”理念的內涵,華電的定義是:正確處理水電開發主體工程建設與移民搬遷安置的關系,在優先安排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礎上,主體工程再開工建設,真正把幫助移民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為水電開發的重要目標。
理念很簡單,但付諸實踐卻是千難萬難。面對這一嶄新的課題,華電集團在四川省相關部門的組織領導下探索編制了“先移民后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并經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核準,為電站在項目核準前合法開展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撐。項目業主一是可以辦理先行用地和臨時用地手續,解決了施工籌建及準備工程土地、林地提前合法占用的問題;二是核定了前期移民安置工作投資,為先期開展移民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這一舉措極大的加快了電站前期移民搬遷。至2010年6月,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完成電站樞紐工程建設區及圍堰水位以下移民的搬遷安置,并同時啟動了庫區移民搬遷和相關專項設施復建工作,2010年7月“先移民后建設”試點順利通過驗收,有效推動了電站順利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華電在木里河卡基娃、立洲水電站試行“先移民后建設”取得成功后,四川省總結其成功經驗,印發了《關于在全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試行先移民后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并在全省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非常重視此項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經過全面綜合研究,于2012年發布了《關于做好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成為我國水電開發中的一個里程碑。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明確了“先移民后建設”方針后,華電集團開拓思路,以水電開發的各個階段為節點認真貫徹落實這一方針。
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公司副總經理蔣曉明告訴記者,早在流域規劃及項目前期階段,華電就著手移民政策研究,超前編制流域移民安置總體規劃,謀劃促進移民脫貧致富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良策。
在移民安置規劃設計階段,認真查清建設征地實物指標,科學制定移民安置規劃方案,廣泛征求移民意見,在專題報告上報主管部門審查前,集團還組織了內部咨詢,在此基礎上編制形成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移民安置規劃報告,保障移民生計和長遠發展。
“在移民安置實施階段,我們會精心制定實施計劃,根據移民安置進度合理確定工程建設進度,優先保證移民資金,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研究解決移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急移民所急,想移民所想。”蔣曉明說。
深度參與移民工作全過程
長久以來,移民工作被視為政府部門的事,企業只需要做好項目開發即可。但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如果不深度參與移民工作,進度難以得到保障,而且項目建成后,一些矛盾還會集中到業主身上來。
為更好地保障移民的利益和長遠發展,也為了順利推進水電工程建設,華電集團提出的思路是“視移民工作為己任,深度參與移民工作全過程”。
毫無疑問,水電移民工作的主體和領導者是政府。深度參與水電移民工作,華電的第一步是緊緊依靠政府,構建政企和諧移民工作平臺。
金澤華告訴記者,華電打造的政企移民工作平臺是分多個層面的。在國家層面,華電高位推動,與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成立流域水電開發協調領導小組,推進水電開發工作;在省級層面,集團領導與相關省市領導建立定期溝通協商制度,會商移民安置工作目標任務,促成省級政府將移民安置任務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區域水電開發企業負責人則與當地政府及省移民局定期召開移民安置現場辦公會,促使地方政府采取非常規措施推動搬遷安置工作。
與政府的緊密互動和深度合作,不僅讓華電充分把握了移民工作的思路動向和進度,也為企業自身出臺有針對性的移民舉措指明了方向。
在移民工作實施過程中,華電的一大亮點是讓“宣傳深度參與移民”。
在集團層面,華電組織編寫了移民政策法規匯編、工作手冊等,努力提高公司系統的移民工作能力,為深入參與移民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各項目公司在移民工作的不同階段,主動配合地方政府,加大移民政策的宣傳力度,除利用宣傳手冊、報紙、標語、宣傳車等方式高密度宣傳外,各電站還針對自身特點,積極研究其他有效宣傳手段。金上公司利用藏文宣傳,減少宣傳阻力;金中公司制作連環畫宣傳冊發放給移民;魯地拉公司利用手機報、專題電視片,第一時間將政策宣傳到位。業主的主動配合和全方位參與,使群眾了解并掌握了移民政策、搬遷安置規劃、具體操作等內容,奠定了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群眾基礎。
在移民搬遷安置過程中,華電依然做到不缺位。華電各項目公司從實物指標調查、安置點確定、規劃報告編制、移民搬遷安置、生產生活發展、后期扶持、遺留問題處理等方面,全程參與移民安置工作,這其中亦涌現出不少創新案例。
以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公司為例,該公司探索積累了“三位一體”工作法,即:地方政府、項目業主、主設單位全程開展實物指標調查;“三現場”,即:項目業主參加現場簽字確認、現場分解公示、現場調解糾紛,夯實了實物指標調查基礎,在實施階段不再復核實物指標;“三確認”,即:項目業主同時取得縣政府、市(州)政府、省移民主管部門對移民實物指標調查確認意見,為編制移民安置規劃創造有利條件;“三滿意”,即:項目業主組織編制的移民安置規劃做到了移民群眾、地方政府和專業項目主管部門三方均滿意。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心系移民,既是華電集團在水電建設中一以貫之的基本思想,也是其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集中體現。在這個基本思想的指導下,華電在長期實踐中確定了先移民后建設、構建政企移民平臺、深度參與移民全過程等一系列移民工作理念,并在此基礎上衍生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有力推動著華電水電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也成為以水電開發造福一方百姓、服務一方發展的行業典范。
十年探索孕育破題良策
移民穩則建設順,移民富則水電興。
作為一家以發電為主的大型能源央企,華電集團10余年來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家“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工作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水電”的方針,情牽流域移民,心系區域發展,努力變革移民工作思路、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移民工作新機制、新舉措。
“其中,研究探索‘長效逐年補償’的安置方式創新地破解了移民安置難題,移民工程由項目法人代為建設的‘統規代建’方式的推行則為移民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新思路。”長期關注水電移民工作的華電集團總經理程念高對記者表示。
由華電集團創新推出的這兩項移民工作機制,不僅在我國水電界引起廣泛關注,甚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2012年12月,華電“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被聯合國授予“2012全球契約促進社會發展最佳實踐獎”,這是我國水電移民工作在社會責任領域取得的最高獎項。
長效逐年補償機制——集大智慧之所成
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具有面廣、點多、量大、復雜等特點,如何在國家現行法規政策框架內做好水電移民安置工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全面采用“長效逐年補償”安置方式,積極推行“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正為解決這些問題而生。
據記者了解,“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是華電集團與云南省政府集大智慧之所成。
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盈孟向記者介紹,云南是水電移民大省,“人地矛盾”高度集中,并不具備“以土安置”數十萬水電移民的條件,因此必須探索研究出一條符合云南實際的移民安置新路子。在這種背景下,2007年華電集團與云南省政府共同組織開展“完善移民補償機制、創新移民安置方式”課題研究,制定出臺了“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破解了云南省移民安置難題。
“在研究過程中,涉及需要項目法人承擔的重大問題,如在電站運行期如何解決逐年長效補償費用問題上,云南省在與其他水電流域公司協商無果,研究工作一度擱置,華電集團主要領導勇于擔當,及時召開會議作出決定,明確承諾解決運行期移民逐年長效補償費用,才使研究工作順利推進。”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組書記羅錦華向記者回憶。
具體而言,“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的核心是:“立足一個長效補償機制、實行六種安置方式并舉、建立一項庫區發展資金、享受統一后期扶持政策、采取八條移民安置措施。”該機制直接促成了移民逐年長效補償安置方式的出臺。可以說,該補償方式創新性地突破征地補償政策“二元結構”,移民安置管理體制“多元化”以及移民安置方式單一,人地矛盾尖銳等瓶頸。
與此同時,華電集團在貴州省董箐水電站也積極開展了以移民淹沒耕地為基礎的逐年補償安置方式的探索。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電集團水電與新能源產業部主任金澤華將“移民逐年補償安置方式”定義為我國水電工程建設水庫移民工作的重大創新一點也不為過。該補償方式把“以新換舊”的實物補償轉變成“長效貨幣補償”;把“單一的以土安置”發展為“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實現了為移民提供長期生活保障、少配或不配耕地,極大地減少移民搬遷人數、緩解高度緊張的“人地矛盾”,把移民勞動力從耕種土地中解放出來,使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得以保護和傳承等重大意義,可謂真正的民生工程。
移民項目“統規代建”——移民工作的“加速器”
作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移民房屋和專業項目建設直接關系到廣大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需慎之又慎。
“根據我國現行移民管理體制,移民工程的建設主體是地方政府,主要是縣級政府。但其往往缺乏對移民工程的建設管理經驗,而項目法人在工程建設方面具有優勢。因此,華電集團在公司系統內推廣貴州烏江水電移民工作‘政府管民生、企業管工程’的經驗做法,要求水電項目法人積極主動地參與移民工程建設,減輕地方政府的建設壓力,使得地方政府騰出更多精力來做好征地拆遷、安排移民生產生活等工作。”金澤華告訴記者,在移民工程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項目法人和地方政府各自優勢,能夠顯著加快移民工程的建設。
“統規代建”課題研究工作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華電集團研究制定的“1+5”文件,對規范開展水電移民工程業主返包代建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華電云南公司黨組成員、云南華電魯地拉水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衛東看來,“統規代建”經歷了由試點到縱深推進的過程。他向記者介紹,2006年在烏江流域思林電站移民復建工程建設中,瓦窯集鎮遷建新址復建項目的實施,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均明顯失控,引起貴州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時任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明確提出“政府管民生,企業管工程”的要求,由此在貴州率先拉開了業主返包移民復建工程的序幕。華電烏江沙沱電站在建設過程中,較為復雜的移民復建工程均返包給水電項目業主承建;華電大渡河瀘定電站在四川省移民局的支持下,于2009年開始代建移民復建工程,2011年受當地政府委托代建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土地開發整理工程。
這些做法有效地推動了移民安置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好評,也為華電集團研究制定移民工程“統規代建”規范性文件提供了實踐經驗,并在之后的金沙江中游魯地拉電站移民安置工作中得到了深化。
金沙江中游魯地拉電站移民安置時間緊、任務重,加快移民搬遷安置、確保電站按時蓄水發電迫在眉睫,進一步探索移民工程“統規代建”勢在必行。如何更好地規范這項工作,華電集團水電產業與新能源部按照公司集團領導要求,于2012年7月組織系統內專家,經過半個月的調研,形成了華電集團“統規代建1+5”文件,即:1個主體文件《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水電項目移民工程“統規代建”工作指導意見(試行)》;5個配套文件《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工程規劃設計管理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工程“統規代建”管理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房屋“統規代建”管理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統規代建”移民資金管理使用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統規代建”工程督查辦法》。集團公司2012年8月批準下發了上述文件,規范了“統規代建”工作。
“集團‘統規代建1+5’文件出臺后,各二級公司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參與移民項目‘統規代建’。”云南華電魯地拉水電公司黨委書記侯建剛表示,該舉措促進了大渡河瀘定、金沙江中游魯地拉等一批電站移民工程的建設。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華電集團敢于碰觸由項目法人代為建設移民房屋這一行業內普遍認為不能涉及的“雷區”,在移民房屋建設規模大、相對集中、時間緊張的情況下,為幫助移民房屋建得起、建得好、建得快,早日搬遷入住,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項目法人自愿接受移民委托,勇于承擔房屋建設中的各種風險和麻煩,代為建設移民房屋。如魯地拉公司代建了庫區部分移民群眾的房屋,質量好、進度快,得到了群眾的好評,起到了加快整個庫區移民房屋建設進度的積極作用。大渡河瀘定電站庫區的絕大部分移民也愿意將房屋委托給項目法人代為建設。
如今,移民工程“統規代建”已經過了近兩年的實踐探索,相關項目公司也在工作中取得了成效、積累了經驗。金澤華在談到實施移民工程“統規代建”的重大意義時這樣說:“一是提高移民住房質量,協調美觀,引導移民提高自建房質量,符合中央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助推中國夢的實現;二是有利于控制復建工程建設規模、標準、投資;三是營造了水電工程和諧建設氛圍,減少了搬遷過程中強拆、移民上訪、移民鬧事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四是‘統規代建’是移民工作的‘加速器’和移民工程建設的‘防腐劑’。”
責任當先彰顯能源央企人文關懷
始終堅持“最大限度地維護移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這一準繩,是華電集團踐行社會責任、不斷創新水電移民工作機制的原動力。
這一點在華電建設金沙江中游、推進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開發工作時,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借鑒地方水利工程建設經驗推出“以獎代補”工作模式,讓移民得到更大實惠;以編制流域移民總規作為怒江水電開發的切入點,超前謀劃怒江移民脫貧致富———華電集團在彩云之南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開創性推出的兩大移民工作新機制,真正實現了水電開發造福一方百姓、服務一方發展的宏大意義,彰顯了能源央企厚重的人文關懷情意。
“以獎代補”模式化解移民困局
金沙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成書的《禹貢》中將其稱為黑水;三國時期,又被稱為瀘水,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便是指金沙江流經的區域。在金沙江中游建設的魯地拉水電站的移民安置工作即為華電集團創新實踐的縮影。
華電魯地拉水電站裝機216萬千瓦,為一等大(一)型工程,在金沙江中游已開發的6個梯級電站中,魯地拉水電站工程建設需搬遷移民24303人,淹沒范圍最大、移民人口和拆遷房屋面積最多、涉及專業項目最復雜,是華電集團成立以來移民安置任務最為艱巨的水電工程,也是華電集團貫徹執行“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的代表性工程。
“人地矛盾高度集中,在魯地拉電站移民安置中尤為突出。庫區所在地人煙密集,人均耕地、林地面積小,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土地配置難度較大。庫區又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主要有傈僳族、白族、回族、彝族等10多個民族,移民群眾生活水平略高于縣內其他地區,移民意愿基本選擇后靠安置。按照審定的規劃,移民大部分集中安置在濤源集鎮,移民原住地和搬遷安置地相近,移民群眾法律意識較強,各種訴求相對較多,協調難度較大。”云南華電魯地拉水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衛東全程參與了魯地拉水電站移民安置方案的制訂工作,“一系列紛繁復雜的情況讓移民工作難度不斷增加。”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周衛東記憶猶新。
困難還不止于此。魯地拉水電站于2007年籌建,2012年2月才獲得國家核準,按審定的可研報告,計劃于2013年4月實現水庫下閘蓄水任務,一年多時間完成2萬多人搬遷任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壓力與困難沒有阻擋住華電人前進的腳步。如何在復雜的形勢下順利按期完成移民安置工作,確保電站建設按時開工?在當地政府與華電集團領導的支持下,借鑒于地方水利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以獎代補”模式在魯地拉水電站移民搬遷工作實施中落地生根。華電集團與地方政府簽訂了促進移民搬遷和維穩工作考核獎勵協議,有力地推動了移民搬遷任務的完成。
“由于種種原因,魯地拉移民工作嚴重滯后,如果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延期一年發電,造成數十億元損失很可能將成為現實。”在周衛東看來,關鍵時刻的這次“借鑒”,讓電站建設柳暗花明,轉危為機。
在移民安置過程中,華電集團攜手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移民后續發展配套措施等惠民政策,真正將水電開發做成了一項移民滿意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這些措施包括,減免移民房建、發展產業等稅收;對移民搬遷實施獎勵激勵措施;將危房改造資金指標下達安排給移民戶,每戶能分到一萬元;將農村改廁、改廄,沼氣池、太陽能、重點村、小康示范村建設,千村扶貧、百村整體推進等地方配套資金進行整合,盡量安排到移民安置上;低保金優先照顧搬遷移民戶等。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全方位讓移民得到實惠,得到發展。”周衛東告訴記者。
流域移民安置總體規劃統攬全局
如果說魯地拉的跨界“取經”豐富了水電站建設移民安置工作的方式與路徑,那么華電在怒江流域水電開發中的移民安置工作則是在超前規劃中謀劃出破題良策。
怒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國尚待開發的大型水電能源基地,它的開發在“興邊富民”、“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云電外送”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開發怒江豐富的水電資源,是國家改善電力結構發展的需要,是華電集團“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怒江流域人民擺脫深度貧困的重要舉措。
2010年7月,時任華電集團黨組書記李慶奎與時任華電集團副總經理程念高考察怒江流域,拜會云南省政府領導時,明確表示,將處理好水電開發與移民環保的關系,著力抓好前期工作,特別是移民工作。而編制流域移民總體規劃成為華電集團開發怒江水電的切入點。
與魯地拉水電站遭遇的難題相同,怒江流域開發亦要面對復雜的移民安置形勢。由于金沙江中游率先實施“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探索項目業主“統規代建”,得到了地方各級政府和廣大移民群眾的高度認可,為怒江流域進一步探索創新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借鑒。
2013年1月,華電怒江公司總經理高盈孟提出,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移民安置總體規劃必須“全流域統一、分縣布局”,按照“移民先行、產業先行、后扶先行、基礎設施先行、生態修復先行”、“電站建設與城鎮建設相結合”、“移民安置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規劃思路,結合國家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加大城鄉統籌力度、轉變農業人口為城鎮居民、城鎮上山等重大政策,在“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創新符合怒江中下游流域特點的移民安置方式。同時,流域移民總規還應與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推進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統一規劃,使移民安置成為促進地方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和分析,怒江流域移民總規孕育而生。這是國內第一個系統提出全流域統籌安置移民的總體規劃,是繼“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后,華電集團在國內水電移民安置工作的又一重大創新,為怒江流域移民安置找到發展之路,描繪出發展藍圖。
回眸怒江流域開發的移民安置工作,閃爍的是創新的光輝。
“按照‘全流域統一、分縣布局’的思路,統籌規劃全流域移民安置;以產業布局引領移民安置方向,以產業先行帶動移民致富奔小康;以后扶先行帶動移民跨越式發展;電站施工區與特色城鎮建設相結合;注重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移民安置工作。”凝聚創新智慧的背后,是華電集團服務社會、造福于民的央企良心。
從金沙江到怒江,從艱難推進到勇闖“禁區”,華電集團形成了一套實用化、精細化的屬于自己又值得業內推廣借鑒的移民安置新模式。這一模式以創新為內核,以惠民為己任,行之有效,也必將成為華電集團打造“價值華電、創新華電、綠色華電、陽光華電、幸福華電”的重要推動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