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克里米亞危機,是俄羅斯利用天然氣作為王牌威脅烏克蘭,目的是利用能源牌操控政治格局。因此,國際社會在對烏政治局勢進行前瞻與思考的同時,應得出一條深刻的教訓:加強國家能源安全,實現能源獨立,保障能源供給才能擁有在經貿談判中的話語權。
一國經濟的發展需要依賴能源,傳統的化石燃料是重要的戰略“武器”。今天的俄羅斯以中斷對烏克蘭油氣供給為威脅,也是看到在短期內烏克蘭及歐盟國家難以找到強大的能源供應國的軟肋,即使是當前頁巖油氣發展如火如荼的美國,也難以緩解這些國家天然氣之渴。
在此次克里米亞危機中,歐盟國家也看到,即使因危機對俄采取聯合經濟制裁,但當前歐盟國家超過四分之一的天然氣進口量仍來自俄羅斯。在如此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前提下,實施制裁的效果也無法達到威懾俄羅斯的目的。目前,歐盟國家能做的就是使海外能源市場多元化。
而美國方面目前的表態則是承諾拿出10億美元貸款以備烏克蘭的“不時之需”。美國國內油氣界人士也在積極推動增加美國LNG出口歐洲市場,但要讓出口“提速”,在2016年前恐怕難以實現。也有評論認為,長期來看,美國的能源基礎雄厚,正在逐步實施天然氣凈出口國的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原油凈出口國并不是夢想,美國當前也處于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絕佳機會期。俄羅斯過去持續半個世紀的“能源武器”將隨著美國油氣話語權的增強而改變。
有經濟學家指出,烏克蘭危機也讓輿論開始質疑這樣的論斷: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的加深將創造一個更安全的世界。俄羅斯的油氣王牌可能會繼續干預他國政治格局,烏克蘭的今天會不會是歐洲其他國家的明天?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