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和中國大壩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水與能源”科普論壇。為向公眾更加全面、客觀地介紹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水電開發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中國水科院副院長賈金生等專家對水電行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當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遭遇到了水資源短缺和能源匱乏、化石能源的污染排放嚴重等威脅。然而,在當前的科技水平下,科學的開發水電,幾乎是唯一能同時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方式。這就是聯合國把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確定為 ‘水與能源’的一個重要意義。”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
長期以來,影響和破壞生態環境是人們對水電開發的最大疑慮。“如果仔細分析,這并不是水力發電本身造成的影響,而是大型水庫的影響。相反水電具有清潔發電、保障大壩安全等功能。”張博庭表示,根據聯合國的一項調查,一個國家擁有的大壩數量及人均水庫庫容量,與該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緊密聯系,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越高,地區經濟就越發達,生態環境也越好。
王亦楠認為,在能源結構轉型,治理霧霾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水電是解決水資源短缺,解決洪澇災害的需要,還將促進風能、太陽能的大規模外送,是促進各種發電方式平衡的有效手段。
賈金生表示,水庫大壩的作用不僅僅是水電、供水,它是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F實中,環境友好的工程實踐也不少,像千島湖是跨省生態補償的成功案例、珠江千里調水項目保證廣州的海水不倒灌,都對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