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石油企業深化改革的“一體化”思辨

2014-04-15 12:42:37 中國石油報   作者: 呂建中  

石油產業通常被分為上游和下游兩大領域。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產,下游主要包括煉油、化工、銷售。單純從產業類型上看,上游屬于資源采掘業,下游的煉油屬于加工業、銷售屬于商業,三大行業的生產經營、技術及市場特征差異較大。但是,在現實的石油世界里,國際大石油公司普遍實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把采掘、加工、銷售融為一體。比如,世界最大的50家石油公司中,有43家屬于上下游一體化公司,全球主要國際石油公司和國家石油公司都在此列。國際石油市場上的競爭早已演變成為公司之間全產業鏈的競爭。

自1998年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大重組”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從過去的上下游分而治之轉變為上下游一體化經營,并不斷完善各自的一體化產業鏈,特別是在補齊短板上狠下功夫,形成了較強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實力。與此同時,社會上圍繞石油石化行業“壟斷”問題的爭議越來越多,討論焦點主要集中在市場寡占、準入、價格等方面,有建議“拆分”的,也有呼吁“退出”的,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認同上游業務的自然壟斷性,有必要保持國企的壟斷地位,但下游業務領域應當“國退民進”,特別是加油站等終端銷售領域應全面開放,鼓勵更充分的市場競爭。這種觀點貌似合理,實際上忽視了石油產業鏈上下游環節連接緊密的特殊性,缺乏對石油產業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必然性的深刻認識。

石油產業鏈:

一個有機完整的價值鏈

石油產業的上游與下游業務組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條,并具有與其他產業鏈不盡相同的特征。

一是整體協同性。石油產業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組成部分相互連接、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具有高度的技術經濟關聯性。在上下游各環節之間存在著大量的信息、物資、資金交換關系,可以產生明顯的“1+1>2”的協同效應。其中,對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創造與實現起至關重要作用的環節屬于戰略環節,有的環節本身創造價值增值的能力有限,但對其他環節的支持作用獨特。

二是層級網絡性。石油資源經過開采、集輸、處理、加工等生產階段,不斷改變物質形態、化學結構,增加技術含量,提高功能效用,成為可供最終消費的產品,由此形成初級產品、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等不同層級的產業環節,連接成產業主鏈條。同時,每個產業環節又會衍生出大量的子鏈條,相互交織,呈現出多層次的網絡結構。

三是要素差異性。石油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對要素條件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的環節需要不同的資本、技術、人力投入和規模要求,也具有不同的區位偏好。比如,勘探開發業務只能在資源地發展,投資規模大、風險高,而煉化業務的區域選擇性相對較強,更注重資本、技術、知識密集等。

四是價值遞增性。石油產業鏈是一個價值遞增的過程,后面環節在前面環節的產品價值基礎上進一步創造出新的價值。但是,石油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存在著增加值與盈利水平的較大差異,這與各個環節的投資風險大小、自然壟斷程度、技術含量等有關。這種差異是變化的,產業鏈的戰略環節也會隨著這種差異的變化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產業鏈自上而下的價值遞增過程能否順利實現,不僅取決于本環節自身的要素,還取決于下游市場的認可、接受程度。一旦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就會使價值轉移通道堵塞,前面環節投入的價值量不能在后面完全實現,造成上下游環節的價值分配不均。當單純依靠產業鏈內各環節上獨立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難以實現利益均攤時,石油公司就會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甚至將整個產業鏈“內置”,建立價值增值、轉移的良性循環閉路系統,謀求產業鏈整體價值的優化。

“一體化”:

打通產業價值鏈的有效途徑

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且地理分布不均,油田開發生產相對集中,從事下游業務的石油公司只有向上游勘探開發環節延伸,擁有足夠的原油產量,才能保障穩定的“油源”。反過來說,原油不是最終產品,從事上游業務的石油公司只有向下游煉油加工和銷售環節延伸,擁有足夠的市場份額,才能保證“油路”暢通,實現石油價值增值。

同時,由于石油投資普遍規模大、風險高,勘探開發環節存在大量沉淀成本,管道運輸環節又具有專有資產屬性,存在著“要挾”的可能性,利用一體化發展可以減少交易費用,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即便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上下游企業之間很難依靠市場競爭形成公平的價值分配。正是這種石油產業運行規律的存在,把上下游環節緊密地連接到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價值創造、價值分配、價值實現鏈條。

石油公司實施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可以建立起內部價值轉移或調劑機制,促進產業鏈的價值優化。比如,在低油價時期,上游利潤薄,通過向下游延伸,創造并實現新的增值,利用整個產業鏈特別是下游的收益支撐上游的發展;在高油價時期,原油價格容易出現寬幅震蕩,上游收益雖高但很不穩定,過高的油價還會使煉油業無利可圖,那些獨立的煉油公司可能降低負荷率,減少加工量甚至停止采購原油,從而造成上游的堵庫或“關井停產”。而國家石油公司只有建立和保持自己雄厚的下游加工、儲備、銷售能力,才能保障高油價時期的持續高盈利。綜合分析石油公司的業績,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公司普遍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

在過去幾十年里,國際主要大石油公司的產、煉、銷結構大體處于1∶2∶3的水平,呈現出“放射狀”;盈利結構大體保持在上游勘探開發占70%、下游煉油銷售占20%、化工和其他占10%的水平。與之相對應的投資結構也保持著大體相似的比例,使公司內部上下游環節的投資回報水平趨于一致。近些年來,由于持續的高油價和國家石油公司的崛起,一些國際石油公司開始收縮下游業務,包括出售煉油廠、加油站,甚至將上下游業務徹底分離等。相反,許多資源國的國家石油公司卻大力發展下游業務,致力于構建完整的石油產業鏈。

改革中理性審思

“一體化”與“市場化”

石油問題,90%是政治,10%是經濟。國際油價水平及其波動程度所反映的不僅是市場供需基本面的變化,更有非經濟因素的驅動。對于一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的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來說,要抵御國際油價高位、頻繁、寬幅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依靠政府管控、市場調節和公司內部消化的多重措施。其中,政府管控手段主要是價格和稅收,但處理不好容易進一步扭曲市場;市場調節主要是建立現代市場體系,即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等功能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但過分投機又會加劇油價波動,形成價格泡沫,同樣會嚴重扭曲價值分配。縱觀世界各國,鼓勵石油公司一體化經營,不失為一條緩解油價波動、合理價值分配、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最近一個時期,我國石油石化領域向民營資本開放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國家石油公司都表達了開放合作的決心,并公布了業務領域。比如,中國石油搭建了六大合資合作平臺、中國石化將油氣零售業務作為開放合作重點等,積極吸引民間民營資本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F在,大家比較關心合資合作方式,民營資本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擔心。但是,有一點應當明確,石油石化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與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模式并不矛盾,更不能借此割斷一體化鏈條。無論在上下游的哪一個或幾個環節吸引民營資本進入,都會遇到產業鏈價值分配問題,如果簡單地把石油產業鏈割裂成采掘業、加工業、商業等多個不同的行業來看待,可能會導致一些錯誤的結論和判斷。

還有一種現象,一些人談到國內石油產業的市場化改革問題時,總抱怨在“三桶油”的壟斷下,市場競爭主體太少,自由競爭不充分,把打破“壟斷”視為靈丹妙藥,不僅希望多些同業間競爭,也希望上下游之間展開競爭。他們建議把一體化公司拆解為若干獨立的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煉油公司、銷售公司等,或者鼓勵新建一批這樣的獨立公司。其實,石油是一種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商品,我們必須用全球化視野和世界眼光,把中國石油市場置于國際大石油市場中去考慮,著眼于提升參與分享全球石油資源和市場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搞國內自相競爭。

另外,中國對石油產業的現行稅收政策,基本上是按油氣田、煉廠、銷售的不同行業歸屬設計的,對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因素考慮不夠。比如,在一體化的石油公司內部,原油自產自煉,原油銷售收入和利潤只是一種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賬面形式,不是真正從市場獲得的收入,并沒有形成現金流,如果下游環節因成品油價格“倒掛”存在虧損的話,還要吃上游補貼。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對上游環節征收重稅,如石油特別收益金,必然會惡化企業的現金流,削弱勘探開發的再投入能力,不利于上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呂建中為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石油企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