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5日,國家環境保護部東北督查中心會同華北督查中心和環評司組織黑龍江與內蒙古環境保護廳,以及沿線地市環保和漁業等部門,對中俄原油管道漠河至大慶段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進行現場檢查。中國石油為深化中俄兩國人民友誼在建設綠色管道上所做的工作,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線是我國第一條通過永凍土區的管道,途經大興安嶺林區、松嫩平原,穿越黑龍江水系和嫩江水系,沿線河流、森林、沼澤、凍土間隔分布,地質條件復雜。由于地區環境因素和工程特點不同,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的建設經驗無法適用于漠大線建設,國內沒有成熟施工經驗可以借鑒,漠大線是我國管道建設的一次全新挑戰。
面對困難和挑戰,中國石油堅持“環保優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以人為本”理念,以建設綠色環保科技管道為目標,嚴格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環保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環保管控體系,與中國科學院等研究單位聯手展開攻關,將環境保護貫穿于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和運營的每一個環節,嚴格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依靠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和高科技設備,全面提升管道本質安全和環境風險防范系數,系統解決多年凍土地區管道施工技術、河流穿越、林區濕地和永凍土沼澤地段施工等多項世界性難題,工程一次建成投產。
資源的利用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保護大興安嶺地區寶貴珍稀的原始森林資源,在漠大線工程前期設計階段,中國石油人用了幾年時間,行程數萬公里,反復比較論證,不斷優化方案,最大限度保護環境;為盡量少占林地,建設者把林區作業帶寬度由28米減至18米至20米,減少用地8210畝;堅持作業帶掃線、管溝開挖生熟土分別堆放;落實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環境保護措施;大量配備消防設施,開展森林防火演練;切實做好土地復墾、地貌恢復和生態修復工作,水土保持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并高于國家確定的目標值。
施工中,為確保野生動物不因工程建設而受到驚擾,建設者對成群落分布的受保護物種采取避讓措施;在保護區附近施工時,避開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繁殖季節,集中力量快速通過,盡量縮短施工時間;盡量避免夜間施工,以免噪聲和燈光影響保護區內鳥類的正常休息、睡眠;嚴厲禁止傷害野生動物,更是一條任何人都不敢碰的高壓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邊境水域生態的多樣性,中國石油進行專項補償,用于保護區魚類增殖站建設、增殖放流和運轉、江鱈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和水質及水生生物監測監管等。
2010年7月2日,中俄雙方在漠河舉行邊境水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儀式。截至去年年底,黑龍江地方漁政部門已利用補償資金,在相關水域增殖放流體長3厘米以上的魚類苗種約53萬尾,主要為細鱗魚、哲羅魚、鱘鰉魚。目前,塔河與呼瑪河增殖放流站正在建設之中。今后,每年將放流20萬尾至50萬尾冷水魚,并通過科學養護水生生物資源,讓中俄兩國邊境水域的生態和人民從中受益。
與此同時,運行單位建立健全并完善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和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制定“一河一預案、一事一預案”,配備應急搶險物資,裝備世界上最先進的搶修設備等,每年與地方政府應急部門開展應急演練,并與俄方開展兩次應急演練,將各項安全環保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確保了中俄原油管道生產運行萬無一失。
扎實的工作得到管道沿線地方政府和群眾的認可。根據國家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的調查結果表明,100%的受調查單位和居民對漠大線工程環境保護工作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
截至5月18日,漠大線安全平穩運行1234天,日輸油5萬噸,累計輸送俄油約5180萬噸,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具有重大意義。對中國而言,這將是獲得能源保障的一個穩定進口。對俄羅斯而言,這將是進入有前景的亞太市場的一個重要出口。當前,發展中的中國市場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具有廣闊前景。”而這條綠色管道的成功建設,則深化了中俄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