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采煤大國,但不是采煤強國。”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指出,我國現有煤炭科學開采比例不高,煤炭生產模式仍然存在高危、高污、粗放、無序現象,部分生產企業仍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為主要目的。
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表明,無論世界各國在政策上作出何等努力,到2030年,全球的煤炭需求量也不會低于2009年世界煤炭的消費總量67億噸的水平。
作為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工業原料,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60%以上,2012年則分別達到76.6%和67.1%。據權威部門預測,到2020年和2030年,煤炭仍將占我國能源需求總量的62%和56%;即使到2050年,仍將會占50%左右。
謝和平說,過去、現在和將來,煤炭仍是可持續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廉價(最經濟)、最可靠,并且可以實現潔凈綠色生產消費的能源。
從最近價格水平來分析,按同等熱值折算,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比價為1:9:3,即我國同等熱值的煤炭價格是汽柴油價格的1/9,天然氣價格的1/3。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自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13年達到58.1%;2007年,我國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達到31.6%。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大陸區2000米以淺煤炭資源量58260.2億噸,而大陸區2000米以深超深部資源量約13310億噸,中國周邊海域煤炭資源量約31765億噸。“我國煤炭儲量豐富,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既有儲量可以持續穩定地開發200年,基本滿足中國能源需求。”謝和平說。
不過,謝和平指出,盡管我國煤炭開采技術部分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最大開采深度已達1501米,但產業集中度、全員工效等指標還落后于國外主要產煤國。
以開采裝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為例,我國采掘煤機械化程度低,比先進產煤國家低30個百分點;且生產技術裝備自動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裝備水平差、作業環境差的小煤礦仍占全國的80%,生產效率遠低于先進產煤國家。
此外,采煤中生態保護措施不強也是突出的問題,水資源不平衡且受到破壞。全國14個大型煤炭基地中,13個均存在缺水的現象。
“不合理的開采,會導致土地塌陷、地面建筑物損毀、地表沙化等。”謝和平說,中國重點煤礦塌陷土地治理量還不到塌陷總量的20%。
“煤炭行業必須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謝和平說,必須要由單純追求產量的粗放式開采轉變為安全、高效、綠色的科學開采。
在謝和平看來,科學開采是指與地質、生態環境相協調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獲取自然資源,在不斷克服復雜地質條件和工程環境帶來的安全隱患的前提下進行的安全開采。
他表示,科學開采必須要循環漸進,采用“四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2010~2015年,保持現有1/3科學產能礦井,改造1/3未達標礦井,剩下1/3落后產能逐步淘汰,形成科學產能約24億噸。
第二步,2016~2020年,國家加大投入全面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完成煤炭產業布局和產能調整,形成科學產能28億噸。
第三步,2021~2030年,全面實行科學化開采,形成科學產能45億噸。
第四步,2031~2050年,煤炭行業成為技術先進、綠色開發、安全生產受全社會尊重的現代化行業。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