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綜合
  • 澳煤層氣制LNG出口項目難按期投產

澳煤層氣制LNG出口項目難按期投產

2014-08-01 09:48:18 新民網

6年前,以英國BG、美國康菲(Conoco Phillips)、法國道達爾(Total)為首的國際大型油氣巨頭紛紛來到澳大利亞,布局各自的煤層氣制LNG出口項目,希望將儲存在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非常規氣體開采出來,為渴求清潔燃料的世界創造新的資源“供應鏈”。

2014年已經走過一半,上述公司當年承諾投產的大限將至,BG、道達爾先后發聲“準備年底投產”,但殘酷的現實是:呈幾何數飆升的項目成本、有待更新的鉆井技術、不斷與之有沖突的土地擁有者、嚴重稀缺的勞動力……都在爭當壓垮這些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QCLNG煤層氣加工系統測試中

澳大利亞第一個煤層氣制LNG項目——BG投資的昆士蘭柯蒂斯LNG項目(QCLNG),眼下已經開始試運行其位于蘇拉特盆地(Suat Basin)的煤層氣加工系統。

該系統中主要的中央處理設施RubyJo工廠的天然氣處理能力約為4.4萬億立方英尺/日,還有另外3個和RubyJo處理能力相當的工廠等待測試。該系統將通過一條長約540公里的埋地管線將天然氣輸送至昆士蘭州東南部港口城市的終端處理工廠。

BG表示,今年底前將出口首批LNG,并稱這給澳大利亞LNG出口前景“帶來了一片曙光”,隨著12月投產并展開出口后,QCLNG項目滿負荷LNG年產能有望達到850萬噸。BG還有擴張的打算,希望將該項目產能至少提高50%。

盡管BG信心十足,但QCLNG的現狀并不樂觀。項目成本超出最初預算的36%,目前約合204億美元,主要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匯率波動所致。BG此前宣布出售管道、水處理廠等非核心資產,就是為了給該項目騰出資金,間接提高回報率。

有消息稱,QCLNG終端處理工廠的天然氣處理設備,有80多個模塊尚未組裝,該設備的重量是超大型噴氣機的兩倍,要將這樣的龐然大物焊接起來,需要大批工人和技術師,但這恰恰是BG欠缺的。

《華爾街日報》指出,作為近年來新崛起的清潔、優質能源,煤層氣在民用、化工、電力等產業的利用價值十分可期。在油氣公司眼中,商業化開采煤層氣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但美國頁巖革命的沖擊,卻讓它們過去6年在澳的投資岌岌可危。

GLNG首條生產線安裝完畢

另外兩個超出預算十幾億美元的煤層氣制LNG出口項目分別是,道達爾和澳大利亞第3大油氣生產公司桑托斯(Santos)合資的格拉德斯通LNG項目(GLNG),以及康菲和澳大利亞Origin能源公司負責的澳大利亞太平洋LNG項目(APLNG)。

盡管道達爾反復強調,煤層氣項目是公司戰略的一部分,且能夠幫助其樹立全球LNG領軍者的地位,但其已經動了出售GLNG部分股份的念頭。

有分析師指出,煤層氣制LNG項目不像公司預期的那么具有經濟效益。瑞士信貸分析師馬克·薩穆特指出,以GLNG為例,該項目成本從160億美元增至200億美元后,回報率至少減少了7%。“很明顯,這點已經很倒人胃口了。”

在這樣不被看好的前提下,GLNG首條生產線的安裝工作已經完成。這條生產線由82個模塊組成,由大型工程公司柏克德(Bechtel)建造,該公司同時還負責QCLNG和APLNG的生產設施建造工作。

柏克德并不看好這些煤層氣制LNG出口項目,稱人手不足會造成延遲交工。該公司澳洲業務負責人凱文·伯格無奈地透露:“今年不得不從英國和愛爾蘭調來50名專業焊工和管道安裝工,因為我們在本地根本沒有雇到足夠的技術工人。”

桑托斯卻堅稱,今年底前將完成GLNG第二條生產線的安裝工作。“8年前,作為澳大利亞天然氣供應商,我們只會考慮本土市場,沒想過會面對缺乏足夠規模、低增長前景和低銷售利潤率的亞洲市場,但現今,所有人都削尖了腦袋要擠入亞洲市場,當然也包括我們。”桑托斯首席執行官大衛·諾克斯表示。

另外,康菲7月初時表示,APLNG正朝著2015年中期出口首批LNG船貨的目標穩步推進,日前已經通過了三個“里程碑式”設施的建設工作,包括完成了主要天然氣輸送管線。這個投資約232億美元的項目,包括兩條LNG生產線,設計年產能達900萬噸。康菲和Origin分別持股37.5%,中石化持股25%。

Origin表示,仍然熱衷于開發澳大利亞煤層氣儲量,其仍然有信心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其創造10億美元的現金流。

Arrow LNG項目或被棄

值得關注的是,由殼牌和中石油合作投資的煤層氣項目,在經濟可行性被質疑后,目前已經處于“無人過問”的狀態。

4年前,殼牌和中石油合資收購澳大利亞煤層氣公司Arrow,旨在專攻澳大利亞煤層氣制LNG市場。直到年初,Arrow宣布裁員,殼牌和中石油才意識到,難以承擔的高昂成本,讓豐富的煤層氣儲量、繁榮的LNG市場只是“看起來很美”。

殼牌澳大利亞業務負責人安德魯·史密斯表示,Arrow能源公司或將放棄該項目中擬建的液化設施和出口終端,而項目所產的煤層氣將轉賣給其他買家,或用于石化等其他項目。

2月,Arrow宣布裁員,這個由殼牌與中石油各占股50%的公司,計劃通過裁員來控制開發成本。殼牌透露,ArrowLNG項目擬建2至4條生產線,現有雇員1200人,除了著力削減總體成本,還考慮其它潛在的煤層氣開發機會。

在殼牌看來,日本發電商和其他客戶仍在尋求長達20年的供氣合同,盡管日本核電重啟在即,但日益上揚的能源需求,無法讓他們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因此,高昂的成本無法抵消殼牌這些公司對煤層氣制LNG出口項目的熱情。事實上,與北美相比,澳大利亞昆士蘭更接近快速增長且胃口龐大的亞洲市場,北美的頁巖氣項目,也是將頁巖氣轉換成LNG進行出口。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煤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