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行出訪拉美四國,媒體稱之為中國的“拉美腳步”。其間,包括油氣開發、水電、核電及重大能源裝備在內的能源合作是重頭戲。中國與拉美的合作如能深入發展,對于全球能源格局意義重大,但能否取得預期成就,既取決于拉美政策的穩定性,又須考量拉美在中國能源棋局中的比重。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和拉美諸國的經濟合作更加密切,這是能源領域加強合作的基礎。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間,中拉雙邊貿易額增長了20倍,達2612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8%,上升勢頭可觀。目前,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相互間迫切需要“抱團取暖”,金磚國家峰會、中拉論壇等多邊機制為此創造了制度環境。雖然拉美地區油氣資源潛力巨大,但由于這些國家長期受體制制約,能源開發效率不高,石油收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在減弱。中拉合作則有助于釋放拉美國家因為體制、資金、技術等原因被束縛的油氣資源潛力,同時將對拉美的高鐵、煉化等產業帶來拉動作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讓拉美諸國受益。
近年來,中國在能源外交上一直積極推行多元策略。資源獲取上,從中東、中亞、俄羅斯到非洲、澳大利亞,再到參與美洲地區的非常規油氣開發,著力打造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進口通道,能源合作往往成為高層政治外交的重要議題。
由于拉美地區遠離中國,且品質較好的資源已被跨國巨頭控制,中國能獲得的油氣資源質量和收益均不容樂觀。對中國而言,運輸成本更低、效益更佳的能源供應選擇可能還是在中東、中亞和近鄰俄羅斯,尤其在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制裁的大背景下,其能源戰略“向東”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在國際能源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應構筑起網狀、鏈式的能源供應體系,使之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依托。
在著眼外部世界的同時,中國更需積極推動國內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難度甚至大于遠赴拉美的開拓之旅。
實際上,從拉美油氣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一些國家在石油管理體制和政策安排方面有許多教訓值得汲取。近年來為應對困局,墨西哥、巴西等國逐步放松管制、引入競爭以達到獲得資金和提升效率等目的,收效比較明顯,也正在改變人們對拉美的一些偏見。其中有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留下名言:“任何決定都不是最終的,從決定中還可以衍化出別的決定。”有如此番中拉能源合作,既富于機遇,又有地區政策穩定性的風險因素存在。中國的“拉美腳步”能否邁得穩健,不僅要看中國企業在國際能源合作中的角色,而且也是中國在構建能源安全體系上的一次重要歷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