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地處鄂爾多斯盆地,有望構成我國未來能源“金三角”。然而,這一能源富集區卻面臨著比資源貧瘠地區經濟發展更加緩慢的“資源詛咒”困擾。
“寧東、鄂爾多斯、榆林現在看是個‘金三角’。這塊整體規劃、統籌考慮、有序推進,很可能成為我國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2010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寧夏視察時提出了建設寧東、鄂爾多斯和榆林能源“金三角”的戰略構想。
作為國家工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于2012年4月正式設立《能源“金三角”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經過兩年多的縝密研究和考察論證,于近日發布了項目研究成果。
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提出,應統籌部署能源“金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戰略,將能源“金三角”地區建成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國際領先煤炭綠色開發轉化示范基地、資源型地區綜合改革試驗區,支撐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能源科學發展。
“金三角”缺乏整體規劃
以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為核心的能源“金三角”地區,地處鄂爾多斯盆地,面積僅占全國的1.4%,平均能源資源量卻占到全國的近1/4,能源富集程度世界罕見。
調查顯示,能源“金三角”地區現有煤炭資源量1.41萬億噸、石油地質資源量129億噸、天然氣地質資源量15.2萬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5.5%、14.6%和29.2%。其他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具備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目前,該地區能源產業占主導地位。80%以上煤炭外輸,是全國最大煤炭調出區;約40%電力外輸,促進優化了終端能源結構。同時,對外輸氣能力達500億方,保障了京津冀供氣安全。
謝克昌表示,能源“金三角”地區的煤炭開發、煤炭發電和煤炭轉化產業優勢明顯。礦區建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開采量突破10億噸;煤電基地正在形成,占到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4.3%;現代煤化工園區建設也初具規模。
不過,謝克昌坦言,區域能源快速開發引發的問題同樣非常突出。具體表現在:缺少整體規劃,礦權疊加問題嚴重;整裝資源條塊分割,開發無序競爭;掠奪式開采,煤炭資源浪費嚴重;受資源和利益驅動,產能過剩愈加突出。
“資源詛咒”現象初顯
能源“金三角”地區查明煤炭資源量占全國的25.5%,而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0.37%。“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能力有限,成為區域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說。
2012年,能源“金三角”地區煤炭總產量達10.2億噸,但其中達到科學產能指標的僅為6.5億噸,占64%,低于世界先進水平。
對此,彭蘇萍建議,系統研究能源“金三角”地區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利用環境倒逼機制,尋找與當地和周邊區域水資源和生態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能源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模式,保障區域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能源“金三角”地區屬于典型的能源資源高度富集區域。“盡管目前呈現高速發展勢頭,但該地區已經或多或少出現了‘資源詛咒’問題的一些前期表征。”清華大學副教授麻林巍說。
所謂“資源詛咒”,是指自然資源富集地區由于無法合理利用其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而比資源貧瘠地區的經濟發展更加緩慢的現象。
麻林巍表示,可以借鑒德國魯爾區等能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的經驗,設立能源“金三角”綜合改革試驗區,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布局,最大限度地調動區域內優勢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建設,實現能源開發和區域發展互相促進。
差異化發展是必然選擇
一直以來,能源“金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導致三地產業各行其是,在建和規劃能源化工項目出現大量的低端同質化問題。
這首先體現在煤炭資源特色優勢未充分發揮,導致資源較大浪費。比如,榆林焦油產量高的煙煤大部分直接外輸用于發電,其高油產率的特性未得到應有利用。其次,伴隨同質化的低端無序競爭,產能過剩問題愈加突出。
“未來產能過剩問題日趨嚴重,將極大制約能源‘金三角’地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神華集團科技發展部總經理顧大釗直言,同質化帶來的不是“陣痛”,而是發展的長期“頑疾”。
顧大釗建議,寧東以就地轉化為主,做大做強能源化工產業;鄂爾多斯以煤炭外輸為主,打造世界級億噸級礦井群;榆林則以煤炭外輸為主,產業發展以煤電、煤化工和金屬鎂冶煉為主。
“實現能源‘金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目標,統籌功能定位是最重要、最基礎的戰略舉措。”謝克昌說,推動產業差異化是實現能源“金三角”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