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海拉爾,洋溢著草原特有的生機,也是原油生產的最佳期。距離大慶油田600公里的海拉爾,正孕育著大慶油田持續穩產的希望——2014年海塔油田沖刺120萬噸目標,1月至8月產油86.5萬噸,完成計劃的108%。
這無疑令人欣喜,然而海拉爾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指揮張文生來不及沉浸其中。在他看來,海塔還要直面一個棘手問題:“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我們將面臨虧損。”
沒有效益的產量不可持續。對海塔來說如此,對大慶油田來說更是如此。我國第一大油田,正力圖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標——效益穩產。
變 化
大慶油田財務部主任王學慶,最近捕捉到幾個細微變化:在總經理辦公會上,不僅總經理言必提及成本,而且黨委書記也連續兩次講成本。連壓裂、酸化作業這樣的專項會,財務系統也被要求必須參加——要給保障、提建議。
每天三看油價和匯率,密切關注生產指標……對于效益,財務人員是最敏感的。以往總覺得自身呼聲太小,去年以來種種細微變化則讓他們強烈體會到,一個新趨勢到來了。
更直接的變化,來自大慶油田各業務部門和生產單位。長期以來,穩產、產量是他們的頭號任務,現在效益也被他們置于相當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他們只管花錢,現在則主動琢磨省錢。
勘探是油田投資的“大塊頭”之一。大慶勘探事業部經理崔寶文最近宣布,勘探系統將進一步加強投資預算管理。
“這有標志性意義。”大慶勘探事業部總地質師門廣田評價。勘探作為油田資金傾斜的重點領域,今后不僅要算著花錢,還要算得精細。勘探系統的目標是,要分項目進行投資控制,形成勘探工程的“預算機制”“有效控制成本”。
這是勘探系統進行效益勘探的深入推進。大慶油田提出,今年要著力提高勘探的效率效益,實現效益勘探。特別指出以管理創新推進效益提升,并明確5個路徑,即深入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強化項目管理,推進扁平化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強化考核。
勘探的效率效益更直接體現在儲量上。大慶油田主要領導提出,儲量是源頭,儲量質量不好,后續成本上升難以有效控制,要盡可能找出優質儲量。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一室主任工程師楊慶杰坦言,為實現這一目的,科研人員在布井方案設計時大量比對,盡量提高勘探目標產量。
效益開發是開發系統著力追求的目標。“十二五”期間,開發系統成功遏制了桶油操作成本的增長,較“十一五”有效收窄。去年以來,各采油廠從生產型到生產經營型的轉變更為凸顯。
在桶油操作成本中,能源、措施、材料費約占總成本的70%;在能源消耗中,電費更是每年高達幾十億元。這些是重點控制領域。
能耗控制首先體現在開發理念中。“不單純以提液量增加產量”是大慶油田秉持的理念。通過注采系統調整,去年共有1768口井實施各類水驅調整措施,不僅將調整區塊的水驅控制程度提高5%,而且減少大量低效甚至無效注入,控制能源消耗。
措施方面,反復比對,優選最佳產出比方案越來越成為慣例。聚合物驅是大慶油田穩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年初以來,圍繞提效目標,大慶油田實行注入參數、措施挖潛等5個優化,每噸聚合物驅增油比計劃高3噸,節省干粉4783噸,三次采油上半年共產油701.09萬噸,創出歷史新高。
而在大慶采油四廠,通過全廠統一修復方式將舊的管、桿、泵等作業主材再利用,有效減少了購置資金。去年,大慶油田各采油廠通過修舊利廢等多種手段節約挖潛,累計降低購置成本近4億元。
大慶油田開發部主任王鳳蘭表示,整個開發系統還在研究進一步降本增效的方案,將適時推出。
趨 勢
以25%的油氣當量,為股份公司上游業務貢獻了47%的利潤和70%的現金流。這是2013年大慶油田的經營業績。不少人疑惑:“效益”,對于大慶油田來說是個問題嗎?
“但是,這只是表象,你得看趨勢。”財務部主任王學慶說。2011年以來,大慶油田絕對利潤雖然還維持高水平,但已經連續走低。
在近期一個培訓班上,大慶油田主要領導向機關各部門和各單位負責人授課時,屢次敲響警鐘:“照這樣的趨勢下去,10年后,大慶油田將沒有效益。”
效益下滑的趨勢受油價高低、匯率變化等外部因素的左右,也受企業成本增長等內部因素的制約。
今年是大慶油田發現55周年。早已進入老油田之列的大慶,面臨著儲量接替不足的難題,以及雙特高階段下的油田開發難題。目前,長垣主力可采出程度已達90%,綜合含水率接近94%,采出100噸液中僅有6噸是油。剩余油高度分散,且以二三類油層為主,主力油區穩產難度大。外圍雖然儲量頗豐,但多為難動用的致密油,如何經濟有效開發尚待探索。
能夠持續穩產已屬不易,要持續有效益則是難上加難。現在,大慶油田單井日產量僅2噸多,在單井日產較低情況下仍持續穩產,靠大量新建產能的話,百萬噸產能投資要以數十億元計算;而加大實施老井措施增油,單井常規壓裂一項至少30萬元。這些不斷增長的投入成本不能不讓人“算了又算”。
正視困難,才能逾越困難,大慶油田不回避問題。
一位基層管理人員在采訪中這樣表示:“油田到了這個時期,針對成本效益凸顯的問題,我們要有所作為。”
大慶油田主要領導更常將“這個時期”定義為“戰略轉型期”。在戰略轉型期,既需要通過一定時間的持續穩產來解決發展中的各種矛盾,也需要通過高質量的效益穩產,來推動持續發展。這個轉型期,亦是機遇期,大慶油田正搶抓住機遇,以時間換取發展的空間。
作為上游業務的贏利大戶,大慶油田效益穩產的主動選擇,無疑是上游業務乃至中國石油推進質量效益發展的最佳詮釋。
作 為
講效益,特別是將效益置于發展理念的高度,在大慶油田并非首次。幾年前,大慶油田就相繼提出“要產量也要效益”“謀產量必須講效益”“沒有效益的產量一噸不要”等效益發展觀點,并不斷探索如何以較低投入保證持續穩產。
這些理念推動了效益意識在大慶油田的落地。“企業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沒有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只是奢談”如此認識在采訪中并不少見。但客觀上講,效益理念的認識總體上還不夠均衡,也有待深化。油氣生產單位,長期形成的產量至上觀念已經固化,試圖改變并不容易;非生產單位,特別是未上市企業,仍徘徊在扭虧解困的當口。
進一步提升效益觀念,轉變責任意識,是大慶油田各層面普遍認為下階段效益穩產推進過程中,需首要聚焦的問題。
一份正在進行的規劃會有根本幫助。這個由大慶油田多部門參與,已進行一年有余的合理產量規模項目研究,其創舉在于打破一切以穩產為前提的思維模式,而是以獲取最大效益為前提,探索穩產的空間和穩產的時間。
進一步提升效益觀念,還要解放思想。大慶油田提出:“甚至要打破成本降到一定程度再無法降低的觀念。”
這似乎與成本剛性增長的趨勢相背離,但借助管理和技術,并非沒有可能。大慶油田的過往歷史不斷證實這一點。本世紀初,依靠極具激勵性的成本節約政策,在油水井數增加1倍的情況下,大慶油田出現了電力消耗連續8年不增反降的奇跡。三采技術不斷成功應用,繼聚驅提高采收率10%之后,今年正式進入工業化推廣的三元復合驅技術,又較聚驅再提高采收率10%。
大慶油田已經明確,今后將長時間地堅持走低成本戰略之路,并通過政策激勵、管理進步、技術提升等方式,促進效益穩產的腳步不斷加快。
目前,大慶油田財務部門下發的《大慶油田2014年財務經營政策》凸顯兩大變化。其一,KPI的效益指標首次超過產量指標,權重從30%提高到60%。其二,電、壓裂、材料等成本節約獎勵力度進一步加大。額度約在5%的成本節約專項獎勵也提上議事日程。到明年,在繼續加大激勵的同時,也會對成本控制不力的單位新增約束性措施。目的就是以富有導向性的經營政策,引導全油田增強效益穩產意識,提高效益穩產能力。
大慶油田認為,效益穩產最終應當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就是要讓每位崗位員工都深切感受到企業效益與己息息相關。舉全油田之力,推動效益穩產形成一種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