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財政部在北京共同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第一階段的進展情況。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黃進發,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處長劉陽等出席發布會。
據彭齊鳴介紹,國土部、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自2011年起,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開始組織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行動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自2011年起,努力實現“三年有重大進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礦產勘查開發格局”三個階段性目標。行動實施已經三年,四部委對第一階段工作成效進行了評估,大部分任務目標超額完成。
進展情況顯示,我國石油、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保持高位增長,新增石油39.47億噸、天然氣2.3萬億立方米,分別是以往累計探明儲量的12.57%、25.3%,在鄂爾多斯、塔里木和渤海灣盆地連續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在鄂爾多斯、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發現6個千億方的氣田。
其中,煤層氣主要在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新增2877億立方米,比2010年底前累計探明量翻了一番。頁巖氣率先在重慶取得突破,探明首個千億方整裝頁巖氣田,形成15億方產能。
此外,煤炭新增查明資源儲量1886億噸,新疆和山西新增一批大型-超大型煤炭礦產地,在福建等南方缺煤省份也有新發現。鈾礦勘查在鄂爾多斯盆地查明一個超大型砂巖型鈾礦,有望形成我國鈾礦開發利用新格局。
據彭齊鳴介紹,基礎地質調查的快速推進,為我國找礦突破打下堅實基礎。油氣資源調查新發現突泉盆地、托納木地區、魚卡凹陷以及武隆凹陷等17個有利目標區,礦產遠景調查新圈定物化探異常1.9萬處,提交找礦靶區700余處,為后續商業性風險勘查提供了重要指向;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在南海北部連續獲取高純度實物樣品,對評價和開發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彭齊鳴指出,我國地質科技進步顯著。特別是制約頁巖氣勘查開發的一些關鍵技術和裝備初步實現了國產化,成本不斷降低。在國際上首次形成非一致時延地震技術系列,微地震采集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油藏地球物理技術應用新增一批石油和天然氣預測地質儲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