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油砂是世界非常規油氣資源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吸引了大量投資。當前,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現狀到底如何?近期又發生了哪些變化?這需要我們有更明確的認識。
加拿大油砂資源豐富。綜合多家研究機構的評價結果,加拿大油砂探明儲量約為1763.8億桶,油砂資源量大致為1.8萬億桶,分別占到世界油砂探明儲量總額和世界油砂資源量總額的80%和84%。然而,加拿大油砂資源的開發程度仍處于非常低的狀態。根據加拿大國家能源委員會(NEB)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年底,加拿大油砂累計產量為75.11億桶,僅占到加拿大油砂探明儲量總數的4.25%,開發潛力巨大。
通過對數據可獲得的7家樣本企業(均為加拿大本土上市油砂企業)的績效分析,筆者發現,近年來加拿大油砂行業油砂產量逐年增長,銷售收入大體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加拿大油砂行業的財務績效(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指標)和股市績效(以市凈率為指標)卻雙雙呈現逐年下滑趨勢。經過分析,加拿大油砂行業財務績效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油砂作業成本攀升和市場價格走弱;而股市績效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投資規模使得油砂企業資產負擔不斷增大,另一方面則是投資者對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的信心減弱。結合對加拿大油砂行業現狀的分析和相關機構的評價結果,加拿大油砂行業未來的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油砂實現價格處于劣勢、油砂行業成本居高不下、外輸通道嚴重受限、原住民問題困難重重、行業監管日益嚴格等五個方面。
處于劣勢的實現價格是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面臨的關鍵挑戰。一般而言,加拿大油砂的實現價格以WTI為基準,并在一定程度上低于WTI原油價格,而WTI原油價格又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與之存在一定價差,因此,加拿大油砂價格會受到雙重價差的影響。2011年起,雙重價差均開始呈現擴大趨勢,盡管該價差于2012年上半年有所收窄,但那之后,雙重價差(尤其WTI—油砂價差)又開始呈現逐漸擴大趨勢。
居高不下的成本是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面臨的行業挑戰。根據加拿大石油生產商協會(CAPP)的統計數據,1997年至2012年間,加拿大油砂行業各項支出一直呈逐年攀升狀態。根據CERI最新報告顯示,2014年加拿大油砂SAGD原位開采成本、單純露天開采成本、露天開采加改質一體化作業成本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4%、1.6%和5.9%。各類型作業方式下的油砂開采成本均呈現繼續攀升趨勢。另外,根據PFCEnergy2013年的統計資料,加拿大油砂原位開采與露天開采兩種方式全周期保本成本均高于每桶70美元,在開發成本方面,與世界各其他油種相較處于劣勢。
受限的油砂外輸通道是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面臨的市場挑戰。目前,加拿大油砂的外輸管道主要有4條,其運力相對于未來油砂產量的快速增長前景是遠遠不夠的;另外,現有管道通往的目標市場單一集中于美國,這使得加拿大油砂的出口價格長期受到壓制。盡管,加拿大有6條新的管線已經處于擬(在)建狀態,但是其前景仍然具有很大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一方面是由于原住民問題,一方面是環境監管問題,再一方面是管道建設融資問題。油砂外輸的另一種通道是鐵路運輸,然而鐵路外輸方式成本高、消耗大,只能作為管線運力不夠時的權宜之計,并非能夠長久維系的運輸方式。
原住民問題的困擾是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原住民享有加拿大政府賦予的特殊土地使用權,在劃定的原住民保護區內,原住民可以自由地漁獵,而政府則無權在保護區內進行經營活動,不可以開礦,不可以開工廠,甚至不可以收稅。油砂行業的許多活動無可避免地會經過或涉足原住民居住地,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比如,油砂開采會占用他們的土地、污染他們的水源,輸油管線的修建會經過他們的屬地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原住民對加拿大油砂行業的發展持反對和阻撓態度。要使得加拿大油砂行業正常發展,必須重視解決原住民問題。
日益嚴格的行業監管是加拿大油砂行業發展面臨的環境挑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加拿大居民(尤其是原住民)開始擔憂油砂開采給他們的生活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這迫使加拿大政府加緊對油砂行業的監管。2009年年末,阿爾伯塔省政府發起“監管增強計劃(REP)”,旨在加強對油氣開發過程中環境問題、公眾安全問題及資源利用問題的監管,在保障土地所有者權利的基礎上,有效保護公共安全,增強環境管理,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此外,為了保證油氣資源特別是油砂資源安全、健康、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的開發,阿爾伯塔政府正在建立一套致力于能源開發與環境、經濟和社會相互協調統一的綜合資源管理系統(IRMS)。另外,2013年10月,阿省計劃把生產每桶石油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40%,對那些超過這一排放標準的二氧化碳每噸收費40美元,這相當于把每桶石油的碳稅由原先的10美分提高到了94美分。
這些挑戰都將使加拿大油砂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投資者面對加拿大油砂行業應持更加謹慎態度。(王科: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博士生;馮連勇: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