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近30年來的能源消費總量從1980年的6億噸標煤到2012年的36.28億噸標煤,成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
中科院煤化所副所長房倚天表示,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時間不會改變。煤炭占中國一次能源的67%,但化石能源的儲量是有限的。根據開采量與探明儲量的比較,按2011年的開采量,中國33年之后就無煤可挖了。
中科院煤化所研究員李永旺也表示,我國目前總資源不考慮進口情況,只能支持80年,“而這個數字在俄羅斯是800年,美國(包括加拿大)是300年。”
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概念是“藏能于民”,是分布在用戶端的能源(電、熱、冷)綜合利用系統,以小型化和模塊化為標志,通過就地生產、就地使用、就地控制,實現減少對遠距離電的依賴,降低輸配電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專家表示,解決能源資源制約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根本發展途徑是“分布式”結構和能源服務的鏈接。集中力量加快建設分布式能源體系,整體調整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實現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它必將對中國的能源發展和安全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國目前主要分布式能源光伏發電近年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容量99萬千瓦,這超過了2013年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網容量。
但與此同時,分布式能源在技術集成和管理上還有待于加強,還存在一些政策和制度性的障礙。
山西省長治供電公司客戶經理申紅崗說,目前他們已經按照國家電網去年3月份正式實施的《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將34位分布式戶分布式用戶入網報裝。“用戶分散,增加了電網運行的成本和管理、維護難度。分散的源頭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他說。
針對分布式電源系統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特點,天津大學教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王成山說,這一特點不僅會對電網運行、維護帶來困難,同時也會影響周邊用戶的正常使用。因此,分布式發電要想產生效益,關鍵是合理的能源配置。
王成山認為,微電網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它能把大量的分布式電源、用戶負荷及儲能等綜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既是電網一部分,又是獨立的用電單元,能夠快速靈活響應用戶需求,合理分配機組和儲能容量。
申紅崗表示,他們目前還不具備運行微電網的經驗,應對一個地區分散太多源頭,此外他建議國家盡快編制運行制度,加強管理規范。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表示,還需打破目前能源政策和經濟政策不接軌問題,“比如現在搞電動汽車上不了路,有一些地方對電動汽車有地區性的保護,還有一些新型能源體系,由于成本高,規模上不去等等,能源政策和經濟政策是不吻合的,要打破條塊分割。”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