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消費需求旺盛,“十一五”期間平均年增長率為11.09%,同時,電源結構調整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裝機所占比重從2005年的24.23%提高到2010年的26.53%。
“十一五”時期,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隨著能源資源約束的不斷加大和能源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國際共識,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本國能源發展的戰略目標,歐盟甚至率先提出到2050年,全部能源消費來自可再生能源。
二是全球經濟危機使世界各國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調整期,為應對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紛紛做出反應,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紛紛提出“綠色能源計劃”和“綠色能源新政”等新能源發展政策和措施,目的是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搶占科技制高點。
“十一五”時期,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頒布實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達到能源消費15%的目標,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新能源作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實現了可再生能源技術、市場和服務體系的突破性進展,為實現可再生能源規?;l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十一五”時期,中國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能、太陽能發電發展迅速,風電步入了規?;l展階段,各種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顯著,產業實力明顯提升。
中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量、經濟可開發量及已建和在建開發量均居世界首位,到2010年底,全國水電總量為6863億千瓦時,滿足了全國6%的能源消費;水電5年累計發電量約2.67萬億千瓦時,折合約9.1億噸標準煤,水電在中國能源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比較豐富。適合建設大型風電場的區域主要是“三北地區”(即西北、華北和東北),以及沿海地區。到201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已達到3100萬千瓦時,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能發電市場有效啟動,經濟競爭力不斷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產業不斷壯大,光伏電池產品的技術和成本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2007年以來,光伏電池生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的生產量達到800萬千瓦時,占全球光伏生產量的50%以上。到2010年底,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使用總量達到1.68億平方米,替代化石能源約3360萬噸標準煤。
中國生物質能資源品種多,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生活廢棄物和工業廢棄物,以及潛在的人工培育生物質資源,包括各類能源農作物、能源林木等。生物質能多元化發展,生物質發電技術基本成熟,大中型沼氣技術日益完善,農村沼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木薯、甜高粱等非糧生物質制取液體燃料技術取得了突破,并開始了規?;谩5?010年底,中國各類生物質能源總貢獻量合計約1500萬噸標準煤。“十一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貢獻量實現了年均12.6%的增長率。
2005-2012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生產總量與消費總量基本相同并保持同步增長,因此,目前其他能源(主要指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基本能滿足其他能源的消費需求,供需矛盾比較緩和。
但“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消費量要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1%,即達到4.6億噸標準煤。
為更好地解決能源供需矛盾和氣候變化問題,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其他能源所要發揮的作用也逐漸引起重視。
且由于資源基礎和相關技術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經出現持續顯著的下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有所提高,這有利于未來更充分地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其他能源的潛在消費需求正逐漸加大。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形勢也很嚴峻、不容樂觀。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