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等一般遠離用電負荷中心,位于電網比較薄弱的地方,從多個角度來講,電網建設必須要加強。負荷中心可以發展一些分布式光伏,但是相應地對配電網的加強和技術革新也非常重要。面對能源轉型的大趨勢,從電網發展功能的定位來講,它實際上已經遠遠不只是一個連接電源和客戶的中間環節,而是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性平臺,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能源轉換利用的重要平臺。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使用主要是通過被轉換為電力,傳統的能源資源,比如煤炭,如果要更高效節能地加以利用,也需要轉換為電力。所以,在整個能源轉換利用中,發電的資源比例應大幅度提高,在這樣的能源結構中,包括電網在內的電力系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是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平臺。除電力市場越大,配置能力越強之外,電力系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瞬時平衡。如果擁有足夠大的系統范圍,就可以更好地實現供需平衡。同時對風能、太陽能這些不穩定的能源來講,在規模大的電力系統內還能實現一個更好的時空之間的出力平滑,這是電力系統的獨特之處。
第三是唯一的電力市場實物交易平臺,它是實現公眾參與以及市場活力的重要基礎。現在,電力客戶可以作為產銷者進入電力系統交易,如果沒有安全、可靠、能力強大的電網系統做保障,這是很難實現的。
第四是綜合性的能源服務平臺。下一步能源的開發利用將呈現整合趨勢,各方面能源、供應體系將更加融合。比如電動汽車的出現,加大了電力行業對交通領域的供電責任,這就涉及到電力系統供應和油氣供應管道怎么實現更好融合的問題。
其實我們可以認為,能源綠色轉換利用的集結點就是電網。那么,電網怎么推動能源的綠色轉換,推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呢?我們覺得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做好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的參謀者。電力系統是人類社會中最復雜的一個技術密集型系統,它的發展不是簡單地把各種元件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以長遠經濟性為目標,對應國家能源戰略調整的要求。我們要把電源布局和電網建設更好地匹配,讓可靠的技術性方案落地。這就涉及到系統的發電技術應該怎么整合,不光要考慮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核電,還要考慮可再生能源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圍繞電力系統瞬時平衡的特點,在技術上構成更加有保障力的、更低成本發展的基荷、腰荷、峰荷的結構。
現在國家提出2014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4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考慮怎么以一個社會供電低成本的方式去布局。要加強并網接入和可再生能源基地的一些項目通道建設。因為“并網”不等于“消納”,接入到電網系統里面的所有東西不等于都能顆粒全收。如果和可再生能源基地配套的外送通道不健全,實際上電能是送不出去的,因為以當地電網的負荷水平和系統能力是不能夠完全接納的。
另外,變動性的電源需要跟常規電源,尤其是具備可調節能力的常規電源之間形成一種協調發展的格局。現階段來看,可再生能源跟常規電源之間并不能夠完全彼此取代,而是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可再生能源出力不那么穩定,我們要把電網接納能力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更好地對接。
第二是做好電力生產系統的管理者。國內外任何一次停電事故中,電力行業自身的設備損失,遠遠低于因為停電造成的社會損失,所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才是超過一切的責任。這要通過技術標準和運行的管理規范來保證,尤其是對于接入到電力系統里面的電源,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技術性要求。比如光伏,容量小的時候接入電網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比例占到足夠大的時候,從電力調度運行管理來講,就要做到可調可控。
第三是做好新型市場格局和市場化發展的承載者。分布式電源的出現,讓消費者不再是簡單的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下面,整個電力系統的關聯性還有決策定位要重新架構,這些是要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來實現的。
我認為未來電網的發展目標非常清楚,就是必須要有強大的電力輸配能力、靈活互動的服務能力以及強大的事故或是災害的抵御能力。所以,首先,我們要加強電網智能化,提升新能源的接納能力和多元化的服務能力。其次,改變電力消費方式,尤其是電力產銷者出現后,新的利益格局、價值機制以及商業模式怎么建立,還有能源品種間如何形成一種既互補又競爭的格局。再次,一定要具備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理念。大規模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入電網,長遠來看技術不是問題,但是在當前現有的電力系統架構中,如果一些技術不到位,系統運轉起來確實很有困難。所以,必須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出力預測,讓它可試、可調、可控,對電網來講,在輸電、智能控制和調度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同樣必須做好儲能技術、通信技術、傳感技術等技術依托。
總而言之,從電網角度來講,我們有責任來協助政府營造一個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和各種電源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