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全球環境氣候變化,中國政府此前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既是為了樹立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也是中國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2013年與2005年相比,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了28.5%,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億噸。但在從目前到2020年的6年時間里,還要再減排15億噸,才能達到承諾的目標。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了9.8%,6年內還要提高5.2個百分點。2020年前的去碳化任務非常艱巨。
但目前中國水電開發接近飽和,未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太陽能光伏將承擔更多發展責任。具體到風電產業,經國家相關研究結構測算,到2020年至少要達到2億千瓦的并網裝機規模,即年均新增裝機規模要保持在2000萬千瓦左右。因此,風電、光伏產業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在今年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4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會議,再次強調要以促改革調結構為動力,以重大工程為抓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環境質量改善,加強風能、太陽能發電基地和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6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主持研究了中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發出了推動“中國能源革命”的號召,提出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作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產國、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一大碳排放國,中國進行的能源革命,對世界能源的發展、全球經濟的繁榮、自然環境的保護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中國政府在著力推動2020年前的節能減排任務的同時,也在積極布局2020年之后的去碳化路徑。張高麗在聯合國氣候峰會表示,中國將盡快提出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碳排放強度要顯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顯著提高。“顯著”一詞彰顯了中國政府的決心和信心,也反映了產業的發展潛力和方向。
全球著名歷史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伊恩˙莫里斯在其著作《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中說道:“人類不可能靠回歸簡單的生活方式來減少對能源的使用,除非災難迫使我們減少能源需求,否則我們不可能這么做。這意味著要避免資源耗竭和地球污染,唯一的方法就是開發新的可持續的潔凈能源。”“我們必須好好利用爭取到的時間發動一場能源方面的新革命,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如果我們像在20世紀那樣繼續使用石油和煤炭,那么我們可能在碳氫化合物耗盡之前就已經滅亡了。”聯想到令人窒息的霧霾,我覺得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聳聽。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