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戰略布局的刺激下,新能源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涉及能源科技的上市公司凸顯投資機會。
兩大瓶頸催生新戰略
此次國務院《計劃》的出臺其實并不偶然,縱觀中國經濟的20年高速發展讓全世界矚目,但一直伴生的能源安全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最棘手的兩大瓶頸問題。
追根溯源,我國能源消耗結構當中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高,是以上兩大瓶頸的根源所在,石油對進口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同時隨著經濟增長,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未來的一個經濟周期改變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可預期能從根源上緩解或者徹底解決兩大“痼疾”。《計劃》明確的將能源科技創新作為未來我國解決能源安全和環境污染兩大問題的方向,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戰略舉措。
月內三大利好持續加溫
對我國新能源行業來講,這已經是11月以來的第三次國家級利好消息,此前,11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專項規劃,11月13日中美兩國發布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的聯合聲明,短期內的持續加溫,突出了該行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國家扶植發展的決心,將對這一領域的發展產生強力的推動作用。
再來看具體內容,國務院《計劃》中,強調了重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特別指出要樹立科技決定能源未來、科技創造未來能源的理念,堅持追趕與跨越并重,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依托重大工程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建設能源科技強國,能源科技總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市場某專業人士認為,此次重點提及的能源科技創新,應解讀為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材料、新技術創新,意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例如,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間接利用,但生物質的綜合利用卻有待于不斷開發各種新的轉化技術,這方面的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生物質發電為例,專業人士認為影響生物質行業發展的關鍵是上游的原料采購管理和發電設備影響的能源轉化效率。其中生物質發電項目盈利需要三個重要條件。一是高效的鍋爐和上料設備,二是合理的項目布點、規模化的原料供應模式,三是科學的運行管理。目前,國內不同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年利用小時數從1000小時到7500小時不等,先進的設備甚至年運行8400小時以上,而采用效率高、穩定的生物質鍋爐及其成套設備的項目僅為20%,提升空間巨大,急需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
新能源五大細分領域有望最先受益
《計劃》中確立了9個重點創新領域。明確了20個重點創新方向,涉及眾多上市公司。按照目前資本市場上有跡可循的維度去整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以及頁巖氣是持續受關注的新能源細分領域,而這些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是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前面的優秀公司。
隨著國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國內有望在清潔能源領域興起科技創新之風,而在科技創新之路上已經走在前面的優秀上市公司,無疑會具有先發優勢,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這些公司也無疑具有更大的增長潛力。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