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考

2014-12-03 08:29:24 光明日報   作者: 張海龍  張少杰  

能源發展的特點與趨勢

能源發展史揭示了從煤炭取代木柴開始,能源發展進程就向越來越清潔的方向發展,就是不斷降低能源使用過程中碳的比例,增加氫的比例的過程。各類能源的化學構成分析是,木柴中每個分子包含1個氫原子和10個碳原子、煤炭中包含1個氫原子和2個碳原子、石油中包含2個氫原子和1個碳原子、天然氣中包含4個氫原子和1個碳原子。19世紀煤炭的使用降低了碳原子的比例;20世紀石油的應用,又一次降低了碳的比例;20世紀50年代天然氣快速發展,能源排放中碳的比例再一次被降低。能源的每一次更替,都在降低碳的比例,增添了更多清潔氫的成分,確切來說就是能源的“氫化”過程。這一“氫化”“脫碳”過程從人類開始使用能源已經持續了200多年。

中國新能源發展面臨的問題

能源結構不合理、浪費嚴重、供需矛盾突出。中國的能源資源儲藏總量不足,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更低,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的人均儲量分別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我國能源浪費現象嚴重,能源利用率較低。據統計,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利用率僅為30%,而發達國家高達50%,全國可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億元~400億元,每年約有200億元~300億元的再生資源流失浪費。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了其對資源的旺盛需求,資源進口量不斷增加,同時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常規能源已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溫室氣體排放量巨大、空氣質量差、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硫和二氧碳排放國,國際環保責任壓力大。經濟快速增長伴隨能源消耗不斷加大,同時還付出了環境污染嚴重的代價,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

能源進口來源集中、對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問題突出。中國原油的進口來源主要在中東和非洲,分別占50%和30%。同時,由于從中東和非洲進口一般都走海上運輸,運輸的距離較長、運輸安全問題凸顯。2014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速在4%左右,達到5.18億噸;石油和原油凈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04億噸和2.98億噸,較2013年增長5.3%和7.1%,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8.8%,逼近我國61%的“紅線”;天然氣進口量達53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31.6%。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過大,迫切需要發展新能源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建議

加強能源戰略儲備、不斷推進能源轉型。中國在積極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同時,必須不斷勘探和開發新能源,完成能源的有序轉型和有效替代,實現對能源資源的有效控制;必須把稀土資源儲備與石油等能源儲備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稀土資源是未來一些高科技產業的必備資源。

加強技術創新,促進新能源開發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政府應加大在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根據終端能源需求選擇國家關鍵技術;建立能夠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不斷推動企業創新的有效激勵機制,使技術創新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從而提高新能源開發和使用效率。

節能降耗,將節能提升到國家政策高度。我國一次能源總消耗已占全球的21%,卻創造了11%的GDP。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發達國家的4倍。能源效率嚴重低下,對單一能源的高度依賴也成為中國經濟的“阿基里斯之踵”。經濟的快速增長還要消耗大量能源,這就要求在能源“開源”的前提下,更要“節流”。因此,應將節能放在能源戰略的首要地位,將節能提升到基本國策高度。各類能源行業企業和能源系統要在現有的能源效率基礎上提高40%。

轉變職能,打破利益格局,鼓勵多種資本運營。政府要逐漸從“管理”角色向“服務”角色轉變,做到“宏觀管理、微觀放權、行業自律”,逐步實現能源的有效管理。成立“能源委員會”或“能源部”,實現政府管理層面的集中管理,讓“能源委員會”的職能更明確清晰,以便實施國家能源戰略、開展能源變革、確保能源安全、實現能源有效儲備。逐步加大對多種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在能源投入方面的支持力度,發揮市場和民營資本靈活高效作用,促進能源領域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促進新能源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和壯大。

積極發揮“絲綢之路”能源經濟帶作用、拓展海外市場,加強國際合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其中能源合作是核心與亮點。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就是要在已有A、B線基礎上完成C線和D線建設,實現能源海外市場輸送的多線保障。我國能源發展建設要逐步擴展到電力、風能、清潔能源等新能源以及能源科技等多個方面的合作,實現由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共同參與國際全方位深度合作局面,以全面促進新能源在中國的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確保能源安全和國家安全。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