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電機能效每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約用電約260億千瓦時;提高5~8個百分點,每年節約電量相當于2~3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在我國,工業一直是能耗大戶,占全社會總能耗的70%以上。而電機用電約占工業用電的75%,是工業節能亟待抓住的“牛鼻子”。
然而,由于節能改造回收期過長,動輒上百萬元的電機改造費用成為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
“電機節能是工業節能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制造業綠色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12月1日召開的2014年全國電機能效提升工作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
然而,如何解決技術改造所需資金,淘汰電機能否重新利用,怎樣實現金融業與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一系列問題仍亟待解決。
高效電機應用率低
截至2013年,我國電機保有量約21億千瓦,總耗電量約3.4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64%。其中,工業領域電機總用電量為2.9萬億千瓦時,約占工業用電的75%。
“電機保有量、耗電量逐年增加。”上海電機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偉華表示,我國95%以上在用低壓電機屬低效產品(比2級能效低4.5%),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按其使用壽命自然淘汰的話,至少還需要10~30年,這將浪費大量電能。
與之相反,周濟介紹說,工業領域電機能效每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約用電約260億千瓦時;提高5~8個百分點,每年節約電量相當于2~3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為此,2013年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明確了推廣高效電機、淘汰在用低效電機、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術改造、實施電機高效再制造、加快高效電機技術研發及應用等5大重點任務。
此后,各省市紛紛出臺相應的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例如,廣東省啟動萬臺注塑機節能改造示范工程專項,上海市率先推出“以舊換新”及電機高效再制造補貼政策……
一年多來,全國累計實行推廣高效淘汰低效電機系統的節能改造4000多萬千瓦,其中僅2013年推廣高效電機超過1600萬千瓦,占2010年~2013年累計推廣的一半。高效電機市場占有率由3年前的不足3%提升到目前的12%左右。
“雖然已有很大進步,但離2015年高效電機市場占有率達到50%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坦言。
實現金融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節能改造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完成這一任務阻力可不小。
東莞華數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曉濤直言,中小微企業有著強烈的技術進步需求,但在技術改造的資金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面,用能企業擔心改造商的改造技術和改造后機臺的穩定性、長期節電率等問題;另一方面,改造商擔心用能企業的資金按期償還能力。”
對此,東莞市市長袁寶成介紹了東莞經驗:通過設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開立保函補助專項資金和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對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進行擔保,在緩解用能單位資金壓力的同時,消除節能服務機構收款的后顧之憂,構建金融機構參與節能技術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將金融服務業與節能技術改造緊密結合起來,東莞的寶貴經驗可幫助企業順利融資從而推進技術改造。”周濟表示,拓寬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融資渠道,實現金融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應大力推廣。
“以舊換再”成改造重要途徑
截至今年10月底,廣東省淘汰低效電機70萬千瓦。廣東省各市公開遴選確定了55家淘汰電機定點回收單位,同時引入30家單位作為第三方項目核查機構,確保淘汰電機不回流二級市場。
淘汰下來的低效電機如何處理?對此,陳偉華提出“電機高效再制造”的做法,就是將低效電機通過重新設計、更換繞組等零部件,改造成高效率電機或適用于特點負載和工況的系統節能電機。
“再制造高效電機利用了原來舊電機的大部分零部件,是實現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陳偉華說。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上海電機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了重點用電企業的電機高效再制造業務,已完成再制造電機容量近10萬千瓦,產值約2000萬元,涉及機械、儀表、化工等領域。
不過,陳偉華坦言,國內的再制造水平還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外的再制造技術對中國是封鎖的,無法借鑒,現在只有依靠生產企業摸索研究,對新技術進行不斷試驗。“盡管目前多項核心技術已經取得突破,但依然存在諸多技術難點。”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