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石油
  • 國際油價連續下挫背后的格局變遷

國際油價連續下挫背后的格局變遷

————訪《世界能源中國展望》首席專家徐小杰



2014-12-09 08:41:55 中國石油報   作者: 劉寧潔  

編者按自11月2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下稱“歐佩克”)部長會議宣布“不減產”決定以來,一方面國際油價跌勢依舊,另一方面沙特繼續削價保量。那么,沙特和歐佩克的“不減產”到底是何動機?在人們討論油價下挫趨勢和深度影響時,是否思考國際油價下挫反映的新現實或新常態?中國石油報記者就此獨家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能源中國展望》首席專家徐小杰研究員。

沙特和歐佩克為何“無為”

記者:在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下,您如何看待歐佩克的不減產決定?

徐小杰:這次歐佩克會議的不減產決定與我在會前所做的三種情景分析(詳見《中國石油報》2014年11月25日二版文章《2014至2015年國際油價趨勢分析》)的第二種和第三種情景吻合,說明歐佩克經過評估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后認為,當前國際油價下挫乃市場失衡的結果;而這一失衡與歐佩克的供應無關,因此沒有必要由歐佩克來承擔責任,因而歐佩克沒有必要調整2012年確定的3000萬桶/日的現有的供應水平。因此,會議決定“什么也沒有做”是可以理解的。之后國際油價自然繼續下滑。

在我看來,沙特和歐佩克的這種表面上的“無為”實際上是一種有為,他們做了他們認為該做的事。因為他們認為,此次國際石油市場中的過多供應來自歐佩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自然不該讓沙特或歐佩克來調整產量和出口量。如果那樣做了(即減產),只會使歐佩克進一步喪失市場份額,這顯然不符合歐佩克的整體利益和現有政策。當然,沙特也有自身的憂慮(詳見11月25日的分析)。事實上,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在會前已經被沙特說服了,盡管他們也認為油價下挫對他們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縱觀歷史教訓,面對油價下降和市場份額萎縮兩個選項,當前的歐佩克更重視后者。這樣也就不難理解12月4日沙特再次削價保份額的行為了。

記者:歐佩克不減產的真正意圖何在?

徐小杰:在11月27日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召開之前,沙特石油部長就暗示應由市場自我平衡。我的解讀是,既然此次油價下跌是市場供過于求的結果,那么,誰多產了,誰多供了,誰就應該來承擔責任;一旦油價下跌,必然限制多產多供,最終使市場走向新的平衡。根據目前的數據分析,多余的供應在于近年來美國原油和液體產量的大幅增長以及進口的大幅下降。“讓市場自我調節”實際上就是讓美國經受市場的考驗。歐佩克決定“不減產”,甚至削價保市場份額,意圖在于借用市場的力量,測試美國液體產量的增產空間和能力,通過市場價格來測試美國石油產業的承受程度,包括測試美國頁巖油氣產業的成本底線,以及測試美國政府的反應。現在看來,每桶油價70美元對美國非常規石油產量的影響面不大(在10%~20%);如果油價降到60~65美元/桶,美國非常規石油是否還能維持生產,這個問題有待回答;如果油價再下降到60美元/桶以下,試看美國政府是否干預或補貼;美國油氣進口趨勢如何也需要測試。這樣看來,不減產的真正意圖可以理解為沙特或歐佩克在測試美國的非常規生產的底線及美國油氣產業和政府的反應。在這些方面,我認為,沙特與美國之間存在博弈,而不存在地緣政治上謀意。

“機動國”角色變換

記者:沙特或歐佩克在石油市場中的角色是否存在變化?

徐小杰:長期以來,沙特一直自主扮演著國際石油市場最大“機動國”的角色。每當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時候,沙特主動減產來維持價格穩定,而當出現供不應求時,沙特主動增產來平衡市場。作為阿拉伯國家中的“帶頭大哥”,沙特對兩伊戰爭、伊拉克戰爭等這些事件中造成的市場失衡扮演了這樣的調節角色。但是,此次情形不同,在人們都認為沙特應降低產量以遏制油價下跌時,沙特非但沒有削減產量,還期望通過削價來保持其市場份額,在油價持續下降的趨勢下依然如故。因為沙特可自動扮演“機動國”的角色,也可以自動推卸“機動國”的角色。

與過去石油市場的變化大多由歐佩克來平衡情形相比,當前全球市場秩序發生了諸多重大變化,其中,歐佩克的石油權重在當今的國際石油貿易中比重下降了,美國和其他地區的石油權重在上升。根據我們對美國原油和液體產量趨勢的分析,近年來美國國內液體產量的上升,使得2014年石油進口下降到了25%左右,預計到2020年和2025年美國將具備擔當“機動國”的能力,其進出口的變化對未來的國際石油市場競爭格局產生重大的變化。這樣使得沙特沒有必要在國際市場上長期自主扮演“機動國”角色了。況且這樣的角色并不有利于沙特的利益。但是,美國是否會像沙特以前那樣主動扮演這一“機動國”的角色,并不確定。未來石油市場的變化要看美國以怎樣的市場力量來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博弈。這是一個有待跟蹤研究的新課題。

“四個中東”悄然形成

記者:當前國際油價下挫反映出怎樣的全球石油格局變遷?

徐小杰:從本世紀看,上一次國際油價劇烈波動源于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而此前的油價變化是2003年之后石油需求的持續拉動。此次國際油價持續下挫的主要背景(即在供需基本面的背后)是石油供需格局的多元化和板塊化轉移,概括地說,就是全球石油市場中悄然形成的“四個中東”:一是“老中東”,即目前的中東石油供應源;二是“新中東”,即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油氣供應源;三是“需求中東”,即中國和印度等亞洲新興石油需求中心的形成;四是“中東以外”,即俄羅斯、中亞里海、巴西、東非等“中東以外”的多油氣供應中心。

這“四個中東”在目前和今后的國際石油市場格局中會扮演日益突出的重要角色。這次國際油價的變遷無非說明,“老中東”的地位下降,“新中東”地位上升,“需求中東”需求疲軟,而“中東以外”的產油區成為低油價的沖擊區。顯然,目前的國際油價在形成新的平衡水平前繼續下滑并不奇怪。

記者:在低油價趨勢下,我們應如何認識并處理與“四個中東”的關系?

徐小杰:簡單歸論當前的油價變化對中國的利弊是膚淺的。我更傾向于認為,目前的國際石油供需關系和貿易格局的變化為中國展現了諸多新的國際油氣市場格局和系列新關系。要正確分析國際油價變化對今后五年和更長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影響,需從全球視角,重新認識全球油氣的發展趨勢,重新認識我國與“四個中東”的關系,包括中國與俄羅斯中亞、西亞、非洲、拉美、北美和歐洲的能源供需關系。

在這里,建議我國在“四個中東”格局中,特別注意做好我國與沙特、俄羅斯和美國三大區域產油國的戰略合作。其中,與沙特的合作要基于目前的5000多萬噸的石油貿易關系,同時積極推動“超越石油、超越貿易,超越雙邊”的綜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即強化一體化合作、綜合合作和多邊戰略合作,推動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GCC)的能源合作,拓展海上絲綢之路在西亞地區的戰略支點和戰略板塊。這是處理和提升中國—海合會自貿區和投資合作中的重要方向。

與俄羅斯中亞地區的合作重在利用當前的時機,切實推進與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全面合作,特別注意把握中俄油氣重大項目的談判進程,推動俄羅斯開放國內戰略性油氣資產,對外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深入研究我國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在陸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定位和協作關系;同時,綜合研究2018年后多天然氣源供應競爭的態勢和國內消化問題,充分發揮中國在亞洲天然氣供需平衡和運輸中的作用,盡快建立天然氣交易中心。

與美國的能源合作包括資源開發合作,但是重點不在資源開發,而在于技術合作、能源政策對話和氣候變化談判。目前,中美之間達成的各種能源合作機制不下20個,但是多數流于形式,走過場。今后,美國手里的新石油供應“機動國”的牌和中國手里的石油需求牌是影響未來國際能源市場和格局變化的關鍵。中國和美國又是二氧化碳的兩個大排放國,兩國二氧化碳排放合計占全球47%,并有持續增長的態勢,中美能否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別實現自身的氣候變化承諾,對于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談判具有重大意義。建議針對目前面臨的局勢和中長期的趨勢,從全球角度審視中美和世界的問題,將能源和氣候變化捆綁并列入中美戰略對話內容,并在2015年和今后所有的全球能源與氣候變化對話中發揮引領作用。

總之,“四個中東”下的新格局絕不是以往一個“老中東”主導下那樣簡單的供需格局了。“四個中東”相互制約和影響,構成新現實和新常態下諸多不確定性,有待于觀察,需要我國從國家政策、公司戰略和全球層面上全面考慮,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適應全球新格局和市場新常態的變化。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國際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