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4年的國際石油大事,從6月開始的國際油價暴跌必會當仁不讓地列于首位。從每桶110多美元,到如今的不足60美元,半年來的國際原油價格,堪稱“高臺跳水”式下落。
說它居首,還不只因為它是業界最大的震撼事件,而是它成因復雜,影響多方。正如一家經濟媒體評價所說,“這不是一個局部事件,而是牽動國際經濟、金融,乃至地緣政治、外交、軍事的大事,是既影響當下,又影響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基本面的大問題。”
那么,油價快速下滑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谷底會落于何處,影響又在哪里呢。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這是躲也躲不掉的話題。
主要因素:市場供大于求
“市場供需基本面上供大于求是油價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提及此輪油價下跌的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小杰、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發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曾興球、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陳蕊等能源專家幾乎持同一觀點。
“其中,北美地區石油供應的增長又是目前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主因”,徐小杰這樣認定。按照他的觀點,美國石油產量上升和進口規模縮減是最大的供應變量。2014年美國的原油及液體產量不斷提升,全年日產預計達到1150萬桶,比上年增加近140萬桶,而石油(原油與油品)凈進口量預計遞減20%,全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則可由2013年的32%降至26%。“供天于求”的其他原因為西亞北非地區利比亞和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增長,沙特阿拉伯和歐佩克石油產量不減的決定,以及全球石油需求較為疲軟。
陳蕊也認為,美國頁巖油的產量增長和沙特及歐佩克不減產政策是目前石油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的兩個最重要因素。
曾興球則對市場供大于求的現狀作了深層分析,認為新的技術突破帶來了革命式的影響。“第一,新技術使美國出現了‘頁巖油氣革命’,石油產量大幅增長,新的技術也使英國北海這樣的老油田實現了產量增長;第二,新技術突破使新能源高速發展,其替代傳統能源的速度超出了人們預期。”
與此同時,曾興球還提出,人們對能源消費的理念轉變也是石油市場供應寬松的深層原因之一,很多國家已經在逐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使得石油需求趨弱。供和需兩個方面出現的變化是今年市場供大于求的根本原因。
其他因素:金融因素+地緣政治
在市場供需基本面之外,另一些因素也對油價下跌順勢而動,推波助瀾。
自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美聯儲將終止資產購買計劃的市場預期不斷強化,并于10月議息會上最終落地。整個過程中,美元持續走強,美元指數已累計上漲10.3%,同期,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石油作為大宗商品中的重要品種,在全球經濟基本面不支撐的環境下,價格下跌幅度尤為劇烈。“不只是原油,棉花、煤炭、鐵、銅等幾乎所有以美元結算的資源性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下降。”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海外油氣研究室主任潘繼平說。
油價急速下跌除引起正常的資本外流外,還吸引了大量投機資本抓住形勢故意做空油價。這些投機資本對俄烏沖突、克里米亞事件,以及美歐制裁俄羅斯等地緣政治的熱點題材大肆炒作,放大市場波動,操縱市場價格,借以投機套利。陳蕊認為,這樣的投機行為加速了油價下跌。
通過上述兩部分可以看到,導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雪崩式下跌的核心邏輯在于在技術突破的支撐下,新的化石能源產出方式和新能源快速發展為供需寬松提供了空間;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美元走強迫使原油價格趨低,傳統產油國順勢而為以量壓價,力圖將高成本的石油生產商擠出市場,遏制新能源供給體系發展,達到爭奪市場主導權和維護長期利益的目的。投機資本則以地緣政治因素為“芭蕉扇”,鼓風點火。
趨勢及影響:能源轉型+主導權轉換
那么,此輪油價下跌的看點究竟在哪里,與史上油價震蕩相比其特點又是什么?
“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講,目前世界上同時進行著兩場能源革命,一個是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另一個是發生在德國和北歐的新能源革命。前者可以延長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的使用壽命,后者則是在縮短化石能源的使用壽命。”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提出了他的觀點,認為油價下跌正是在這樣的能源轉型期發生的,它是能源轉型的表象。
他同時認為,此輪油價的下跌,也表明了石油市場另外一個大的轉型。即國際石油市場正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市場話語權也會逐步由賣家轉向買家。“作為商品的石油供過于求時,就可以稱為買方市場了。目前,可以明顯地看到,圍繞爭奪資源的地緣政治布局逐漸在轉向圍繞爭奪市場的布局。這也是俄羅斯能源東向和沙特不減產以爭奪市場份額的原因。”
從能源長期發展的視野來看,這樣的認識或許更有啟示意義。
中期預期:油價難返100美元
12月2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2015年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11美元,收于每桶54.73美元,跌幅1.99%;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下跌0.79美元,收于每桶59.45美元,跌幅1.31%。可以看出,這一數據仍在繼續著此輪油價下跌的表現。油價谷底到底在哪里,又會在什么樣的價位出現平衡?
“2020年前市場的供需基本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供應會持續寬松,對油價繼續形成比較大的下行壓力。”陳蕊在談及今后油價走勢時這樣表示。他認為,未來兩三年的中期時間里,油價重返10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其他業界專家也支持了這一判斷,同時認為,新舊能源勢力之間的博弈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非常規能源和其他新能源增長步伐,同時出于相互制衡的需要,傳統石油、非常規石油以及其他替代能源之間將形成新的平衡。
而較多的專家認為,2015年的油價在60至80美元間震蕩的可能性更大。
責任編輯: 曹吉生